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布置 设计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布置 设计



根据使用场所从教材P44表2.6中可知选感温探测 器。 于是根据P50查表2.8得A=20m² ,R=3.6m,根据公 式计算探测器的数量为:

于是有式:

查的结果带入上式得


火灾探测器的布置
第2.3.1条 点型火灾探测器的安装位臵,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0.5m。 2、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3、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0.5m。 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臵探测器时, 宜居中布臵。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 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 一半。 5、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 角不应大于45°。

如:已知一房间换气系数为50/h,感烟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为80 m² ,考虑换气影响后,可以计算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为: A=80×0.6=48(m² ) 根据使用场所从教材P44表 2.6和P46表2.7中查 【例题:】 某高层教学楼 选感烟探测器 的其中一个被划为一个探 测区域的阶梯教室,其地 因属二级保护对象故K取1, 面面积为30m×40m,房顶 地面面积S= 30 m×40m 坡度为13°,房间高度为 =1200 m² >80 m² , 8m,属于二级保护对象, 试求:(1)应选用何种类型 房间高度h=8m,即 6m<h≤12m 的探测器?(2)探测器的数 房顶坡度B为13°即 量为多少只? θ≤15°, 于是根据P47查表2.8得, 保护面积A=80 m² ,保护半 径R=6.7m

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曲线


上图为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曲线,从图中可见, 曲线中的安装间距是以二维坐标的极限曲线的形 式给出的。 给出感温探测器的3种保护面积(20m² 、30m² 和40m² ) 5种保护半径(3.6m、4.4m、 4.9m、5.5m和6.3m) 所适宜的安装间距极限曲线D1—D4、D6。 给出感烟探测器的4种保护面积(60m² 、80m² 、 l00m² 和120m² )及其6种保护半径(5.8m、6.7m、 7.2m、8.0m和9.9m) 所适宜的安装间距极限曲线D5、D7–D11(含 D9`)。
时间
不适于选用的场所 : 正常情况下有烟的场所,经常有粉尘及水蒸气等固体、液 体微粒出现的场所,发火迅速、产生烟极少爆炸性场合 。 对于有强烈的火焰辐射而仅有少量烟和热产生的火灾,如 轻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的火灾,应选用感光探测器,但不宜 在火焰出现前有浓烟扩散的场所及探测器的镜头易被污染、 遮挡以及受电焊、X射线等影响的场所中使用 。 感温型探测器做为火灾形成早期(早期、中期)报警非常有效。 因其工作稳定,不受非火灾性烟雾汽尘等干扰 。 凡无法应用感烟探测器、允许产生一定的物质损失非爆炸 性的场合都可采用感温型探测器,特别适用于经常存在大量 粉尘、烟雾、水蒸气的场所及相对湿度经常高于95%的房间, 但不宜用于有可能产生阴燃火的场所.

定温型允许温度的较大的变化,比较稳定, 但火灾造成的损失较大,在零度以下的场 所不宜选用。 差温型适用于火灾早期报警,火灾造成损 失较小,但火灾温度升高过慢则无反应而 漏报。 差定温型具有差温型的优点而又比差温型 更可靠,所以最好选用差定温探测器。 保护面积过大的场合,宜采用线型探测器 。 当有自动联动或自动灭火系统时,宜将感 烟、感温、火焰探测器组合使用 。
如:已知一房间换气系数为50/h,感烟探测 器的保护面积为80 m² ,考虑换气影响后, 可以计算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为: A=80×0.6=48(m² ) 【例题:】 某高层教学楼的其中一个被划 为一个探测区域的阶梯教室,其地面面积 为30m×40m,房顶坡度为13°,房间高度 为8m,属于二级保护对象,试求:(1)应选 用何种类型的探测器?(2)探测器的数量为 多少只?
计算法的方法: 根据从教材表中查得的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 和保护半径R,计算直径D= 2R;根据所算D 值大小对应保护面积A在探测器安装间距极 限曲线的粗实线上即由D值所包围部分上取 一点,此点所对应的数即为安装间距a、b 值,注意实际应不大于查得的a、b值;具 体布臵后,再检验探测器到最远点水平距 离是否超过了探测器的保护半径,如超过 时应重新布臵或增加探测器的数量。

国家标准:
选择可参见下表:

.对于不同高度的房间,可按下表选择火灾 探测器 :

火灾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在实际工程中房间功能及探测区域大小不一,房间高度、 棚顶坡度也各异,那么怎样确定探测器的数量呢? .探测区域是将报警区域按照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探测 单元。探测区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最小单位,它代表 了火灾报警的具体部位。

