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新版--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

新版--刑事侦查学复习内容考试题型A卷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实训题B卷不定项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案例实训题考试时间:周五,往后推辞迟半小时,其他不变。

请考完后速到一教并案侦查(1)并案侦查含义指侦查机关以某地区、或相邻地区发生的两起以上刑事案件认定为同一个或同一犯罪集团所为,而将案件结合侦查的形式。

专案侦察含义是指侦查机关针对重大、特大刑事案件,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组织专门力量,实行专案专办的一种侦查形式。

(2)专案侦查的对象特大现行案件、犯罪集团案件、重大的预谋犯罪案件。

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逻辑方法等,对同时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检验,以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是否一致或本身是否同一的过程。

犯罪现场的定义犯罪现场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地点和其他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场所,以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现象、状况。

犯罪现场的构成要素1、犯罪行为要素犯罪行为是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犯罪意图而采取的行动。

2、时间、空间要素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当然也是犯罪现场存在的形式。

3、物质形态变化要素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的变化可归纳为被侵犯对象的变化、现场客体物的增减、现场上原有客体物的位置、形状及其组合状态的改变和有关客观现象的发生等。

成犯罪现场的三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必然与作案时间、作案空间同时存在,是被侵犯对象及其物质环境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与非犯罪现场的本质区别,因此,犯罪行为是犯罪现场的核心要素;空间、时间是犯罪现场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变化是犯罪行为的必然结果犯罪现场的分类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重大变化为依据,①原始现场是指刑事案件发生以后到实施勘查以前没有受到人为的或重大自然力的改变和破坏的现场。

②变动现场是指刑事案件发生后到实施勘查以前,由于自然情况的变化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现场的原始状态有了部分或全部改变的现场。

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主体现场就是犯罪行为人针对犯罪对象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处所。

②关联现场是指主体现场以外同犯罪行为相关联的场所真实现场与伪造现场--现场现象的真假为依据•真实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形成的现场。

这类现场直接反映了犯罪嫌疑人实施侵害行为的情况,现场现象无虚假成份。

•伪造现场又称之为假现场,是指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犯罪行为人为了掩盖自己的其他犯罪行为而有意布置的假案现场。

保护现场保护现场的确切称呼应该是保护犯罪现场。

保护犯罪现场是指对犯罪现场进行警戒封锁,使其在勘查前保持案件发生、发现时的状态的一项专门工作现场勘查的含义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现场进行勘验、调查和分析的一项侦查活动。

现场勘查的定义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现场勘查的主体是侦查人员,现场勘查的性质是法定的侦查活动,现场勘查的主要内容由现场访问、现场勘验和现场分析等方面构成。

现场勘查的任务现场勘查的任务,是查明犯罪现场的情况,发现和收集证据,研究分析案情,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为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95条第1款(1)、查明事件性质。

事件性质包括刑事案件、意外事故、自杀、病死、责任事故。

(2)查明与犯罪有关情况。

包括:作案的时间、地点、作案人数、手段、过程、动机、犯罪嫌疑人的个人特点和作案条件。

(3)收集犯罪证据。

发现提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收集证人证言等。

(4)记录现场情况。

现场勘查记录包括:现场勘查笔录、现场照相、现场图等(5)为分析案情,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提供依据。

现场勘查工作实施要求•及时(时间性要求)•全面(系统性要求)•细致(态度性要求)•客观(科学性要求)现场勘查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接报案时的处置(1)接报案的渠道:《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55 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必要时公安机关可以录音。

”由此可见,接报案的渠道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在侦查实践中,需要现场勘查的案件多数是口头形式的报案。

(2)接报案时应查明的各种问题。

(3)接报案的要求:接受报案,认真对待;讲明责任,提供保护;接待自首,及时报告。

(4)报告、联络、通报(5)及时组织力量赶赴现场2、临场处置临场处置指的是到达现场后,全面展开工作之前的有关预备性的工作。

(1)及时了解和掌握现场情况(2)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紧急措施(4)邀请现场勘查见证人(5)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6)做好勘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3、现场勘查的实施实施现场勘查工作,应当在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从整体工作的需要出发,多管齐下、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4、结束勘查。

现场勘查工作应当一气呵成,切忌拖泥带水,能一次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人为分成两次。

因此,勘查结束时应认真检查回顾前面的工作是否有问题,善后工作是否已妥善安排。

现场访问,是指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过程中,依法对被害人和证人进行正面查询的一项侦查活动现场勘验,是指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现场进行实地查寻与检验的一项侦查活动。

现场勘验的对象就是犯罪现场上与犯罪有关的所有客体,包括犯罪场所、犯罪痕迹、犯罪物品和尸体、人身等现场勘验的步骤现场勘验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通常按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个体的步骤进行。

