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质学笔记地质学复习参考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2.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3. 地质学研究的任务:理论上,处在自然科学的前沿,要解决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自然科学的基本命题;实践上,矿产,认识自然灾害规律,地质环境等。
4. 地质学的特点:①地质学的普遍性与区域性差异。
②地质现象的复杂性。
③地质发展过程的复杂性。
5. 学习地质学的方法:①要学会观察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野外考察是研究地质学的基本手段。
②要建立地质事件的时空观。
③建立辩证发展思维方法。
④运用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的原则。
⑤运用分析对比法。
6. 常温层——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而变化,这一深度为常温层。
7. 地热增温级——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单位:m/℃。
8. 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级的倒数。
每深100m所增加的温度,单位是℃/100m。
9.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
一级不连续面。
深度:33km10. 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
二级不连续面。
深度:2900km11. 软流圈:深度:60-250km12.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称为克拉克值。
13. 克拉克值前十位的化学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 H Ti14. 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中间被康拉德面所分开。
康拉德面深度:10km15. 硅铝层——上层地壳,其成分以O、Si、Al和K、Na等为主,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花岗岩层。
16. 硅镁层——下层地壳,其成分以O、Si、Al等为主,但Ca、Mg、Fe等成分增加,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玄武岩层。
17. 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的区别:①陆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具有双层结构,在玄武岩层之上有花岗岩层。
地表起伏越大莫霍面的位置越深,地壳越厚。
②洋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具有不双层结构,只有玄武岩层,其表层被海洋沉积所覆盖。
18.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促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引起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成为地质营力。
19. 地质作用的能源: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太阳辐射能、潮汐能、生物能。
20. 地质作用的分类:见书P22 表1-721. 地质年代——地质科学中来说明地壳中各种岩层形成的时间和顺序的术语。
22. 相对地质年代——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即相对地质年代。
23. 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事件发生到今天有多少年龄。
24. 地层层序律——地层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堆积物或岩石。
这里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及它们变质所形成的变质岩。
25. 岩层——层状堆积物或岩石。
26. 一个重要的前提:地层形成时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
27. 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没有受到剧烈变动的情况下,出露在剖面下部的岩层,比上部岩层要老,即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
除非:地层倒置。
28. 生物层序律——地层年代越老,其中所含的生物就越原始,越简单;地质年代越近,其中所含的生物就越进步,越复杂。
另一方面,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极其组合。
而在相同时期在相同的古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不论距离多远含有相同的化石极其组合。
29. 进化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和发展而且是不可逆的。
30. 化石——在地层中常保存下来当时生存过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可能发现化石的岩石:沉积岩,变质岩。
不可能是火成岩。
31. 切割律或穿插关系:要求会在图中看出新老关系。
32. 绝对地质年龄测定的条件:①较长的半衰期。
②该同位素有足够的含量,并且可以加以分离测定③其子体同位素易富集并保存下来。
33. 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判断:矿物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是在一定的地质和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化合物。
(错)原因:矿物包括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2 地质学笔记34. 晶体与晶质体的区别:晶质体是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固体。
这种具有良好几何外形的晶质体,成为晶体。