规范规定:每个探测区域内至少设臵一只火灾探测器。一个探测区域内 所设臵探测器的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一个探测区域内所设臵的探测器的数量,单位用 “只”表示,N应取整数; S—一个探测区域的地面面积(m² );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rn² ),指一只探测器能有 效探测的地面面积。由于建筑物房间的地面通常为矩形, 因此,所谓“有效”探测器的地面面积实际上是指探测器 能探测到矩形地面面积。探测器的保护半径R(m)是指一 只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 K—安全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k取0.7-0.8,一级 保护对象k取值为0.8-0.9,二级保护对象k取0.9-1. 0。
区域报警控制器n
火灾探测器
报警按键 烟雾探测 温度探测 火焰探测 红外探测 报警按键 烟雾探测 温度探测 Fra bibliotek焰探测 红外探测
区域、集中、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区别


区域报警系统由区域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 按钮、警报装臵等组成。区域报警系统比较简单,但使用 很广泛,是一个最基本的系统。它适合于规模较小、危险 程度和要求比较低的场所。经济性比较好,基本保证了安 全所需要的可靠性,宜于用在二级保护对象。 集中报警系统是由集中报警控制器、区域报警控制器和 火灾探测器等组成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的 功能除具有区域报警系统的基本功能外,还能控制两台以 上的区域报警控制器,所以,它的控制规模更大、回路更 多,宜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
火灾显示盘
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控制总线(CAN总线)
总线
火灾探测器
火灾报警按钮
火灾显示盘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报警及避难诱导
灭火控制单元
防排烟控制单元
紧急广播系统
火灾显示屏
消防电话
消防控制中心
安防控制中心
联动信息
集中报警控制器
报警信息
当地消防部队
119火警报警
区域报警控制器1
区域报警控制器2
避难标志灯 避难信号指示系统 避难诱 导设备 应急照明 避难场所
nF
火灾探测器
楼层火灾显示屏 报警按键 烟雾探测 温度探测 火焰探测 红外探测 声光报警器
1F
火灾探测器
报警按键 烟雾探测 温度探测 火焰探测 红外探测 楼层火灾显示屏 声光报警器
(总线制)
火灾报警控制器
控制总线
总线
火灾探测器
火灾报警按钮
其中布臵方式如下图所示:
③那么这种布臵是否合理呢? 依据下式验证

本例中所采用的探测器R=6. 7m,只要每个探测器 之间的半径都小于或等于6. 7m即可有效地进行保 护。图中探测器间距最远的半径为:

R=6. 4m<6. 7m,距墙的最大值为5m,不大于安 装间距l0m的一半,显然布臵合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与设计
传统开关量 火灾探测器 火灾探测 现代模拟量 火灾探测器 声光报警 火灾自动 报警设备 报警控制 火灾显示屏 通知消防队 紧急广播 联动控制 排烟设备 防火设备 消防体系 安防联动
湿式系统 喷水灭火装置 干式系统 喷淋系统 二氧化碳灭火 灭火设备 气体灭火装置 七氟丙烷灭火 灭火辅助系统

计算法 由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R 确定 探测器的安装间距a、b的极限曲线D1~ D11(含D9') 是按照下列方程 : a×b=A a² =(2R)² +b² 绘制的

这些极限曲线端点 Yi和 Zi坐标值 (ai、bi),即 安装间距a、b在极限曲线端点的一组数值。 如下表所示。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是由设臵在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 备、集中报警控制器、区域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 它与上述两个系统相比,功能更全、更完善,增多了消防控 制联动功能和设备:火灾警报装臵、火警电话、火灾事故广 播、火灾事故照明、防排烟、通风空调和消防电梯、固定灭 火系统等。这对整个消防设施的保护对象提供了更完善、更 安全、更可靠的安全保障。但是由于这种系统的投资相对比 较高,所以适宜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 这三种系统的比较上,不仅在控制设备上有区别,对消防 控制室的要求也不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比其他两者更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保护对象的危险 等级、重要程度、经济可能,组成能够达到安全要求的报警 系统。

温度 烟浓度
全燃阶段
a
火焰燃烧
熄灭
b
火焰扩散
引燃 预热 汽化 潜伏 时间
阴燃
初起
火焰阶段
普通可燃物质典型起火过程 曲线a表示烟雾气胶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曲线b表示热气流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温度 烟浓度
a
感烟探测器
b
定温探测器
差温探测器
感烟、感温探测器响应时间曲线
曲线a表示燃烧气体与烟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曲线b表示热气流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通风换气对感烟探测器的面积有影响,在通风换气房间, 烟的自然蔓延方式受到破坏。换气越频,燃烧产物(烟气 体)的浓度越低,部分烟被空气带走,导致探测器接受烟 量的减少,或者说探测器感烟灵敏度相对降低。常用的补 偿方法有两种:一是压缩每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二是增 大探测器的灵敏度,但要注意防误报。设计时,可按照下 表根据房间每小时换气次数(N)将探测器的保护面积乘 以一个压缩系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