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听力部分(5分)1、听读录音填空。

(1)本段话介绍了玻璃,它的作用是。

(2)被人们称为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3)这段话分别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二、笔试部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5分)zhǎo zé biàn zī nuò yán wēi xié dǎ dǔ()()()()()méi kuàng shuāi jiāo zhú kuāng jiān bǐng wāi xié( ) ( ) ( ) ( )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4分)挨.(āi ái)饿撒.种(sā sǎ)瘦.小(sòu shòu)秋.浦(pú pǔ)担.心(dān dàn)空.白(kòng kōng)挑.煤(tiāo tiào)牲畜.(xiù chù)3、比一比,再组词。

(6分)矿()绑()赌()炉()郎()辫()旷()梆()堵()护()朗()辩()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4分)浑浊——()杂乱——()美丽——()欺侮——()出现——()清楚——()炫耀——()商量——()5、按要求写句子。

(9分)(1)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修改病句)(2)看到我一头倒在床上,一动不动,母亲怎能不心疼?(改为陈述句)(3)星星在厚厚的云层里。

(改为拟人句)(4)这间屋子很小。

(改为夸张句)(5)小明说:“我不喜欢吃糖”。

(改为转述句)(6)骆驼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缩句)(7)我们都信任她。

(改为反问句)(8)星期天天气好,星期天我们去野游。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9)读了这本书,我收获很大。

(改为双重否定句)6、翻译下面的句了。

(4分)(1)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2)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7、填空。

(5分)(1),歌曲动寒川。

这首诗的题是,作者是唐朝诗人。

诗中赞美了。

(2)《蜂》的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的、赞颂了,并讽刺了。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

(23分)1、阅读语段,按要求做题。

(8分)十年以后,他们又回到那里。

现在他们已成了三个刚强、健康的小伙了。

他们相互看看,心里充满了喜悦。

泉井和从前一样,静静地冒着晶莹的凉水。

周围的树木茂盛起来了,向大地投下浓荫。

这里增加了许多通向四面八方的林荫小路,这都是人们来这里取水或者来这里解渴踩出来的。

潮湿的沙土上布满鸟爪的痕迹,草地上留下了野象和羚羊的脚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刚强——()茂盛——()潮湿——()(2)从这段话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发挥了作用?用“——”画出。

(1分)(3)小伙子们为什么心里充满了喜悦?(2分)(4)你怎样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句话?(2分)2、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15分)半吨煤我上初二时,每月的零用钱是5块,即使在物价便(pián biàn)宜的1987年,也做不了什么,因此,那时的我很想挣点钱,为自己买双球鞋。

就在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亲戚用车送来半吨煤,卸在一块空地上,为了把煤运上30多级台阶,再把它倒进坡顶上的煤棚,父亲让我守着煤堆,自己找民工去了。

我问一旁的母亲搬运需要多少钱母亲说是15块我立刻说为什么不找我来做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一听母亲的转述,他喜笑颜开地拍拍我,答应(yīng y ìng)我们俩人一块干,15块钱全归我。

“这桩生意好极了!”当时我就想,和父亲拉了勾,生怕他反悔。

半吨重的煤大约高一米,成圆锥状,对比一下父亲找来的筐子,估计满满五六筐就可以搬完,当我满怀雄心使劲往筐里添煤时,父亲笑了,他要我试着提提,天哪,我用了吃奶的气力,八成满的筐子居然轻微的颤了颤,在我倒吸一口冷气时,父亲边卸煤边说:“慢慢来,儿子。

”我从没用过扁担,以前住在郊区时,见农民伯伯的担子,轻描淡写一般,可真把百十斤的媒装上,加上它一荡一荡,我的肩骨针扎似的痛,可少年人的倔强让我憋着,涨红着脸朝前走,好不容易上了台阶,还要用手抱着煤块扔到齐腰高的棚里去,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三趟过过后,父亲看出我有些不济,把我换到前面的搬运位,并一个劲的把吊绳往他那边挪,我已经没有争辩的余力了,原先我想多担些,让年迈的父亲轻松点,现在看来,我能咬牙完成已成幸运。

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关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

最后的第九担,是母亲换了我,才和父亲共同完成的。

那时,我的肩头已磨出血泡,大大咧咧的父亲兴奋地拍我肩头,疼得我龇牙咧嘴,母亲把15块钱给我时,我真得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从那以后,每一张钞票我都很珍惜。

我学会了节约,更关键的不是这些,当我看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搬煤,一次运送一里地,才挣一块钱时,我心中涌起一股咸味,不止是汗,还有血的气息。

我学会爱他人,体验贫困,就是那半吨煤教会我的。

1、给横线上的句子加标点,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分)2、认真阅读短文后填空。

(3分)“我”挣钱是因为“我”想,“我”和父亲、母亲一起运送了,挣了元钱。

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3、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1)觅工失败的父亲皱着眉头回来。