35. 晶体的本质定义——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晶体是有固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36. 矿物化学组成分类:①成分固定:单质矿物(Au,C) ②化合物ⅰ简单化合物(PbS)ⅱ络合物CaCO3 ⅲ复化物②成分可变37. 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像近的离子可以相互顶替的现象。
38. 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晶体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典型实例:金刚石与石墨39. 矿物的化学表达式书写原则:①阳离子写在前面,阴离子写在后面。
当有多种离子存在时,同种元素应按电价由低向高排列。
如磁铁矿:Fe2+Fe3+O4。
当有不同元素时,应按碱性由强到弱。
②络阴离子用方括号括起来。
③成为类质同像的置换的元素,用()括起来,含量多者写在前面,少者写在后面,用“,”分开,如菱镁矿:(Mg,Fe)[CO3]④附加阴离子写在后面,并用()括起来。
⑤对含水化合物,要把水分子的数量写在化学式的后面,并用“• ”隔开。
⑥胶体如SiO2•nH2O40. 单形——由同形等大的晶面组成的晶体。
数目有限,只有47种。
41. 聚形——两种以上的单形组成的晶体。
种类以千万计。
42. 双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有规律地连生在一起。
43. 一向延伸——晶体一个方向特别发育。
如:石膏,石棉。
44. 二向延伸——晶体沿两个方向特别发育。
如:云母,石墨,辉钼矿。
45. 三向延伸(等长)——晶体沿三个方向特别发育。
如:黄铁矿,石榴子石。
46. 矿物单体与矿物集合体。
见地质学实验47. F.Mohs硬度:1. 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48.主要矿物的鉴定特征:(主要判断)(1)石墨:钢灰色,染手染纸,滑腻感。
(2)金刚石:最大硬度和强金属光泽。
(3)方铅矿:铅灰色,硬度低,比重大,可以碎成立方小块。
(4)闪锌矿:颜色不固定,但条痕经常比颜色浅(浅黄褐色),稍具松脂光泽,棱角或碎块透光。
(5)辰砂:颜色及条痕朱红色,硬度低,比重大。
(6)辉锑矿:柱状,针状集合体,铅灰色,硬度低,单向完全解理,极易熔化。
(7)辉钼矿:铅灰色,最完全解理,可分离出薄片,能在纸上划出条痕,有滑腻感。
(8)黄铁矿:完好结晶,淡黄色,条痕黑色,较大的硬度。
(9)黄铜矿:金黄色,条痕近黑色,硬度中等。
(10)赤铁矿:镜铁矿常以板状、鳞片状集合体、刚灰颜色及樱红色条痕为特征。
沉积赤铁矿以鲕状、肾状等形态、暗红色及樱桃红色条痕为特征。
(11)磁铁矿:铁黑色,条痕黑色,强磁性。
(12)褐铁矿:颜色由铁黑至黄褐,但条痕比较固定,为黄褐色。
(13)锡石:棕黑色,硬度高,比重大,断口松脂光泽,必要时需做化学鉴定。
(14)软锰矿:黑色煤烟灰状,性软易污手。
(15)铝土矿:外表似粘土岩,但硬度较高,比重较大,没有粘性、可塑性及滑腻感。
(16)石英:六方柱及晶面横纹,类型的玻璃光泽,很大的硬度(小刀不能刻划),无解理。
隐晶质各类具明显的脂肪光泽。
(17)正长石:肉红、黄白等色,短柱状晶体,完全理解,硬度较大(小刀刻不动)。
(斜长石:细柱状或板状,白到灰色,解理面上具双晶纹小刀刻不动。
(18)橄榄石:橄榄绿色,玻璃光泽,硬度高。
(21)普通辉石:绿黑或黑色,近八边形短柱状,解理近直交。
(22)普通角闪石:绿黑色,长柱状(横剖面菱形)晶体,相交成124度的解理,小刀不易刻划。
(23)云母:单向最完全解理,硬度低,有弹性。
(24)绿帘石:具特有的黄绿或深绿色,晶体延长方向有条纹,硬度大。
(25)绿泥石:绿泥石与云母极相似,但前者具特有的绿色,有挠性而无弹性。
3 地质学笔记(26)蛇纹石和石棉:黄绿等色,中等硬度,脂肪光泽。
(27)滑石:浅色,性软(指甲可刻划),具滑腻感。
(28)石榴子石:晶体良好,颜色较深,硬度很高,比重较大。
(29)红柱石:近正方形柱状晶体,有碳质黑心,或为放射状集合体。
(30)高岭石:性软,粘舌,具可塑性。
(31)方解石:锤击成菱形碎块(方解石因此得名),小刀易刻动,遇KCI起泡。
(32)白云石:白云石与方解石十分相似,主要区别之点如下:(33)孔雀石:(34)重晶石:硬度小,完全解理(可碎成小方块),比重大(重晶石据此命名),不容于酸,重晶石与方解石相似,但后者比重小,容于酸,容易区别。
(35)石膏:一组最完全解理,可撕成薄片,或纤维状、粒状;硬度低,指甲可刻动。
(36)钨锰铁矿(黑钨矿):厚板状晶体,黑褐色,单向完全解理,比重很大。
(37)磷灰石:磷灰石晶体以其六方柱状及标准硬度,容易判别。
此矿物的胶体变种称胶磷灰石,其矿石称胶磷矿,并常与方解石、粘土等形成混合物,称磷块岩,外观变化极大,必须采取化学方法鉴定:用少许矿物粉与稍多的钼酸铵粉末共研,然后加一滴HNO3,如含磷即呈鲜黄色反应。
(38)萤石(氟石):绿紫白鲜明颜色,标准硬度(4),多向完全解理(相交常呈三角形)。
(39)石盐和钾石盐:石盐和钾石盐性质相似,但前者味咸,后者味苦咸且涩;必要时可做焰色试验,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紫色。
49.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的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50.岩石分类:火成岩(岩浆岩占地壳的65%)、沉积岩、变质岩。
51.岩浆分类:酸性岩浆(SiO2>65%)、中性岩浆(52%-65%),基性岩浆(52%-45%),超基性岩浆(SiO2<45%)52.岩浆——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性物质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53.岩浆作用——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54. 填表:地质学基础P50 图3-155. 岩浆岩——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56.火山机构——又叫火山构造。
包括:火山通道、火山锥、火山口。
57.火山喷发的类型:(1)裂隙式喷发(冰岛)(2)中心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又可分为:宁静式喷发(夏威仪)、斯特龙博利式喷发、爆烈式喷发。
58. 岩浆岩分类:酸性岩(SiO2>65%)、中性岩(52%-65%),基性岩(52%-45%),超基性岩(SiO2<45%)59.造岩矿物——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占火成岩矿物的99%,为造岩矿物,颜色较浅的,称浅色矿物,如石英、长石等,其中颜色较深,如: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称暗色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