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除了生死,其他本就只有小事
【素材回放】
2017年4月10日18时44分许,重庆市大足区一10岁男孩从其位于大足区棠香街道香山美地小区20楼家中跳下,造成吕某当场死亡。
大足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对现场进行保护,经现场勘查、调查走访和尸表检验,初步查明,吕某系其父亲不准观看电视,不服教育一气之下从家里卧室的窗口跳下死亡。
看到现场的一幕幕,令
人心痛至极。
发生这样的事
谁也不愿意,我们希望男孩
家属们要在痛苦中振作起
来,勇敢面对生活。
也希望
这样的事以后永远不要再
发生,让我们共同关注青少
年教育,让这样的悲剧不再
上演。
至少不管该孩子是由于什么样的情况坠楼,我们应该反思高楼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做到位。
高楼安全方面都有对应的规范,房子在设计之初就应该注意做好这些规范,安装安全防护网,家长更要多留意窗边安全,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素材解读】
不过,与其说这是孩子病得不轻,倒不如说是家庭教育积重难返。
古谚有云,人性如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知识、技能、品性的大染缸。
用专家的话说: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
遗憾的是,即便是当下的中国,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手机电视本来是娱乐、通讯的工具。
工具是什么?是为人服务的啊。
别说无法等同于生命,即便作为生活用品,手机电视也不是必需品,只是附属品。
可对跳楼的孩子来说,手机、电视成了绝对必需品,甚至上升到和生命一样的高度,生命反倒成了儿戏。
不让玩手机就跳楼、不让看电视就跳楼,一不如意就放弃生命,生命在他们的眼中是有多不重要,多不值得珍惜?但愿每一个人,都能热爱生命,不要轻易选择结束。
【适用话题】
教育沟通人格教育生命绝不只是1,生命更多的是n,是无穷啊
放纵情绪,纵身一跃,赌的可不是气,而是命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生命的精彩
家庭教育走了弯路甚至缺失是问题的根源,最需要思考的是家长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是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素材锐评】
家庭教育之殇
毋庸置疑,孩子是家里的宝贝。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出人头地,父母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
可是呢,一旦背离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不是爱,而是害。
比如说,管得太严太死,不听话不是恶语相加就是大动手脚,甚至做出“吊孩逼学”的冲动举动;再比如,管得太松,家长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下无暇管教孩子等等,这些均是对孩子的伤害。
其实,在上述新闻中,为了管制孩子看电视,完全可以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说,即便说不通也别大动干戈。
须知,孩子坏习惯,不是一朝一日养成的;而改掉这些坏习惯也就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能因势利导。
过急,就容易诱发祸端。
因为,有时候,我们摸不清孩子的心思,一旦他们做出冲动的举动,再后悔已然来不及。
回到家庭教育这个话题,有多少父母能够回答出如何做一个合规的家长这一问题?的确,生育抚养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不需要考核就能直接“上岗”。
但是,能不能胜任这一岗位,谁又监督这些岗位上的人是否认真履职,仅凭父母的“自觉”行为,缺少外部的“监管”,尽管父母的爱不容置疑,可这些爱的方式就正确、就科学吗?
现如今,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并且,在去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就提出,加快家庭教育事业的法制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
也就是说,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天堂,也需要科学与法制融入期间;否则,天堂就一样会成为孩子们的“地狱”。
每一个受到伤害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不尽职尽责的父母,以及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
的确,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努力,但是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从根本上而言,“不让看电视就跳楼”是家庭教育之殇。
父母或许一辈子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
而这种教训警醒后来者才最重要。
【相关链接】
不让看电视就跳楼,是孩子太脆弱还是父母平时太溺爱?这个锅到底该谁背?其实因为小事触发极端行为的孩子不在少数。
(来源:2014教育蓝皮书)
而之所以连连发生惨剧,还是因为家长过度宠溺,虽然我们很爱孩子,但某些行为真的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了孩子。
我们心疼孩子,所以受不了他们的哭闹。
一哭就给买玩具,一闹就让玩手机,一挑食就追着喂,要是没原则的爷爷奶奶再带一段时间,孩子多半是废了。
狠不下心的父母最终会养出极端霸道的孩子,而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惹人爱。
因为要求没被满足,就以“轻生”来泄愤,这不是孩子的错,是教育的失败。
父母对孩子,要爱,但一定不要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