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意见

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意见

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民生林业的意见为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林业真正惠及群众、惠泽民生,全力推动助农增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现就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民生林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到20XX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XX.X%,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平方米,水岸绿化率达到XX%,公路绿化率达到XX%;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XXX万亩,发展林下种养基地19.5万亩,引进培育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家;完成森林景观利用6.8万亩;林业产值达到XXX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长到1XXX元。

森林城市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市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XX%,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8平方米以上,水岸绿化率达到XX%,公路绿化率达到XX%;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XXX万亩,发展林下种养基地XXX万亩,引进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完成森林景观利用3万亩;林业产值达到XXX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增长到2XXX元。

森林城市建设水平较高,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优质高效的现代林业体系,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建设重点(一)森林保护工程。

一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森林、林木、林地、野生动植物、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遏制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加强森林利用管理,采伐成片林木(面积0.1公顷以上或蓄积3立方米以上)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伐区调查设计,未进行伐区调查设计的,不得批准采伐和核发采伐证,坚持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强化林木采伐过程监管。

加大木材经营加工监管力度,明确准入条件,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加工木材行为。

二是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和《广安市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实现防火(扑火)指挥科学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构建卫星监测、视屏监测、高山了望与地面巡护“四位一体”的林火监测体系,不断增强对林火的应急防控能力。

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治和公共服务等4大体系,强化市、县(区、市)、乡(镇、场、站)3级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检疫执法,推进无公害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

四是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

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等“五化联建”,不断提升森林公安的侦查破案能力。

组织开展林业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湿地)、乱砍乱伐、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森林增长工程。

一是建设城市周边森林生态屏障。

围绕广安主城区、各区市县城区规划建设城周森林生态屏障,实施生态观光园区、生态水岸、生态场镇、生态村落、生态道路、农田林网等生态细胞工程,增加绿量,美化环境,实现城乡绿化有机融合,拓展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空间。

二是建设嘉陵江、渠江干流沿线生态经济林带。

在嘉陵江、渠江两岸景观林带后至第一层山脊范围内的宜林荒地、25度以上坡耕地、部分低质低效林地和四旁隙地,分层次、按梯级建设集护岸、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景观和产业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林带。

在第一层江河两岸XXX米范围内,建设以慈竹、柳树、水杉、栾树为主的防护林带,在两岸前几排选择适生、高大的阔叶乔木树种,营造生物多样、色彩丰富、景观优美的沿江防护型景观林带;在第二层建设以珍稀树木、特色经果、木本油料等经济树种为主的经济林带;在第三层在山坡山脊营建景观林,主要选择香椿、桤木、栾树、苦楝等季相变化明显的树种。

三是建设铁路、公路干线森林生态廊道。

以新建的兰渝铁路、襄渝铁路复线、遂广和巴广渝高速公路为重点,继续完善提高沪蓉、达渝高速公路绿化,构建“一带”、“三网”和“多点”绿色廊道,“一带”即沿线两侧按30—XXX米配置景观防护林带;“三网”即可视范围内农田林网、道路林网和水系林网建设;“多点”即视野范围内村庄、镇区、站点、互通、隧道口、采石宕口、迎坡面林相改造以及与其他重要交通道路交叉路口等点状绿化建设。

(三)森林经营工程。

一是实施森林抚育。

对中幼林围绕培育目标采取相应的营林措施,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木材质量和工艺价值,发挥森林多种功能。

二是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

对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低产低效林分,采取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

三是实施封山育林。

通过对乔木、灌木、竹林等林地采取全封、半封、轮封的方式,建立管护组织,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建设管护基础设施,促进林木快速郁闭成林。

(四)森林富民工程。

一是发展木竹产业。

在低山、丘陵区,通过新建、抚育、改造、采伐迹地更新等措施培育以杨树、桉树、柳杉、泡桐为主的短周期木质工业原料林,以椿树、楠木、香樟、银杏、柏木、麻栎为主的珍贵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和竹材、竹笋两用竹林基地。

二是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

在山区坡地、山顶等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通过新建、抚育、改造等措施培育以核桃为主的木本油料林,以杜仲、黄柏、金银花为主的木本药材和以花椒为主的特色干果林,着力抓好特色林产品的采后处理、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和精深加工。

