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常见经济合同审核要点赠送权威人士发布的《经济合同法律审核指南》附后常见合同的审核范围及重点予以说明,供相关审核人员参考。
1生产采购类:1.1生产采购类合同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合同:(备注:上表中年度采购框架协议、设备采购合同日常审核中不可长期授权。
)1.2物料采购类合同:1.2.1年度框架协议及日常采购合同:(备注:对于年度框架采购协议需提供经审批通过的《年度采购计划》等签批文件。
日常采购合同需提交经审批通过的《采购申请单》等文件。
上表中财务部门含有结算部门,下同。
)1.2.2产品质量保证协议:无论是采购还是对外委托加工都需要在采购、委外加工合同中或单独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明确质量保证条款。
质量保证协议出采购部门、法务和财务进行例行审核外,品控部门还需从专业角度参与审核:1.2.3采购业务如涉及保密信息,需签订保密协议,相应的保密协议的审核应关注以下方面:1.3设备采购类合同:(备注:对于设备采购合同,日常审核中应禁止长期审批授权。
)2产品销售类:2.1产品销售类合同涉及产品销售合同(含**商品材销售长约)、产品质保协议、售后服务协议等。
2.2产品销售类合同:2.3对于涉及签订品质保证协议或者售后协议,业务、法务和财务进行例行审核外,品控或售后服务部门还需从专业角度审核:3工程施工类合同3.1工程施工类合同主要涉及下列合同:(备注:日常审核中,除咨询服务类合同及零星工程类合同外,其余合同应禁止长期审批授权。
)3.2基建类合同一般履行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涉及专业性强,风险较大。
对于此类合同,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审。
项目实施公司相关部门应对合同正文通用条款逐一审核,涉及语句定义和合同文件、双方权利和义务、施工组织设计与工期、质量与检验、安全施工、合同价款与支付、材料设备的供应、工程变更、竣工验收与结算、违约、索赔与争议、其他。
除通用条款的审查外,还需结合公司规章制度、管理需要、项目具体情况看是否有特殊的控制措施已经在合同中予以了反映。
此类合同在项目公司审核后,还需上报集团采购中心工程管理部、财务及法务部门予以审核。
财务和法务部门对合同涉及的商务条款、法务条款进行例行审核外,工程管理部主要进行规范性和技术性方面的审核。
集团工程管理部针对工程施工类合同,主要关注以下几点:(备注:此类合同提交集团审核时,需同时提交前期已审核通过的项目策划及招评标文件。
)4其他业务类合同4.1其他业务类合同涉及物流运输合同、仓储租赁合同、运输保险协议、委托加工合同、模具制造合同、印刷服务合同、工程改造/施工合同(生产性)、维修保养配件采购合同等。
部分合同的审核范围及重点举例如下。
4.2物流运输合同:4.2对于运输保险协议:4.3委托加工协议:4.4工程施工及改造合同(生产性质):5财务金融类合同5.1财务金融类合同涉及:融资合同(银行借款合同)、银行理财业务合同(保理、贴现等)、委托贷款合同、债权债务重组合同、资产转让合同、固定资产及土地使用权购买合同等。
日常审核中,此类合同应禁止长期审批授权。
5.2财务金融类合同审核,主要由融资部门、结算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交叉审核合同业务条款,法务审核合同合法合规性。
各部门审核中主要应关注:经济合同法律审核指南一、目的:(一)确保企业对外签订经济合同的合法性、适当性和有效性;(二)从源头上防范合同风险和合同纠纷;(三)发生纠纷和争议时从合同上尽可能地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二、审核要点:(一)审“主体”,审对方又看己方,甚至涉及的第三人,审核合同主体是否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具备特定的专业资质和专门许可,还可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和履约能力调查等;(二)审“方式”,审合同是否需以招标、拍卖等特殊的方式缔结,尤其是建设工程发包、市政特许经营、国有资产转让、上市公司收购和政府采购等都可能涉及特殊的签订方式。
(三)审“意思”,审意思表示是否真实,防止信息传递发生的扭曲或衰竭,要了解合同当事人的最真实的想法,能否满足当事人交易需求,看合同主体的意思表示是否失真;(四)审“标的”,审交易标的是否合法,交易标的的交易是否处于受限状态,对标的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的引用是否到位,尤其是对标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是否全面、精准;(五)审“支付”,审核支付方式是货币支付还是以物易物,以及单价、总价、价格构成、支付方式、支付步骤、支付期限、账户等是否明确;(六)审“财税”,合同与税法直接挂钩,税收是合同的成本之一,应当充分评估合同的约定和履行对合同税收的影响;(七)审“时空”,审核合同履行中支付、给付等时间上的要求(起止、阶段、期限、期日)是否明确,时间衔接是否无冲突,是否符合法定的期限要求,履行的标的物所在地、提货地、送货地、路线、空间界限或范围是否明确;(八)审“权利”,审权利是否合理对等无遗漏,尤其是关注是否存在主要权利被对方排除,看有关弃权或豁免条款是否适当,是否遗漏重要关键的权利等;(九)审“义务”,审义务和责任是否合理对等或无遗漏,尤其是关注义务是否为彼此接受,是否存在责任不合理排除和责任不合理加重的情形,是否遗漏重要的义务和责任,不可抗力条款是否范围适当或公平等;(十)审“框架”,审合同框架是否对交易主体、内容、方式等进行锁定、交易可能现象的预测是否完备,是否存在致命的结构遗漏,合同之间或条款之间、章节之间是否协调一致;(十一)审“特殊”,审核其中的除外条款、例外情形是否严谨,保证、抵押、质押等条款是否严谨,保密、