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安全生产培训1教学内容

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安全生产培训1教学内容

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安全生产培训(1)一、相关事故1、二氧化氯方面哈尔滨凯乐“8.5”爆炸事故2011年8月5日8时5分,哈尔滨凯乐化学制品厂发生爆炸,死亡3人,受伤1人。

事故直接原因:在分装操作过程中,亚氯酸钠固体遇到明火或其它点火源引起着火和燃爆,引起库内存放的桶装亚氯酸钠爆燃。

事故间接原因:未将亚氯酸钠贮存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火源、热源处,与酸、还原性等物质混贮。

2、火灾、爆炸、电气方面⑴火灾河南东都商厦“12.25”火灾2000年12月25日21时35分(圣诞狂欢夜),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万元。

事故原因:经营期间违章动火作业所致。

⑵爆炸中石油辽阳石化“2·23”聚乙烯装置爆炸2002年2月23日7:20时,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聚乙烯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和18人轻伤。

事故直接原因: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造成压力升高,瞬间喷出大量的气体乙烯,又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爆,发生了爆炸。

事故间接原因:工程施工管理混乱,工艺、生产管理不严肃,劳动纪律松散,员工责任心不强,用工管理不严,技术培训有差距。

⑶电气汕头光大银行大厦工地“12.21”触电1997年12月21日,汕头建安公司承建的光大银行大厦施工工地,操作工陈某带电检修潜水泵触电身亡。

事故直接原因:陈某违章作业,不懂用电安全知识。

3、特殊天气(雨季、雷雨期、高温期、冬季)方面交通事故2018年1月4日3时30分许,齐某驾驶渝牌小型轿车由西向东行驶至G30连霍高速947KM+500M 处,与因雪天前方缓慢行驶的王某驾驶的晋牌重型半挂车右后角相撞,造成驾驶员齐某受伤、两车、护栏受损的交通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齐某雪天驾驶车辆,雪天路滑,未确保安全行车。

4、有限空间作业方面2017年6月25日9时,广西平果县新安镇汤那村黄胎屯一村民下到自家储水池拆除水池顶部模板时被困,晕倒于水池内,随后8名群众闻讯赶来,先后下到水池内救援,8人都晕倒在水池内,经抢救无效相继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无安全保护和预案,违规盲目操作。

5、化验方面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爆炸事故某化验室新进一台独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该仪器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米多高后崩离3米多远。

当场炸到3人,其中2人轻伤,另1人由于一块长约0。

5厘米的玻璃射入眼内,而住进医院治疗。

事故直接原因:仪器内部用聚乙烯管连接燃气乙炔,接头处漏气,使用过程中安全检查不到位。

6、重大危险源方面盐酸泄露2012年9月24日上午,重庆市江津区一水厂盐酸储存罐发生泄露,及时发现并处理,未酿成人员伤亡或其他影响。

事故直接原因:安全不到位,储存设施维护不及时。

7、中毒方面氯气中毒1984年12月9日下午6时许,赵某(男,34岁)当班巡检时,嗅有氯气味,查见钢瓶接头处橡胶管破裂,遂戴防毒口罩去关钢瓶,未成,请求帮助时,因胸闷、咳嗽、心悸继而昏倒在同事家里,即由同事送往医院救治。

当日下午7时许,同事万云祥(男,47岁)在上岗帮助关阀维修后离开时,因呼吸困难、剧咳,小便失禁而昏倒在厂门口,也被送往医院救治。

赵、万二人均被诊断为急性氯气中毒。

事故直接原因:生产工艺落后,违规操作,作业方式原始,个人防护用品性能不佳或使用不当。

8、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福建省仙游县民工尘肺事件2003年,数十名贵州等地农民工在福建省仙游县从事石英粉(砂)作业,患有严重矽肺职业病。

事故直接原因:劳动安全管理不到位,作业场所缺乏防尘通风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不合格。

9、导致事故的员工心理方面某矿机械伤人事故2010年4月3日,某矿掘进工作面现场,李某帮忙工作,误将切割按钮当行走按钮启动,将进行锚杆支护的王某和乔某缠到滚筒下挤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违规生产操作,业务不熟练,工作存在侥幸大意心理。

