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滑桩设计新

抗滑桩设计新

三、嵌岩深度的选择及桩型确定
1、根据工程地质资料选择抗滑桩嵌岩段持力层和确定桩型;
2、确定桩的断面尺寸、桩长、桩间距;
3、确定嵌岩深度。
注意:桩的临界嵌岩深度,根据《三峡库区三期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要求》第4.3.3.6条规定,抗滑桩嵌岩(锚固)深度的计算,主要应根据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确定,当桩的变位需要控制时,应考虑最大变位不超过容许值,当地层为岩层时,桩的最大横向压应力 应小于或等于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
具 体 要 求
权重
调查论证
能独立查阅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及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0.1
实践能力
能正确选择研究(实验)方法,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如装置安装、调试、操作。
0.2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5.在确定桩侧负摩阻力时“中性点”的概念?
6.群桩承载力影响因素是什么?
7.什么是复合桩基?什么是复合基桩?
8.影响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9.对哪些建筑物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0.承台承载力计算包括哪些内容?
11.根据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桩基需进行哪些计算和验算?
12.按成桩方式的不同,柱分为哪几种,各有何有缺点?
4.王秀丽主编.基础工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5.赵明华主编.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袁聚云、李晓培、楼晓明等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7.[美]Bowles,J.E.著,童小东等译.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抗滑桩结构设计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题工作时间:至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制
填写说明:
1. 一、二、三项由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开始前填写并交由学生保管;
2. 四、五两项由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后填写,并将此表与课程设计一同装订成册交给指导教师;
五、抗滑桩结构设计
1、由滑坡推力传来的荷载,计算桩内力,并画桩内力简图(弯矩、剪力、位移、桩 Nhomakorabea应力);
2、抗滑桩结构设计,包括纵筋计算、构造钢筋、构造钢筋;纵向钢筋根据桩身弯矩进行截断布置,满足最优化设计。
六、桩身强度验算
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承载力要求;抗滑桩配筋率验算,要使桩配筋满足最大
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不会发生超筋和少筋的破坏。
图1抗滑桩布置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图2滑坡治理工程剖面图
(2)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指标
岩性
天然
密度
饱和
密度
变形
模量
饱和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
(KN/m3)
(Mpa)
(Mpa)
C
(Kpa)
φ
(°)
滑坡体(土体)
21.5
23.5
30.0
十二、参考文献
1.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凌治平、易经武主编.基础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周景星、王洪瑾、虞石民等编.基础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王秀丽主编.基础工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5.赵明华主编.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0.2
工作量、工作态度
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难度较大,工作努力,遵守纪律;工作作风严谨务实。
0.2
质量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文字通顺,技术用语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论文结果有应用价值。
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JGJ94-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1.顾晓鲁、钱鸿缙等编.地基与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周果行编著.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袁聚云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0.指导教师应加强辅导,每天指导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
11.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关于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学管理细则”的规定组织教学。
十、成绩评定
学生应在课程设计结束后的3天内向指导教师提交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图纸)全套资料。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和课程设计说明书(含图纸)的完成质量以及答辩成绩(答辩应有记录本记录,作为存档资料),按规定标准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课程设计进行成绩评定,评分标准见表1。
当桩为矩形截面时,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在水平方向的换算系数,根据岩层构造,可采用0.5-1.0;
—折减系数,根据岩层的裂缝、风化及软化程度,可采用0.3-0.45;
—岩石抗压极限强度(kPa)。
四、抗滑桩刚度判定、桩底边界条件、地基系数分布模式的确定
根据桩的变形系数和计算深度,判断抗滑桩属于刚性桩还是弹性桩;根据桩底岩土层的完整和风化程度,确定桩底属于自由、固定、铰接约束条件;根据桩嵌岩段周围岩土体的水平地基抗力系数分布图式,确定采用c法、m法、K法计算。
表1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项目名称
比例
二级项目
二级项目比例
设计表现
30%
出勤率
60%
设计态度
40%
完成质量
60%
文本结构规范
30%
设计或论文质量
70%
答辩成绩
10%
十一、思考
1.什么条件下宜用横向受荷桩?
2.什么是单桩和群桩?
3.桩侧阻力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4.单桩受荷过程中桩的端阻力与桩侧阻力如何发挥作用?
6.袁聚云、李晓培、楼晓明等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7.[美]Bowles,J.E.著,童小东等译.基础工程分析与设计(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20××年××月××日-20××年××月××日绘制抗滑桩施工图。
三、应收集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抗滑桩设计与计算.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3
2.凌治平、易经武主编.基础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周景星、王洪瑾、虞石民等编.基础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结构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3、地基必须满足的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等方面的要求;
二、抗滑桩结构布置的选择
本工程是滑坡(边坡)治理采用抗滑桩结构体系。桩的选型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滑坡推力及桩内力计算等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可对其他支护型式,说明采用本设计的适宜性和优越性。合理的选择经济合理的桩基础结构布置方案。
六、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2010年 月 日
项目
评价
项目
评价
调查论证
工作量、工作态度
实践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质量
创新
得分
七、答辩记录:
答辩意见及答辩成绩:
答辩小组教师(签字):
2010 年 月 日
总评成绩:
(教师评分×75%+答辩成绩×25%)
课程设计评审标准(指导教师用)
评价内容
3. 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按评定标准评分。
4. 此表格填写好后与正文一同装订成册。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或学年论文的基本要求:
1、设计条件
湖北省三峡库区某滑坡治理采用抗滑桩工程措施,有关设计条件和资料如下:
(1)滑坡治理工程平面图如图1、剖面图如图2,在滑体中前部177m高程附近设置抗滑桩,设桩处滑坡推力为1491kN/m。
11.顾晓鲁、钱鸿缙等编.地基与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2.周果行编著.房屋结构毕业设计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袁聚云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岩土工程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四、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摘要(中文):
五、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摘要(英文):
创新
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独特见解。
0.1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2007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抗滑桩结构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
二零一零年六月三日
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原则
1、结构布置必须全面、正确地体现经济合理;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础设计规范(JGJ94-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