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流程图文档

教学设计流程图文档

22-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这个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乐山大佛这一石雕艺术珍品的了解,体会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宏伟气势。
通过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乐山大佛的特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乐山大佛的了解,使学生喜欢乐山大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一、激情导入
SETC·S:直观地了解乐
第二学段 A2、A4山大佛的宏大
课程标准:
3~5年级 B
二、整体感知
SETC·S:
第二学段A2、A4
课程标准:
3~5年级
B、C
三、自主探究运用网络资源
SETC·S:第二学段A2、A3、A4自主学习课文
课程标准:
3~5年级
A、C、D
四、拓展实践运用网络资源
SETC·S:第二学段 A4介绍乐山大佛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22-1
22-2
22-3
22-4
知识和
能力
过程和
方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资源库1
(图片)
资源库2
(文字、图片)
资源库3
(文字、图片)
资源库4
(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旅游乐山的照片
课文内容
乐山大佛图片
乐山大佛三维全景图
(2)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1自主操作;H2交互反馈。




第22课 乐山大佛
智慧 技艺
结晶






















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过程结构:
B、热爱生活,关心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C、尊重别人的说话,并能听懂别人的话,理解主要意思;能正确地运用普通话独立清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D、有参加学校、班级、社区活动的兴趣,能在各项活动中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教育技术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ETC·S)第二学段(3~6年级) A级
课程标准:
3~5年级 A、C、D
五、继续拓展延伸
六、总结
教学内容和媒体的应用学生的活动教师进行
教师的活动逻辑判断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练习题目内容
22-1
22-2
22-3
22-4
22-5
知识和
能力
过程和
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看图用一个词语说说乐山大佛给你的感受。
乐山大佛真。
2、用一句话说说乐山大佛
本节课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的一尊石佛和它宏大的形象,并对古代石匠的高超智慧与技艺表示赞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句意,能找出一段话里的总起句。
3.积累描写乐山大佛优美的语句,并试着用书上的语句介绍乐山大佛。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22-1
22-2
乐山大佛真,。
3、说话训练:
因为,所以它是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4、拓展练习
介绍乐山大佛
访问相关网站,选择一个角度,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制作小报、演示文稿、网页;表演介绍)
5、简单介绍其它旅游景点
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这些景点的情况,向大家介绍。





1、形成性练习题1-3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设计者:王绮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授课班级:三(3)班
章节名称
第标
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A、能运用注释、工具书和资料了解词义、句义和课文内容;能感受课文所说的道理,理解基本的为人之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问题意识。
2、第4题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介绍。
3、通过第二课时的活动课了解到,大部分同学搜集的旅游景点很有特色,有的学生搜集到的内容很好,但不善于表达。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了解乐山大佛的宏大、神奇,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乐山大佛。
通过查阅资料、直观感受、课文阅读,知道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表述大佛的宏大。
将书中语句与网络资源、自主探究相结合,了解乐山大佛的神奇。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的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通过理解语句,自主搜集网络资料,欣赏图片、三维全景图等,解决问题。
乐山
旅游网站
乐山
风景图
A、C、
K
A、B、
C、G
A、G、K1、K2
B、H、
I
F、G、
H1
B、D
H1
B、E
H1、H2
G、H1、H2
对乐山大佛形成初步感受
深入了解乐山大佛
直观感受乐山大佛的宏伟、神奇。
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5分钟
自制
自制
网上
下载
网络
资源
网络
资源
(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发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1网络浏览,丰富语言;K2网络交流,评价反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