二、净水厂安全事项㈠、危险因素辨识1、危险有害因素定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死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⑴、《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0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0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0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0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0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0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⑵、《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01物体打击02车辆伤害03机械伤害04起重伤害05触电06淹溺07灼烫08火灾0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⑶、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01职业中毒02尘肺03物理因素职业病04职业传染病05职业性皮肤病06职业性眼病07职业性耳鼻喉疾病08职业性肿瘤09其它职业病3、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⑴、人的不安全行为⑵、物的不安全状态;⑶、环境的不安全条件⑷、管理缺陷㈡、二氧化氯发生和投加及其原料使用安全知识1、原料倒运和储存安全⑴、工业亚氯酸钠(HG3250-2001)01避免阳光直射02存于阴凉干燥处03不得与酸、还原性物质混运、混贮04保证包装物完整05避免强烈撞击、震动、摩擦06避免明火和静电07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⑵、工业盐酸(GB320-2006)01使用专用容器(塑料桶或陶瓷坛)和设备02保证包装应加密封盖03应防止碰撞和泄漏04不应与碱性物品混贮、混运05应佩戴防护眼镜、耐酸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06保证储存空间通风2、二氧化氯发生器使用安全(GB28931-2012)01发生器运输过程中防止碰撞和震动,发生器不得倒置并防止日晒和雨淋02发生器贮存干燥通风场地,防止日晒和雨淋,周围无腐蚀性气体03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性,消毒时慎用金属材质物品04二氧化氯对衣物有一定漂白作用,注意自身防护05发生器运行期间各项操作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呼吸道防护06空间环境二氧化氯浓度PC-STEL≤0.8mg/m3(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PC-TWA≤0.3mg/m3(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7二氧化氯液体应现用现生产08生产产品应放在无爆炸介质、无障碍、通风良好场所09按照要求进行排气、巡查、检修、维护,保证二氧化氯发生器运行工况良好3、二氧化氯溶液投加安全01按照要求巡查投加线路,保证投加线路无受重、无受热、无受损等外界干扰,保证无任何已发生、正发生、即将发生的隐患02保证管路通畅,确保管路无堵塞、无缩径、无结晶03保证管路密闭,确保管路无渗漏、无泄漏04防止管路出现日晒、雨淋、冻胀等现象05按需选择二氧化氯溶液投加点,确保投加点与水体充分结合06保证二氧化氯溶液投加点所处有限密闭空间安全,及时通风,防中毒07按照要求巡检、维护管路,及时改造更换㈢、火灾、爆炸、电气等消防安全知识1、火灾(GB5907-2014)⑴、定义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燃烧: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烟气现象火焰: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烟(气):物质高温分解或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和液体微粒、气体,连同夹带和混入的部分空气形成的气流⑵、燃烧的必要条件01可燃物质02助燃物质03点火源⑶、持续燃烧和蔓延的必要条件01燃烧的可燃物质、助燃物质、点火源02点火源必须具备一定的强度,即应大于最小点火能03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资达到一定的数量和浓度⑷、火灾分类(GB4968-1985)0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0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的火灾等0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0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05 E类火灾:指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06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⑸、火灾预防01保证逃生标志和路线完好畅通02保证防火器材工况良好03严格执行禁止烟火制度04严禁私自堆放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05严格控制点火源安全06严格执行防雷电和静电制度07严防摩擦和撞击08严控高温物和自然发热09严控电气安全⑹、灭火的基本方法01物理方法A冷却:冷却固体到自然点以下、液体到闪点以下B窒息:阻止空气进入或不燃气体冲淡空气,降低或隔绝氧含量C隔离:将可燃物与火焰、氧气隔离02化学方法化学抑制: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抑制、降低⑺、灭火剂种类及选用01 水和水蒸气:A类火灾及冷却用(注意扑救禁忌)02 泡沫灭火剂:A、B类火灾03 二氧化碳灭火剂:A、B、C、E、F类(高浓度易中毒,600伏以下)04干粉灭火剂:B、C、F类,E类低压带电(A类要看干粉成分)05卤代烷灭火剂:A、B、C、E、F类效果好(会破坏大气层,部分品种淘汰,必要用途除外)2、爆炸(GB5907-2014)⑴、定义爆炸: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⑵、爆炸基本要素01爆炸介质02引爆能源⑶、爆炸分类01 物理爆炸02 化学爆炸A炸药爆炸B可燃气体爆炸C可燃粉尘爆炸a金属类:镁粉、铝粉、锰粉等b煤炭:活性炭、煤等c粮食:淀粉、面粉等d合成材料:燃料、塑料等e饲料:鱼粉、血粉等f农副产品:烟草、棉花等g林产品:纸粉、木粉等03 核爆炸⑷、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01物料原因02作业行为原因03生产设备原因04生产工艺原因⑸、爆炸引火源01机械火源:撞击、摩擦等02热火源: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等03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等04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然等⑹、爆炸预防01保证逃生标志和路线完好畅通02保证防火器材工况良好03严格执行禁止烟火制度04按照要求巡检、检测各类压力容器类设备,确保运行工况良好05按照要求做好易燃易爆物品的倒运、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等工作,严禁私自堆放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06保证所涉场所空间的通风良好07严禁所涉场所空间的各类无关能源08严格控制点火源安全06严格执行防雷电和静电制度07严防摩擦和撞击08严控高温物和自然发热09严控电气安全10按照要求进行巡检、维护,确保设备、仪器、设施、工艺等工况良好11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定⑺、爆炸应急措施01做好组织管理、应急预案02及时发现、及时疏散、及时上报03有效处置、降低灾害04严防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05做好善后工作,尽早恢复状态3、电气⑴、定义电:一种自然现象,一种能量电气: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电工装备制造等学科或工程领域的统称⑵、电气危害01人体的伤害:触电事故,电弧电伤,静电伤害等02物体的损害:设备、物体等电气失灵,可引起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等03环境的干扰和污染:电磁污染、雷电等04引起二次事故:由于电气事故而带来的其它高处作业触电导至坠落、引起火灾爆炸等破坏作用的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