184自我性格分析与职业生涯设计濮 江 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摘 要: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有很多,性格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因为如果工作能够让你自然展示性格,你会调动最佳的身心状态,产生最大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
每个人的性格类型与生俱来,影响着我们举手投足的每一处细节,却又深藏不露,叫人捉摸不定。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那些看上去根深蒂固甚至有些特立独行的思考习惯、行为举止、工作方式原来都是个人性格类型的外在表现。
发现和探寻自我的真实性格成为职业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关键词:性格类型 职业生涯 荣格理论生命中常有许多未知事物值得追求,就好像有许多沉甸甸的美味果实挂在前方晨雾中的树林里,等着你去采摘。
有些果实不适合你--或者它挂的太高,你的手臂够不着,或者你根本不喜欢它的古怪口味;但有些果实则注定是属于你的。
在初始进入职场,人生第一次选择职业发展的道路时,很多人都会受周围的人或环境的影响,徒劳的跟随时代的大潮和惯例,用金钱和地位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在别人已经界定好的社会阶梯上努力攀爬。
这些影响有可能使年轻时的我们失去了许多很好的职业发展的方向。
人到中年之后才会渐渐发现自己天生的优势和技能,才开始在“别人都在做什么”和“我这辈子到底想做什么”之间进行一场拔河比赛。
而运用性格分析的方法会帮助我们提高自我意识,帮助我们认识“我是谁”和“我擅长做什么”,并最终帮助我们找到自己职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性格分析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各种习惯。
在工作中,尽量让每个人按照自己的风格行事,这样可以获得最大的效果和效率。
根据荣格类型理论,每个人的性格偏好可以体现在下面的四个纬度上。
第一个纬度关注我们自己从哪里获得精力---从自身以外(外向型E),还是从自身内部(内向型I)。
外向的人经常被人看作是友好的、健谈的、容易被了解的;内向的人是含蓄的,容易被当作是不宜被了解的;外向的人比较容易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在职场中需要多一些人际关系;内向的人一般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更喜欢多一点的私人空间;外向的人兴趣广泛,在社交场合表现的很活跃,而内向的人兴趣不是很广泛,但是却钻研的很深入,他们注重生活中的深度。
第二个纬度关注我们如何搜集周围世界的信息---是有序的(实感型S)还是随机地(直觉型N)。
倾向于S的人,他看事情看具体的部分,关注细节、关注流程;倾向于N的人看整体,关注大方向,有想象力;实感型的人会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特别是那些明确的可被衡量的工作,直觉型的人喜欢去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总是安排他们做雷同的工作,他们会觉得很烦。
直觉型的人会认为实感型的人太现实,实感型的人则会认为看直觉型的人变化无常,不切实际。
第三个纬度关注我们如何做决定---客观地、不涉人情地(思考型T)还是主观地、顾念人情地(情感型F)。
思考型的人用脑袋做决定,做事情主要考虑是不是合逻辑,情感型的人用心灵做决定,做事情要先考虑决定会对相关人的影响。
思考型的人一般会从公正、客观、长远的角度出发做决定,具备批判性的眼光;情感型的人关注相关人的关系、和谐,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同事。
思考型的人经常被看作没有人性;情感型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优柔寡断的。
第四个纬度关注我们每天的生活方式---是喜欢事先决定、照计划过得井井有条(判断型J),还是偏爱灵活应变、在生活中顺其自然(认知型P)。
判断型的人喜欢过有条理的生活;认知型的人喜欢有灵活性的生活,喜欢没有界限的自由。
判断型的人喜欢生活在自己掌握的范围中,喜欢通过订计划来掌握时间;认知型的人做事情喜欢再等等看,再考虑考虑,则喜欢在最后一分钟才把事情做完。
认知型的人看判断型的人会觉得他们要求太高;判断型的人看认知型的人会觉得他们工作没有条理杂乱无章不负责任。
以上描述的四个纬度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性格类型”,这其中没有什么“好的”或“坏的”性格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借助以上的性格分析,我们会在身边的职场中看到,特定的性格类型确实在某些岗位中表现的相当出色。
因为人们一般会被有机会表达和运用自己所属性格类型的职业所吸引,并从中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比如你的日常工作需要用到你最喜爱的认知方式,你可能更有效地处理工作,觉得它使你有干劲;如果你的日常工作需要用到你与生俱来做决定的方式,你在做决定时,可能更迅速和更有信心。
当然,我们承认任何类型做出一定的努力后都能做好任何工作,但如果对自己的个性了解得越多,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就会更自信;很多先前被忽视的职业机会也就重新成为可能。
性格分析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自我定位以外,它还可以促进我们和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彼此信任,从而增进合作、在承认性格差异的前提下营造宽容的工作氛围,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心理学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客观存在的各种性格类型,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有典型的行为特征;然而这并不是说,性格类型决定了每个人每时每刻的行为表现。
事实上,性格类型仅仅是人行为表现的动因之一——它与个人的目标、能力特长、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等密切相关,并且相互作用,最终在言行举止上反映出来。
人的性格类型与生俱来;行为表现则处于各种后天的、可控的因素影响之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意志的支配。
这意味着,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完全可以在交流与沟通中达成谅解。
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对“性格差异”的正确认识,在团队建设中承认不同成员的性格差异,保持开放的心态,争取坦率的沟通与交流,在工作与交往中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宽容与自身不同的性格—行为表现,营造宽容的工作氛围,通过自我反省与约束达到团结协作的目的。
