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6课
Z`x````xk
材料一:
政治上:奕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康有,各
派救国方昕案失败
为
思考:从以上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材料二:1895 年~1898 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 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思考: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2、提出: 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纲领。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 上,将同盟会的政纲进一 步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 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 指导思想。
孙中山先生的 《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3、内容: Z`xx```k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 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进步 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A反没映有了人把民地反主对阶封级建当专制作的整愿个望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B了充时反官分代而僚体前现对、进了汉旧的辛族军方亥向地阀革。主混命阶入是资级革产抱 命阶有阵级幻营民想以主,可革命为乘的后之性来机质汉。,族代旧表
材料四:1894 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 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 ……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 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
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兄弟曾听见人说, 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 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 主我们的政,定要 扑灭他的政府 ,光复我们民族的国 家”。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 人始终执迷, 仍然要把持 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 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
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三次历 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 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 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醒 站富 强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三民主义的形成 和发展
Z`xx``k
本课课标
1、背景:
政治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Z`xx````k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政治 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经济 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选择了革命的道路
1894年成立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
陆皓东
1895年广州起义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 革命牺牲之第一人”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深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 民享”思想的启迪
实地考察了欧美社会的利弊
1899 年的孙中山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 国的现象 ……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 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主义划清界限。 c采取了暴力革命道路,从而和改良派划清了界限。
至于 民权主义 ,就是 政治革命 的根本……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从颠覆君主政体 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讲到那政治 革命的结果 ,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 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 建国民政府 。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进步 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A触不采及能取了平彻封均底建地废土权除的地封办所建法有,土制实地。行所资有产制阶,级土没地有国解有决制农。民 B有的利土于地资问本题主,义必的然发使展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4)评价 :
?性 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
?局限性: 不彻底
失败
民族主义 ——没有明确反帝
民权主义 ——没有反对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民生主义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二、三民主义的传播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论战双方:
保皇派与革命派
实质
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 何种政体 的论战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 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 有垄断国民之生计者,天下其击之。” “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 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因交通发 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 八千,当归国家。”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进步 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A反映用了革封命建手主段义推和翻人帝民国大主众义的支矛持盾的:清革朝命封人建民统和治清政府
的矛企盾图。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取得民族独立, B把只满能洲贵是族幻和想广,大其满最洲人后民失区败分是开必来然,和的当。时民族复仇
论战内容: 论战作用:
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
1、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 步传播。 2、有力地推动了 民主革命高潮 的到来。
三、三民主义的实践:
创建共和
1、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 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 甲用午”战争-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 “设议院,伸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