三是发展林下产业。

推行林茶、林菌、林药、林草、林花、林粮、林菜等立体种植模式发展林下种植业,利用林下空间立体发展林下养禽、林下养畜、林下养蜂等生态养殖业,开展采药、森林蔬菜采集等产业。

四是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产业。

以邓小平故里、华蓥山国家森林公园、罗家洞省级森林公园、大峡谷旅游风景区、邻水县树橛自然保护区、嘉陵江渠江湿地公园为重点,打造森林、湿地、乡村三大生态旅游品牌,构建以红色旅游、森林疗养、观光休闲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功能区。

五是发展野生动物繁殖利用产业。

在山区和丘陵区,发展以野猪为主的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积极深度开发有市场优势的使用和保健类系列产品,提高附加值。

六是发展苗木花卉产业。

坚持增绿增收相结合,围绕城镇、新农村聚居区、工业园区和通道绿化积极培育珍贵树种、木本草本花卉和盆栽景观植物,建成特色苗木花卉观赏基地,营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五)森林文化工程。

一是开辟科普场所推行科普宣传。

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的开放区等公众游憩地,设立专门的科普小标识、科普宣传栏和创办森林学校等生态知识教育设施和场所,广泛开展以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保护和林业实用技术等为主题的生态科普知识教育。

二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建立各级机关义务植树示范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XX%以上。

三是宣传推广栽植市树市花。

通过电视、网络、悬挂标识等形式广泛宣传市树香樟和市花桂花的特性和价值,形象展示和推介市树市花。

选育良种市树市花品种,抓好示范推广,建设市树市花观赏基地、产业基地,培育市树市花产业龙头企业,精心打造市树市花品牌。

把市树市花的栽(:)植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城区、街道、公园、绿地、居民小区、重点城镇、重点旅游线路推广栽植市树市花,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充分利用庭园、道路两旁、阳台栽植市树市花,鼓励乡镇、村组结合新农村建设在房前屋后和“四旁”广泛种植市树市花。

三、保障措施(一)明确工作职责。

市、区市县政府和园区要加强对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和加快发展民生林业工作的领导,强化市县两级绿化委员会的职能职责,加强对各区市县、各行业、各部门绿化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城市建成区、规划区的绿化管理,由城市建设(园林)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城市市区以外地区的绿化管理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水果林树种的栽植由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铁路、公路沿线两侧和港口、码头的绿化管理,由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江河两岸、湖泊周围和水库、渠堰管理区域的绿化管理,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实施。

(二)科学编制规划。

根据《广安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川渝合作(广安片区)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要求,将森林城市建设与发展民生林业紧密结合,因地制宜、高起点编制《森林保护工程》、《森林增长工程》、《森林经营工程》、《森林富民工程》和《森林文化工程》五个单项规划,明确新阶段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实施进度、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科学指导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和发展民生林业各项工作。

(三)积极筹措资金。

一是争取中省支持。

认真吃透政策,用足用活中省现代林业发展、造林补贴以及森林植被恢复等林业项目资金,积极做好项目论证、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加大向上级主管部门衔接汇报力度,全力争取中省支持。

二是加大市县投入。

20XX—2020年市级财政每年根据财力情况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和发展民生林业,重点对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大户建设的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珍稀树木、林下中药材和森林蔬菜基地进行补贴。

各区市县也要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安排资金发展民生林业。

三是注重资金整合。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叠加相关政策和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发展民生林业。

(四)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农业用地、林业用地、水岸绿化用地和公路绿化用地均可依法放活土地经营权,采取转让、承包、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给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的经济实体开发经营。

二是建立土地租金补助机制。

重点建设区域的区市县财政可出台土地租金补助政策,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乡绿化项目建设。

三是推行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机制。

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以自愿出资、投工投劳等形式,参加林木种植或绿地建设、养护和管理的活动。

(五)推动专业合作。

一是组建林业专合社和专业协会。

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自愿组建林业专合社和专业协会,采取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组建林业经营实体,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县、乡、村一体化,互动互联的服务构架。

二是搭建林业信息服务平台。

利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资源,整合各种媒介,实现林业信息进村入户;建立林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加强对林业服务信息内容真实性及收费合理性的监管,防止损害林农事件发生。

三是组建林业中介服务机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