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初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试题-

(完整)初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试题-

童趣(历年中考题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强:___________(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____(3)捉虾蟆,鞭数十鞭:_______(4) 徐喷以烟徐________________二、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三、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五.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中考题、(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4分)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

(3分)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5分)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⑸凹者为壑()()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4分)明察秋毫:鹤唳云端:怡然自得:庞然大物: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3分)有想象之趣,比如:有细察之趣,比如:有童稚之趣,比如: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3分)张()昂()素()6.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分)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3分)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3分)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

(3分)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

(3分)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

(3分)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4分)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4分)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

(3分)17.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

(3分)18.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

(3分)19.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3分)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20.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3分)21.文章叙述了幼时的趣事,体现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22.“双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是 。

(3分)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 ī):倾斜。

②宥(y òu )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 ū):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1)诲女知之乎?(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11.简答(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简要说明。

(1分)(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分)阅读理解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③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 án p 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 án n 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2)学而不思则罔 罔:_____________(3)可谓好学也已矣 好:____________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 (4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17.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上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頂;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选自作者,字留仙,世称“”,代文学家。

文中“惟危楼一座”中的“危楼”两字,我们不由地联想到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两句诗。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的含义。

(1)相顾惊疑(2)始悟为山市(3)念近中无此禅院(4)然数年恒不一见(5)逾时,楼渐低(6)窗扉皆洞开(7)惟危楼一座(8)或凭或立(9)高插青冥(10)市肆3、通假字:(1)裁如星点()(2)一切乌有( )4、一词多义:A、然数年恒不一见()B、始悟为山市()尘气莽莽然()可以为师矣()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项为之强()C、见宫殿数十所()D、又闻有早行者()数至八层,裁如星点()中有楼若者,堂若者()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数年恒不一见(2)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4)忽现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6、“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7、文中有一个成语,把它找出来,并进行解释。

8、选文第二段写山上的“鬼市”,这在文中有何作用?9、问题探究(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一顺序的词语(3)文中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课文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称为“鬼市”?(6)运用科学知识,请对“山市”这一现象作出解释?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世说新语》(一)课内选段一、2004年大连市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只写序号)。

(2分)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二、2004年恩施市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