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复习专题一、生态文明(意义、要求)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什么是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4.什么是生态文明?①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
②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6.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①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②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③通过生态文明的建设,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社会,政府应该怎么做?①实行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②鼓励科技创新,开发绿色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④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⑤加强监管,完善法律制度,严格执法,打击环境领域违法犯罪等。
8.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作为青年学生,你打算怎么做?△①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环保意识;②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③珍惜粮食,实行“光盘”;随手关灯、关闭电源,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用纸,节日祝福多用电子邮件,少用或不用贺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具;垃圾分类;出行多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爱护花草树木等。
④开展宣传,做环保志愿者,举报、监督违法行为等。
二、文化建设(文化产业、传承创新)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深邃、气度恢弘、生机勃勃)2.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国哲学、中国传统伦理、传统文学典籍、唐诗宋词、中国科技发明、中华武功、中医中药、中华书法、国画、中国古建筑、传统戏曲等。
3.文化创新的基本点是什么?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文化传统时代性。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个倡导:国家发展目标、公民行动准则、个人伦理规范,24字)5.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什么?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6.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是什么?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不断增强7.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有何重要意义?△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对多样化精神文化的需求;③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
8.怎样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①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文化传统时代性;②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要加强与世界多种文明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9.如何建设文化强国?①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②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③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三、和谐社会(特征、要求)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要求)是什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什么?公平正义。
3.什么是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我国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4.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什么?保障与改善民生。
5.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要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6.建设和谐社会,党和国家能做什么?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我们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人人负责、人人行动,人人作贡献,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成为现实。
7.建设和谐社会,青少年能做什么?△①我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志愿者团体等工作,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②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社会,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
以实际行动,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份力,添一分彩。
四、共同富裕(含义、要求)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共同富裕2.什么是共同富裕(内涵、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全面富裕;从范围来看:共同富裕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之上的普遍富裕;从实现途径来看: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
4.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发展?△①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②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③形成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5.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①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各地区协调互补, 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②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6.怎样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五、监督权(途径、原则)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特点是什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什么?“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
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6.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7.我国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是什么?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8.国家在推进民主政治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②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③实施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9.政府依法行政有何重大意义?①政府依法行政,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②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③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10.中学生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①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通过媒体舆论监督等。
11.中学生行使监督权的要求是什么?△①不论采取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②行使监督权利时,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六、成就归因(道路、理论和制度)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它有哪些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9.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什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3.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14.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是什么?△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6.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什么?国有经济。
17.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什么?公有制经济。
1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