知识产权等特殊条款是否有遗漏,是否存在垄断、不正当竞争或变相商业贿赂,是否违反银行、证券、信托等的特殊监管政策;(十二)审“风险”,审合同存在哪些风险,是否存在不合理的或不可控制的风险,看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以及能否奏效;(十三)审“纠纷”,审核潜在的纠纷预测是否全面,违约责任是否对应潜在的违约形态,违约责任形式是否可操作,是否足以挽回损失,纠纷解决方式是否明确,关于诉讼或仲裁管辖的约定是否存在无效的情形;(十四)审“手续”,合同签订是否取得应有的行政许可、登记或者备案,合同的签订是否按照章程的要求经有关决策机构同意,签字、盖章是否完备,协助、条件提供、交接验收手续是否明晰,授权人签名、授权书内容等是否完整有效;(十五)审“效力”,看合同整体上能否保证其有效性,合同的效力所附带的期限和条件是否适当;(十六)审“涉外”,涉外合同往往涉及一些特殊的法律问题,需要特别留意和特殊处理;(十七)审“关联”,是否属于关联交易情形,属于关联交易的是否符合关联交易的限制,合伙人同本合伙企业交易是否符合合伙协议约定或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等;(十八)审“文字”,合同用语要体现专业性和严谨性,审查是否使用确切的词语,数字是否精确,是否有错别字,字句是否有歧义,文本是否美观简洁。
三、审核方法:(一)事前沟通审核合同之前,法律顾问应当了解所审合同涉及的业务情况,即合同的签订背景。
具体而言包括:1、合同的签订目的;2、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市场地位;3、合同达成的难点。
以上题目,待审合同文本本身无法正确体现,往往需要与合同经办人沟通后才能明确。
而在明确上述内容之前,切不可主观臆断,单凭经验对合同文本的制作目的和所体现的交易状况给予太多评价,防止出现风险确定不当,或制造出更大的法律风险。
(二)风险点分析不同的合同有不同的风险点,而即便是同一类合同在具体到个体业务中也往往风险点和风险程度也大相径庭。
产生上述题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各类交易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其风险也不可能完全相同;2、同一类交易,由于交易主体履行能力,业务状况等方面的原因也往往凸显出不同的风险状态。
在对合同签订背景做认真的事前沟通后,就要全面分析合同的风险点。
首先对合同进行归类定性,从而确定其一般风险,而后根据该交易的交易背景确定其风险真正所在。
由此也可以看出,合同审核者平时要对各类合同的一般风险点信手拈来,然后在具体个案中才能结合合同的签订背景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
否则,在合同审核中极轻易顾此失彼,让风险从审核者眼皮底下逃脱监控。
(三)合同的总体性审核1、首先应审查合同的合法性,避免企业签订本身违反国家强制性规定的可能无效的合同或者本身违法的合同。
2、审查合同结构和基本条款。
审查合同结构是否合理、清晰,合同的基本条款是否齐全、充实。
(四)合同条款逐项审核1、标题合同标题应当与合同内容所体现的合同性质相一致,使得双方对合同的性质明确无误。
此外,合同标题的正确适用还有利于在事后的其他相关合同中引用。
在合同中,为合同条款适当添加小标题有利于清楚表述合同文意,使合同层次更加明了。
2、签约主体合同主体是合同的最基本内容,保证合同有效的前提条件是合同主体为合法主体。
因此在审阅合同文本时,要首先查看合同对方的主体合法性问题,是否有签约资格,以避免错误签约;其次看合同主体的名称是否准确齐全无误,是否具有唯一性。
对于法律规定签约主体应当具备某种法定资格的,应当查验该主体的相应资格证书。
而查验任何一种主体资格性证书都应当关注以下几点:1)证书名称是否与法律规定的完全一致。
2)证书持有人是否与签订主体名称完全一致3)签订主体获得该证书的年限及注册号码应予以关注。
前者可以看出该签订主体的持证年限,从而作为判定其业务情况的一个角度,后者可以用来查验证书的真伪。
4)鉴别真伪。
对于营业执照的查验,除查验真伪及是否与签订主体一致外,还应关注签订主体的经营范围,本合同涉及的交易是否在其经营范围内。
尤其签约主体假如经营的是国家规定的限制经营类产品,营业执照应当有所体现。
5)注意对资信能力、业绩、人员等进行审查。
一个组织的资信能力是影响其履约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规模较大、信誉良好、业绩出色的组织同样有可能因为资金周转的问题而影响其具体项目的操作,从而可能造成缔约方的损失,轻则延误履行期限,重则违约不能履行。
因此,重大工程项目、重要项目或者较大额度的采购等合同,一般要求对方出具履约保证金函,这样才能从资信上促进对方积极履约。
另外在后期质量保证期内,要求对方出具质保金保函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但一般只适用于较大工程项目,涉及金额较多。
另外,过往业绩和人员素质也是缔约目的实现的保障之一,对业绩和人员的资料审查应该列入合同关键审查项目之一。
6)还要注意审核或确认负责签订合同的单位或个人是否已取得相应的合法授权,以防止无权代理或超越代理权限订立合同的情形存在。
3、“鉴于”条款“鉴于”条款的存在意义在于体现合同的签订目的、以及双方当事人基于对某项事实的认知等背景而签订的某合同。
其本身往往不涉及具体的权利义务,法院或仲裁机构也一般不将其作为界分权利义务的根据。
但是法院或仲裁机构对该条款所提供的合同签订在没有其他证据足以反证的情况下,是给予认可的。
当纠纷发生时,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对该条款证实自己的合同签订目的以及合同签订时的事实认知,从而给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合同的解除、撤销、合同预期利益的确定等方面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