当然,性格分析对于团队领导者管理团队也是极有帮助的,它有助于团队领导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团队,充分开发团队的工作潜力。
职场团队建设的第一要务是“为最合适的人安排最合适的工作”,使每一个成员各尽所能、各司其职。
这要求团队领导者充分、准确地把握所有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取长补短、优化人员组合。
那么,怎样确定“合适的人”呢?在这里,性格分析作为一种观测工具,可以指导团队领导者有的放矢地开展团队建设: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创造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帮助每一位成员建立清晰的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定位,进而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通过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已经有不计其数的人找到了职业归宿并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得更有意义。
新年伊始,可能有的朋友在考虑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时建议大家应该考虑:人 力 资 源经营管理者 Manager' Journal1851.哪些职责需要外向性格---与公众打交道,参加各类会议,处理各种公共关系等;2.哪些职责需要内向性格---独立工作,不需要与同事或外界有很多接触;3.哪些职责需要实感能力---处理有形的、直接的问题;4.哪些职责需要直觉能力---整体考虑一个项目或系统;5.哪些职责需要思考能力---需要做客观、公正的决策,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和感受;6.哪些职责需要情感能力---包括与人交往的动力,做决定时以人为本;7.哪些职责需要判断能力---按时完成任务、准时、有计划;8.哪些职责需要认知能力---随机应变,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讲的是那四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和尚一路降妖除魔的故事。
希望我们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在认清自己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找准自己衷爱的事业。
结合客观环境和自身情况制定既有挑战性又有可操作性的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开拓着自己的未来,成功地给自己的职场通关文牒盖上一个又一个的大红章,并最终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自我性格分析实例:“我适合做销售工作么?”在荣格性格类型系统理论中,有一种类型的人称为“学者型”(INTP)。
他们是自由的创意者,是思绪飞扬的学者,他们很容易转移注意力,却有着无穷的创造力。
对抽象概念的喜好以及深入理解,使他们可以从事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任何工作。
他们喜欢冲动,容易有想法,而且这些想法可能是非常天才的。
有时候这些想法也可能让INTP迷失,因为他们总不断有新的想法出来。
INTP对于机械式的工作有太多细节或者规定的执行期限,他们就会觉得很沮丧。
遇到期限时,他们会不断要求延期某公司营销中心有一位一位INTP型性格的女销售员旭旭目前陷入了这样的困惑:旭旭大学是学市场营销专业的,读书时就不太喜欢这个专业。
她最近在工作中很不顺心,屡屡被客户拒之门外,并且因此影响了整个团队的销售业绩;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旭旭该如何规划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呢?咋一眼看来,旭旭的麻烦似乎来自个人能力不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然而我们知道,能力的强弱决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个人能力如何实现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性格类型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那么,首先就让我们从旭旭的性格类型着手,重新审视她的工作表现:荣格性格理论揭示,很多P型的人都喜欢在最后一刻把工作一举做完;NT的销售员更喜欢那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I告诉我们在与客户的交往中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很可能对旭旭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能力问题的背后恰恰是性格问题,所以我们建议旭旭可以考虑这样做1.重新择业,选择更适合自身性格类型的工作;2.针对性格中的薄弱环节自我完善,3.合理利用与众不同的性格优势为团队服务;旭旭应该明白,自己的困境并不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就可以解脱的,其背后另有深刻的性格动因。
天性固然,难以改变,而追求适合自己性格、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的工作则无论如何都为时未晚——如果有机会重新择业,自己可以尝试更适合INTP型性格的工作,譬如市场开发、品牌建设或者咨询等等,那样她将能扬长避短,得心应手。
然而,更换工作几乎意味着从零开始,对于那些如今已35岁上下、具备10年左右工作经验且收入稳定的人来说,更换工作谈何容易?!那旭旭能不能通过努力自我调整适应现在的销售工作呢?回答是肯定的。
性格类型可以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但是并不足以决定一个人能或者不能从事何种的工作。
工作乃至人生的成败凝结着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甚至机遇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性格动因只是其中之一。
因此,我们也建议她慎始善终,可以通过有效的自我发展来改善自己的工作表现,重要的是树立信心、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应该认识到:困境缘于自身性格优势与工作要求的错位,采取适当的方法不仅可以使自己摆脱困境,还能合理利用与众不同的性格优势为团队做出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1]《赢在性格》(美)克劳格 等著 出 版 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4.[2]《天资差异》(美)伊莎贝尔 等著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2008.1.作者简介:濮江(1974—)男,汉族,江苏涟水人,国家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2013秋集中班学员,主要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