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没有走向世界,但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怎么看待历史现象与现实的差异呢?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这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乾隆皇帝晚年时,英国使者马噶尔尼来华要求通商,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把人家赶了回去。

中国人相当自信,认为中国文化是最好的。

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走向世界,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研究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化确实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第一,独立发展。

能够影响它的外来文化基本局限于周边地区。

第二,延续性。

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经过外族屡次入侵,连土著居民都被替换,早期文化无法一脉相承。

中国文化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续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难进入中国。

第三,自我满足。

中国文化适应农耕社会,人们感到很满足。

第四,自信。

古人自以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自己比什么都强,不屑于放眼世界。

第五,同化能力。

在中国,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后,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个少数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为完颜旻。

例如,满人从马背上打下江山,而到了清朝后期满族人里擅长骑射的已经不多。

不仅军事征服者如此,宗教也要经过中国化才能传播。

例如,观音菩萨的形象由于承载了送子的祈望而由男变女。

例如,飞天原本是裸体的,在克孜尔千佛洞里还能看到早期的裸体形象,东渐到了敦煌已经半裸,等到了中原大地就衣冠整齐的了。

例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许崇拜形象,利玛窦在传教时改为允许中国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国发展。

第六,开放而不传播。

即允许外国人前来学习,但是中国不到外国传播文化。

历史上中国人出使外国总是偶然的,张骞通西域,是政治任务;玄奘西行,是为了取经。

上述情况或理由,是不是能够说明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的必要了?
不是!我已经说了,上述情况适应的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一个由于地理条件同世界相隔绝的社会,而不是今天的中国社会。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地球村的一员;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大踏步走向工业化、大踏步走向开放的社会。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结论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在我们热烈谈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先冷静一下,问一下自己: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从国学热,到讨论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有一种声音很大,就是要让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

什么叫影响世界?如果把它理解为是要改变人家,很多外国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过传播中国文化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能用中国文化拯救世界吗?在我们看来,有些国家的人,有着不可理喻的观念,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吗?他们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要求。

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否因此就说它比其他文化更优秀呢?精神文明各有千秋,不能说中国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

物质文明一般是可以比较的。

但物质文明不是单纯的物质,像饮食、服装文化都已经超出了饱暖的基本需求,其中有着许多精神文明的内涵。

例如茶是物质文明,但喝茶的方式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

物质文明往往与精神文明并存,精神文明不存在可比性,但存在真、善、美等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

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发展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

还是已故的费孝通先生的话讲得对,文化交流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下大同。

因此,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走出去不是要改变人家,而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要人家接受中国文化,也是要让人家自愿接受。

事实上,世界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非常了解中国,中国人的形象在他们眼中还存在着许多误解。

对于不少外国人来说,李小龙可能比孔子更有名,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甚至以为中国女人还在缠小脚。

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

这方面的工作,同经济上的对外开放相比,距离太大了,要加倍努力。

但是不管怎么做工作,我们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只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

讨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问题,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文化,单纯的汉文化或儒家思想不等同中国文化的全部。

对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很多人存在误解,以为中国文化就是汉文化或者儒家思想。

其实汉文化也是多元性的。

有很多民族,包括匈奴、鲜卑、氐、羌、突厥、契丹、女真、百越等,历史上都已经融入了汉民族。

汉文化也是由汉族和这些民族的文化融合而成的。

比如现在很多所谓的传统乐器都来自于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学习,像二胡就是这样。

再比如胡服骑射。

本来汉人用马的方式就是拉车,孔子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就是驾车的本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