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4.3变异、育种和进化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4.3变异、育种和进化


A.图中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原因是低温 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B.方法二中的杂合二倍体,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致 C.如果图中③在正常温度等条件下发育为雄性,则牙 鲆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D.经紫外线辐射处理的精子失活,属于染色体变异, 不经过②过程处理将得到单倍体牙鲆
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B.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C.B组育种过程质 D.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γ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
列顺序未发生改变,生物的性状可能没有改变;
图b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
改变,性状也随之改变;
二者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D
3.(2014· 浙江, 6)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 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 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 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 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 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专题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 变 3 异 ︑ 讲 育 种 和 进 化
考纲要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5. 多 倍 体 形 成 过 程 增 加 了 非 同 源 染 色 体 重 组 的 机 会 (2009· 广东,7D)( × ) 6.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 一 部 分 片 段 , 导 致 染 色 体 结 构 变 异 (2011· 江苏, 22C)( √ ) 7.染色体组整倍性、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 加(2011· 海南,19AB改编)( × ) 8.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 为尽快推广种植,可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 织培养(2013· 江苏,11D)( √ )
题组三 从细胞分裂异常引起的变异进行考查 7.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
命题视角
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 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 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 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
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
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
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
总结提升

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碱基对 影响范围 替换 增添 缺失 小 大 大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
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后的
序列
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后的
序列
命题视角
题组二 从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考查
4.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
C项,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 定向性,所以经诱变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项,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
若该碱基对不在基因的前端(对应起始密码)就能编码肽
链,肽链的长短变化需要根据突变后对应的密码子是否
为终止密码子来判断。 答案 A
1.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
染色体易位 图 解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 区 之间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色单体之间 属于基因重组 交叉互换
( )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
物新类型
解析 A 项,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不一定会提高基因的表 达水平,且该基因的大量表达对生物体也不一定是有利的。 B项,若显性基因随染色体的缺失而丢失,可有利于隐性基 因表达,但隐性基因的表达不一定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 项,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内基因的数量,可能对当代 生物体不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影响,并且染色体变异大 多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D 项,不同物种作物可以通过杂交获得不育的子一代,然 后经秋水仙素诱导可得到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作物 新类型。 答案 D
八倍体小 ”、转基
育矮秆抗病
小麦
黑麦
因抗虫棉
错混诊断
1.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
因突变(2011· 江苏,22A)( √ )
2.A 基 因 突 变 为 a 基 因 , a 基 因 还 可 能 再 突 变 为 A 基 因 (2011· 上海,8A)( √ ) 3. 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2011· 海南,19C)( × ) 4.低温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 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加倍(2010· 福建,3A改编)( × )
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如何得到杂合二倍体;其次在于
熟记可遗传变异的种类、诱变机理及适用范围。
命题视角
题组四 从生物变异的类型探究进行命题 9.(2014· 山东,28节选)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
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 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
8.牙鲆生长快、个体大,且肉嫩、味美、营养价值高, 已成为海水养殖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大型鱼类,而且 雌性个体的生长速度比雄性明显快,下面是利用卵细 胞培育二倍体牙鲆示意图。其原理是经紫外线辐射处 理过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 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 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 染色体二倍体化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将配子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环节。后代是
否可育关键要看体细胞中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有则
可育,无则不可育。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操作 对象不同,两种育种方法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的情况, 单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是花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 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是纯合子;多倍体育种的 操作对象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 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图a、 图b所示的变异( )
A.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均使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解析
由图可知,图 a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基因的数目和排
B.将配子直接培养成单倍体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 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均能通过自交产生可育种子
D.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
解析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单倍体内含有 21 条染色
体,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7条形状、大小不同的染色体; 将配子直接培养成单倍体的过程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 个环节; 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细胞内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均能 通过自交产生可育种子; 使染色体加倍除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
生 物 的 变 异
重点提炼
1.变异与育种的整合
2.生物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和
多害少利性,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导致重组性状出现,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3.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杂交 诱变 基因工
项目
育种 育种
基因 基因 重组 突变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程育种
基因 重组
原理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种 程 序
用纯种高秆
用纯种高秆
抗病小麦与 三倍体无 转基因“


抗病小麦与 矮秆不抗病 小麦培育矮 秆抗病小麦
高产青 矮秆不抗病
霉菌 小麦快速培
子西瓜、 向日葵豆
解析
太空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
的基因,由图可知,粉红棉 M 是由于染色体缺失了一 段形成的。 若用 b - 表示染色体缺失的基因,则 bb×b - b - →bb -
(全部为粉红棉);粉红棉bb-自交,得白色棉bb的概率
1 为 。 4
答案
C
易错警示
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过程,
型有8种
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 代
解析
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观察异常染色体可选择有丝分裂的中期或减数分裂的联会 或四分体时期; 在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的情况下,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 类型有6种,即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 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 14号染色体、仅具有 21号染 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 21号染色体、仅具有 14号染 色体; 该男子的 14 号和 21号染色体在一起的精子与正常女子的卵 细胞结合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构建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