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RP基线校正

ERP基线校正

52Brain独家发布
王一峰
西南大学
ERP数据分析中的基线校正就是一个线性平移。

说来简单,内中却有很深的学问。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个人经验:
1 分析时程:
一般而言基线选取不短于分析时长的1/5,由于ERP分析时程多在1000ms之内,基线则多选为100-200ms。

分析时程的延长对整个分析过程中参数的选取都产生影响,其中,基线延长也是必须的。

就个人经验来看,基线一般没有超过500ms的。

除基线选取外,其他参数如滤波、去除伪迹等也要选取适当的参数。

由于分析时程增加,受到慢电位漂移及其他伪迹干扰的可能性也增大;此时可以增加伪迹的范围,比如将去伪标准从±80调到±100.
基线的长度也不宜过短,10ms的基线不能保证锁时之前是平稳的。

即使是简单的视听觉任务,基线的长度原则上也不应短于50ms。

2 基线位置:
通常基线选取位于刺激呈现前100-200ms。

如果从反应开始分析就比较复杂:做出反应时与动作相关的ERP成分还存在,此时波形还是有一定斜率的,因此单纯选取反应后的200ms或其他时长作为基线有时效果并不好。

如果不同条件的反应没有差异,或者说反应后的波形可以重叠到一起,采用反应后基线是可以的。

如果不同条件的反应过程存在差异,如混有决策信心等因素,反应阶段的波形就可能不一致。

此时,选取反应后基线不是最佳选择。

此时,可以在反应后较长时间内(如500ms)检查波形是否恢复平稳。

原则上,反应锁定时也是可以用刺激锁定的基线的。

由于刺激诱发的心理反应不同,可能在较长时间段内都存在差异,此时,只能假定刺激呈现前的心理过程是一致的,其后的过程就不适宜作为基线了。

还有一种就是灵活基线,说白了就是峰峰检验对应的取基线方法。

最近几年ERP分析中用峰峰检验并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严格地说,前后两个峰值应该具有同样的地形分布,这样才能确定二者确实是相互影响的。

宽松一点,前后两个峰值的地形分布应该相似,或者说,所分析的电极点都在两个峰值的主要效应区域内。

如果用头皮前中部的N2和中后部的P3做峰峰检验是不合适的。

一旦确定了可以做峰峰检验,则前一个峰值就可以作为后一个峰值的基线。

在此基线基础上,可以观察到后一个峰值的差异波分布在哪些位置。

而如果应该进行峰峰检验时没有用前一个峰值去校正,则后一个峰值处的差异波就会有误差。

以前中部的P2和N2为例,如果P2波幅很大,我们往往看到N2的电压值是正的。

见过很多人纠结于这个具有正值的负向偏转应该叫什么名字,其实,只要用P2作一下基线校正,N2自然就是负值了。

这里要补充一个重要问题:ERP分析中没有绝对电压值,所有值都是减去基线后的相对值。

因此,ERP的主要任务是检验差异,而不可建立一个绝对刻度。

3 基线平稳问题:
很多人会纠结于实验的基线不稳,这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

其一,叠加次数过少,噪音过大。

此时基线往往产生较大波动,直观感觉就是很乱。

这个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每个条件的叠加次数就可以解决。

其二,基线往某一个方向偏斜,最常见的就是前中部的基线呈上升趋势。

有些人说这可能是由于存在期望的成分造成的,有何根据?
我们知道,额叶的低频波动较多,而低频波动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如果前后两个trials 间隔时间过短,后一个trial的基线就会落到前一个trial里面,如下图。

此时,如果实验的其他方面非常完美,我们就会准确地再现400-600ms这个区间内这段带有一定斜率的波形。

有人说,增大trial间的随机间隔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们把原来的随机间隔(600,700)改成(500,800),基线仍然处于这个上升期内,问题显然得不到解决。

因此,在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延长trial间隔是必要的。

虽然神经电活动不像血氧水平的变化那么慢,但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一般来说,复杂加工需要的时间比简单加工更长,额顶网络或额颞网络活动的持续时间更长,顶枕网络活动的持续时间稍短,简单的视觉、听觉加工的时间可以很短。

情绪研究中trial间隔应该适当延长。

因此,trial间隔多长,实际上取决于前一个trial的加工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总是希望当前trial不要受前一个trial的影响,因此,心理活动回复到“基线”水平,而不是波形回到“基线”水平才是真正重要的。

有时候,我们的目的就是获得一些与时间相关的练习或适应效应,此时短间隔就是必要的。

这种情况下,基线有一定的斜率是可以容忍的。

对于一些连续呈现的任务,比如掩蔽、启动、RSVP等,往往取第一个刺激前面的基线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关心的是这一系列操作在不同时间上引起的总的心理效应。

4 总基线:
既然基线是提供一个相对标准,那么ERP所基于的参考电压就是一个总基线。

建立参考的方法很多,如Cz参考、平均参考等。

值得注意的是:参考的选择对后续分析的影响不是线性的,因为它会影响到波幅(包含伪迹)的大小,能量的高低等。

即使后续分析过程选取同样的参数,所得波形也会是不一样的。

5 基线反映实验设计的问题:
好的基线可以反映出一个好的实验设计。

如果你选取了500ms甚至1000ms的基线仍然很平稳,这提示你trial间隔可以缩短了,因为一个实验中要安排尽可能多的trial来提高信噪比。

在一些实验范式中,200ms的平稳基线往往是不够的,因为神经电活动仍然可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比如一个长的P600的中段。

虽然写文章的时候不要求许多基线,但在预实验的处理中,多用几个基线,可以帮助你对自己的实验设计有更多的了解。

【由于时间仓促,功底不深,如有错误,欢迎随时交流指正。

1984wyf@】。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