1、整体巡视整体巡视,又称巡视现场,是指侦查人员为了了解现场的内外状态及周围环境,而围绕现场进行观察研究的一项勘验活动。

通过整体巡视,实现对犯罪现场的完整认识,为勾划勘验方案,划定勘验的范围,确定勘验的重点、顺序,选择进入中心现场的通道提供可靠的依据。

2、局部勘验局部勘验,又称为初步勘验,是指在不变动现场原始状态的情况下,按照确定的勘验范围和顺序,把现场分成若干部分,逐一进行观察、记录、研究的一项勘验活动。

3、个体勘验个体勘验,也称细目勘验,是指侦查人员对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品、人身、尸体逐一进行观察、检验、记录、提取和保全的一项勘验活动。

个体勘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勘验工作。

个体勘验的主要目的是:现场勘验的三个步骤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个体的勘验活动过程。

三个步骤是有机联系和配合进行的,它是一个连续逐步的工作过程,三个步骤不能截然分开。

现场分析是指现场勘查指挥员在现场勘查基本结束后,就地召集侦查员、技术员对现场事实、查访情况和案件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项侦查活动。

因这项活动通常是就地进行的,所以俗称临场讨论。

现场分析的内容及具体分析方法1、分析事件和案件的性质所谓分析事件性质,就是要判明现场上已经发生的事件是否属于犯罪事件,是否需要刑侦部门立案侦查。

由于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分析事件性质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1)研究访问对象的陈述是否合乎情理。

(2)研究事件现场的本身是否存在矛盾。

(3)研究现场周围群众对事件的反映。

(4)根据实验的结果、鉴定结论等进行分析。

在现场分析中,一旦确定现场上发生的属于应当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下一步就应对此其案件的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判断。

分析确定案件性质,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犯罪分子的行为结果分析,并依据《刑法》分则中有关罪名规定确定案件性质。

二是从犯罪分子的动机目的上进行分析,即依据犯罪分子的行为特征确定案件的具体类别。

分析中既要考虑分析实际性质时的基本依据,又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根据受害单位或受害人的情况进行分析。

(2)根据现场的具体环境分析。

(3)根据事主、受害人及其亲属和有关人员提供的情况进行分析。

(4)根据现场上所反映出的各种迹象进行分析。

分析事件和案件性质时,如果因材料不足或其他原因一时不能作出明确判断的,应当进一步进行复验和调查。

对事件性质应尽可能及早查明,而就案件性质而言,如果一时实在无法弄清时,则应通过以后的侦查工作逐步弄清。

2、分析案件形成情况分析案件形成情况包括分析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工具、作案手法及过程等。

(1)分析作案时间(2)分析作案地点(3)分析作案工具(4)分析作案手法(5)分析作案过程3、分析作案人情况分析作案人情况,就是分析犯罪分子的人数、自然条件、社会特征条件及其他必备条件。

(1)分析犯罪人数(2)犯罪分子的自然条件(3)犯罪分子的社会特征条件(4)犯罪分子作案的必备条件4、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心理痕迹,是指分析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情况。

这些心理活动情况包括犯罪动机、犯罪目的、实施某一行为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他的特殊心理等。

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应充分依据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在犯罪现场上形成的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进行。

研究犯罪心理痕迹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它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甚至要等抓获犯罪嫌疑人后才能搞清真正的心理。

所以分析时应实事求是,充分利用勘查材料,能分析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不能勉强。

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跑、自杀、毁灭和隐匿犯罪证据,或者继续犯罪,保证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依法采取的临时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五种。

1、追缉堵截的概念追缉是指在判明犯罪嫌疑人已经逃跑后,及时组织力量,沿着其可能逃跑的方向和路线循迹追捕的紧急行动。

堵截是指根据犯罪嫌疑人的逃跑方向,及时部署力量,在其可能途经的地点设卡、拦截查缉的紧急行动。

在侦查实践中,追缉堵截往往同时结合使用,“外逃者,内追外堵;内窜者,外追内堵”。

形成相互配合、前后夹击之势,所以合称为追缉堵截。

2、追缉堵截的条件〔1〕特征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和逃跑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体貌特征和携带物品特征等。

这是采取追缉堵截的基本条件。

〔2〕时间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跑到侦查机关决定采取措施的时间间隔长短、有无采取紧急措施的时机条件。

〔3〕方位条件:是指现场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和路线等条件。

〔4〕交通、人流量条件:是指当时当地的道路交通状况、车流量及人员流动量的情况等要件。

〔5〕交通工具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和逃离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交通工具,从而暴露出来的作案特征等条件。

〔6〕痕迹条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在逃窜过程中遗留下的能够反映其逃跑方向路线的各种痕迹、物品等条件。

人身搜查的方法人身搜查是指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及随身携带物品的搜寻与检查。

人身搜查的对象一般有两种:一是对被拘捕人的人身;二是对可能携带有犯罪证据、管制刀具、毒品等的人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