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党委提出的2012年度工作任务,提高实践育人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指导思想我校加强实践育工作人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为契机,以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为前提,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重点、以开展系列实践育人活动为载体,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和搭建各类实践平台为依托,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为保障,实施全程、全面、全体培养,稳步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二、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原则(一)坚持价值引领的原则在推进实践育人的过程中,要把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为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将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系统设计的原则在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区分不同类型实践育人形式,系统制定具体工作规划,分类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展开。
(三)坚持普遍参与的原则在推进实践育人的过程中,结合我校办学特点、专业特点,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实践育人工作体系面向最广大的普通大学生来设计,力争做到普遍适用、普遍参加、普遍评价,要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有参加实践的机会。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推进实践育人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青年学生需求的实践方式,充分注意对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评价实践活动,把实践教育、帮助成长和价值引领结合起来,培育青年学生自信心、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在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过程中,要按照“价值引领、系统规划、分类设置、分层安排、有效衔接、整体推进”的要求,构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活动载体和工作体系。
三、落实实践育人工作的措施(一)制定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
学校要求各学院要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要结合所承办专业的特点,区分不同类型实践育人形式,制定具体工作规划,深入推动实践育人工作。
(二)系统设计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按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各学院在完善和优化本科培养方案过程中,要根据我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及所承办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按①实验教学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上机训练实验;②实践实训模块,包括校内外生产和认识实习、教育见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专项技能训练等;③第二课堂模块,包括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各种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系统设计实践育人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类本科专业不少于30%、专科不少于50%。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对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就业及未来发展情况,将实践育人内容纳入到各实践环节,保证实践育人工作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
落实《白城师范学院学生综合素质全程培养方案(试行)》、《白城师范学院师范生语言文字基本技能全程训练及考核实施方案》、《白城师范学院学生专业技能全程训练方案指导意见》。
师范教育类专业进一步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加强微格教学训练,并在实习前一学期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全面训练,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制度。
(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也是开展实践育人重要载体。
各学院要把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改革作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结合专业课程学习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开出质量。
要在实践教学中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落实专业技能训练方案,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组织参加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的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提高在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
结合吉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训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抓好创业教育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结合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
抓好《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师范生培养过程,培养师范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和《师范生从教技能全程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等教育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项目实施工作。
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育人方法和途径。
(四)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实践育人工作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我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1.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基本文件,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做到有实施计划、有教学大纲、有教材和指导书;2.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考核管理,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强化过程管理和能力考核,实验课程除安排必要的基本实验理论考试外,必须安排实验操作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
实习成绩的评定要真正考察到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工作表现。
3.通过督学听课、学期中教学检查等规范实践教学秩序,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情况纳入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和有效利用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
要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
1.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场所建设,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需要,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利用学校搬迁的机会,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建立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加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力度,并使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公共实验室要全天开放引导更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现有实践基地利用情况进行一次梳理,根据实践育人需要,依托相关企事业单位新建一批与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做到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以保证实践育人工作在基地长期有效的开展。
同时,本着与实习基地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把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尽早参与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活动,为学生成功就业打好基础。
3.逐步增加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经费,确保学生参加教育实践的需要。
(六)培育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实践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我校现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还很薄弱,特别是占有较大比例的年轻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必须尽快加大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1.加强对现有实践教学队伍的培养提高。
学校将采取培训、进修等方式为年轻教师提供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
2.制定合理有效的奖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热爱实践教学,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加强对实验室、实习实训中心管理人员的督查和考核,使他们爱岗敬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环境。
3.鼓励和引导实践教学人员积极开展实践应用项目研究,进行技术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
4.开展评选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实习生等活动,激励广大师生重视实践教学工作。
(七)认真组织军事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军事训练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少于14天。
要通过开展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
要积极争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对学生军事训练的大力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增强军训实效。
(八)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
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
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4周,专科学生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要倡导和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活动。
要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和暑假、寒假时期,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
四、强化管理,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组织有序(一)强化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学校、教学单位、实践基地三方合作,在学生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完成。
要保证实践教学安全有序的实施并不断提高质量,必须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1.学校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把实践育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抓好落实;学校从宏观层面加强对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基本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协商,为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2.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继续完善校、院两级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学校侧重于目标的管理,各教学单位侧重于过程的管理。
并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现出学校与各教学单位的不同管理要求,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单位要明确职责,对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要按照有关要求,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组织有序。
做到实习前有计划、有动员,实习中有检查、有落实,实习后有考核、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