觅:(2)说实话,我很害怕不能兑现诺言。

诺言:(3)当我汗流浃背闭眼前行时,感觉阳关特别毒,地球的引力实在厉害。

毒:4、“母亲把15块钱给我时,我真得很内疚,我才体味到什么叫劳动的艰辛。

”“我”内疚什么?(3分)5、“我”通过运半吨煤挣了钱后有许多收获,他有哪些收获?(3分)(三)语言表达(35分)1、口语交际。

(5分)人与人之间应真诚相待,真诚能换来别人的信任、理解、友谊等。

你用真诚换来了什么?请把你的真诚故事介绍给大家吧。

2、作文(30分)题目:记一次的劳动。

要求:补充题目,可填“有意义”、“有趣”、“印象深刻”等,所写事件要具体完整,要点明主题附答案:听力部分听力短文:噪声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声的能手,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吃音使噪音减少一大半(2)噪声(3)打比方,列数字笔试部分1、略每词0.5分,共5分2、略每空0.5分,共4分3、略每词0.25分,共5分4、略每词0.5分,共4分5、略每词1分,共9分6、(1)王七壮着胆子向墙冲过去,到了跟前,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等回头看时,人已来到墙外。

(2分)(2)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空和大地,红星在升腾的紫烟中飞溅。

(2分)7、略每空0.5分,共5分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一、听力部分。

(6分)(一)听录音填空1、激光是一种、、的光。

2、阳光是由红、、、、、七种颜色组成的。

二、笔试部分(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4分)yōu jiǔ gān xīn fēn fu mǎn shìshēng huī()()()()xiàn mù xuàn yào xié niàn xīn mǎn yì zú()()()()2、按要求组词。

(8分)绑()跤()窖()虚()邦()姣()窑()虑()3、选择括号中合适的词语,用“√”画出。

(7分)(1)从此我走上了(困难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你们(领悟觉悟)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他们相互看着,心中充满(欢乐喜悦)。

(4)(潮湿温润)的沙土上(充满布满)鸟爪的(踪迹痕迹)。

(5)我们要用劳动来(破除解除)饥饿的危胁。

4、按要求写句子。

(6分)(1)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他努力争取。

(用关联联词连成一句话)(2)月亮非常圆。

(改为比喻句)(3)我们的劳动虽然平凡,但却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这怎能不使我们感到幸福呢?(改为陈述句)(4)他家穷得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

(修改病句)(5)用下列词的不同意思造句。

温和(表示气候):温和(表示态度):5、把下列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3分)(1)半夜不声不响起来她到门口地送我(2)非常走出一个森林美丽姑娘的(3)沼泽泉井他们砌成了把整齐一个的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分)(1)《秋浦歌》是代诗人写的。

描绘了的情景。

(2)《蜂》是代诗人写的。

其中“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了,并讽刺了。

(3)你从《崂山道士》一课得出的启示是。

(4)“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里,浑身疼痛。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

(二)阅读理解与感悟。

1、课内语段阅读(16分)十年以后,他们又回到这里,现在他们已成了三个刚强、健康的小伙子,他们互相看看,心里充满喜悦。

泉井和从前一样,静静的冒着晶莹的凉水。

周围的树木茂盛起来,向大地投下浓荫。

这里增加了许多通向四面八方的林荫小路,这都是人们来这里取水或者来这里解渴踩出来的。

潮湿的沙土上布满鸟爪的痕迹,草地上留下了野象和羚羊的脚爪。

青年人看到这一切,激动地说:“我们的劳动虽然不伟大,但是它带来多大的好处呀!”(1)“充满喜悦”指的是:(1分)①小伙子们为他们的相聚感到兴奋。

()②小伙子们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欣慰。

()③小伙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及自己的劳动带给他人的好处感到()(2)、孩子们的劳动带来的好处是:①为植物:;②为人类:;③为飞禽走兽:。

(3分)(3)、用“虽然……但是……”造句。

(2分)2、课外阅读语段(14分)山里的孩子黄昏,天边铺着五彩的晚霞,蜿蜒的山路上,一个孩子往山下走,他背着满满一筐柴火,背着大山给他的礼物,背着劳动换来的收获。

山分为他梳理头发,鸟儿为他一路送行,他放眼(瞭望仰望眺望),村子里一升起炊烟。

那缕缕炊烟,放佛是妈妈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匆匆的加快了脚步,拐了一个弯,经过一道坎,走过一座石桥,走进了(布满洒满铺满)霞光的村子。

他欢快的走进自己的小院,放下沉甸甸的背篓,深深地呼了一口气,他笑了笑,从衣兜里掏出一捧褐黄山枣儿,塞给围上来的邻家的小弟弟,从背篓里拿出几个通红的野柿子,送到坐在门槛上的小妹妹手里,又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日到镇上换几个钱,积攒他下学期的学费。

然后,他来到妈妈身边,(温顺温柔温和)地让妈妈掀起围裙的一角,擦去小脸上的汗谁和泥迹。

他扬起头望着妈妈微笑,笑得是那么甜!啊,山里的孩子,背筐里装着一个勤劳的童年!(1)、在括号里选择搭配恰当的词语画“√”(3分)(2)、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