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阅读卜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送剑与傅岩叟①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①傅岩叟:稼轩友人(1)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3分)(2)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

(3分)答案:(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

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能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

(2)用典。

“莫邪”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

“楼兰”为汉时西域古国,此处用典,以“楼兰”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

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新荷叶辛弃疾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

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

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

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

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

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

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8.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

(6分)9.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分)答案:8.这一天,兰蕙花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2分)文人们在做着曲水流觞的游戏(2分)江边有众多游春的美女,她们折了花回去,大路上衣袂飘飘,带起了一片芳尘。

(2分)9.面对良辰美景,大好春光(1分),作者从啼鸟的殷勤叫声中感慨时光易逝(2分),感叹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只能借助文学来向后人传达悲喜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满江红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5分)9.“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8.(5分)答: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

(2分)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3分)9.(6分)①此句承上启下(1分),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的深沉悲痛。

(2分)②全诗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自家身世壮志难酬的感叹;以及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作者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

(3分)(注:每种情感各一分。

)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

(2分)8.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答案:7.不识愁识尽愁少年而今(2分)8.C (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和昌父①宋·辛弃疾万事纷纷一笑中。

渊明把菊对秋风。

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

三贤②高会古来同。

谁知《止酒》《停云》③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

②古来称三贤者甚多,此处指辛弃疾、赵昌父、陶渊明。

③陶渊明曾作《止酒》《停云》诗。

9. 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作用。

10.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9. 用典手法;展现陶渊明超脱世俗、富有情趣的形象特点;表达追慕之情;为下面吟咏同样淡泊名利、乐于归隐的赵昌父和自身做铺垫。

10. ①为共同的志趣而喜悦;②为相同的文学才华而自豪;③饱受思念友人之苦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南宋】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9.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

(4分)20.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下阙中作者的情感。

(4分)答案:19. (1)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2)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0. 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

(4分)答案:(1)比喻和对偶。

不甘而无奈。

(3分,修辞2分,心境1分)(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3分,每点1分)(3)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

(4分,答出任两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5分)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 这首词以李广自喻,指出像李广那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总是被排斥、迫害,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9. ①对比。

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做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

②反语。

词的最后,不说自己的愤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8分)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答案:①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

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

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②“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20.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2分)21.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4分)答案:20.(2分)“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1.(4分)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4“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1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6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14.(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15.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

(6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 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20.“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21.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答案:20.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1.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