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热油指标正解

导热油指标正解

导热油几项指标超标对系统的影响目前,行业内判定导热油报废与否主要参照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GB24747-2009)和GB23971-2009有机热载体的标准,具体报废数据规定为:粘度≤40cst,闪点变化范围±20%,酸值≤1.5mg KOH/g,残炭≤1.5%。

然而,导热油炉用户对这些指标的本质并未完全了解,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澜水科技工程师对这些指标做如下深度解读:
1、导热油闪点超标的问题与修复
闪点是指导热油在一定的加热条件下,导热油蒸汽和周围空气形成的混合物在接近明火火焰时发生闪光的最低温度,它的大小标识了导热油的蒸发倾向和安全性。

当闪点较低时,导热油中的馏分较轻,蒸发性较大,安全性小;当闪点较高时,导热油中的馏分较重,蒸发性较小、安全性大。

GB23971-2009有机热载体的标准中规定:导热油的闭口闪点不低于100℃,是使导热油不属于易燃液体范畴(GB20581-2006规定闪点为60~93℃范围液体属易燃液体4类),以保证其运输和使用的基本安全性。

标准仅对开放式系统使用的L-QB类产品规定了开口闪点指标;对闭式系统使用的导热油没有规定开口闪点指标。

比如我们的导热油使用温度为200℃,但是经过闪点实验测得的数据为180℃,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情况下导热油在锅炉中使用为什么不会燃烧呢?
主要是导热油在密闭的锅炉系统中使用时燃烧的三要素不会具备。

即使系统有泄露现象,也是先冒烟,遇到明火时才会发生闪火现象,只要我们及时处理也不会燃烧。

况且在导热油锅炉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导热油闪点是上升的。

由此可见,闪点对导热油报废指标来说是非重要因素,只要我们在把握好,导热油是不会燃烧的,也不会影响导热油锅炉的使用安全性。

本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导热油闪点修复剂,其作用原理为在油品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减少其挥发量,从而达到提高闪点的效果,添加比例一般为1‰—2‰,可提高闪点5—10℃。

2.导热油酸值超标的问题解释与修复
酸值是导热油中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总量(每克导热油消耗氢氧化钾的总量),有机酸又分低分子有机酸和高分子有机酸。

低分子有机酸和无机酸对金属有腐蚀性,特别在水分子存在下,腐蚀性会增大。

导热油中大部分是高分子有机酸,它对设备的腐蚀性很小。

导热油在高温运行中的结焦过程使导热油在炉管中形成一层导热油焦,并影响导热油炉的热效率,但同时也隔离了导热油与金属管壁的接触,使这些酸不能腐蚀设备。

由此可见酸值对金属的腐蚀性不是非常重要。

本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导热油酸值修复剂,其作用原理为通过絮凝吸附,使导热油中的游离氢离子失效,从而达到降低酸值的效果,添加比例一般为1%-3%。

实验证明,可将原始酸值为1.0mgKOH/g的油样修复到0.4mgKOH/g,降低率可达50%以上。

3、粘度
粘度是导热油在规定条件下的稀稠程度及流动性。

导热油的粘度越大,则功率消耗越大。

关键问题是粘度增大时,导热油流动点也随着增大,久而久之炉管内会出现大量糊状或固态物质,使炉管堵塞,监察规程指出:”为了防止液相炉中有机热载体过热分解与积碳,必须保证受热面管中有机热载体的流速,
辐射受热面不低于2m/s,对流受热面不低于1.5m/s”,势必会对炉管内液相流速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导热油炉升温换热效率,使用热设备无法达到正常使用生产时所需工艺温度,导致产能下降;或达到用热设备正常使用生产时所需温度的时间增长、消耗能源上升,这都给导热油炉的正常使用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4、导热油残炭概念“正解”与修复分析
导热油残炭本质是一种化学概念,它反映导热油分子的结焦倾向,即导热油在长期高温环境可能发生的分解、脱氢缩合、氧化聚合反应的趋势。

根据国家标准残炭测试方法原理(SH/T0170),残炭越小,往往导热油成份纯度较高,在高温自燃(520℃)燃烧生成固体物质就越少,反映导热油稳定性越好;残炭越大,往往导热油中的成份较复杂,燃烧不充分生成更多固体残留物,反映导热油劣化程度高。

残炭数值的大小反映导热油的结焦倾向与劣化程度,导热油在长时间的高温运行下,残炭的增长速率会越来越快,对导热油系统的正常使用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随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也会越来越突出和明显。

导热油残炭修复药剂,药剂添加比例为1%-3%,可以将<2%残炭下降至1%左右,具体视油样而定;对于质量过差的油品,即残炭超过3%的油品,导热油残炭修复可能性与价值不大。

具体选取部分油样修复实验如下:
油样名称原始残炭修复后残炭降低率
油样① 1.69% 1.66%0.45%73%
油样②0.72%0.73%0.092%87%
油样③ 1.91% 1.88% 1.1%42%
油样④ 2.17% 2.14% 1.2%44%
油样⑤ 1.47% 1.48%0.7%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