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教案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比热容的物理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
二.引入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度。

〖新课教学〗
一、公式理解。

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公式的应用。

例题1: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
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J/ (kg ℃), 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

2kg水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kg. ℃) × 2kg ×(100℃-20℃)=6.72 × 105 J。

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 105 J的热量。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2)公式的应用。

例题2: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 ℃ 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t1-t2)。

钢的比热容c=0.46×103J/(kg ℃),钢锭的初温t1=1300℃,末温t2=30℃。

100kg钢锭放出的热量是0.46×103J/ (kg℃)×100kg×(1300℃-30℃)=5.84×107J 〖小结〗
回扣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

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

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

〖作业〗
课本P19-3、4、5。

【板书设计】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公式理解。

Q=cmΔt
1.吸热公式及理解。

Q吸=cm(t-t0)
用Δ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Δ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

2.放热公式的理解。

Q放=cm(t0-t)
用Δ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Δt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