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泥塑人物

泥塑人物

生动的小泥人》教案教案2010-03-22 16:58:00 阅读313 评论1 字号:大中小一、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

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塑作品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

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

(2)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发现→创造的过程,掌握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四、教学活动准备由于条件的限制,粘土泥用面泥代替。

牙签。

五、媒体运用教材附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了解泥塑课件展示泥塑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初步练习、总结方法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制作前需了解那些知识学生可能会提到:(怎样做一个泥塑作品,做什么,都用到那些工具,每一步用到那些手法。

)并据此总结出分主题(1)制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过程。

学生大都提不到构思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强调补充。

2、解决问题同学们通过初步的练习,总结出了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一般过程。

基本书法:捏、卷、贴、刻、接、压制作过程:设计构思——练泥——制作各部分轮廓——修改调整——塑造细部(三)创新制作,让作品体现美感。

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体现团结互助精神,同学们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创作一幅作品。

我们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注意细部刻画,这样才能使作品栩栩如生。

另外,还可以进行夸张性塑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夸张,这样的作品更具有艺术美感。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同学们的作品已经完成了,看得出大家都很高兴,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五)活动反思与延伸1、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活动延伸今天同学们用了这么短的时间,用一双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

时间虽短,但收获却不小,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活动作为一个起点,以后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们结成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创造主题作品来提高技能、总结一些经验,如果有同学想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还可以通过学习、深造来继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的去探索、创新,将它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

第13册----第4课生动的小泥人一、教材分析1.编辑指导思想: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

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

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内容与目标:(1)应知、应会与其他目标①应知: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应会:用黏土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③隐性内容和目标: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①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②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3)学习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各种陶土及黏土均可使用。

准备一些牙签或竹片、塑料垫板或旧挂历纸,以保护课桌。

二、教学设计参考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课例(一)·欣赏:首先通过欣赏古代及当地民间泥塑的典型代表作品对泥塑艺术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泥塑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如大处可从我国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神佛塑像、山西太原晋祠殿侍女像等欣赏;小处(也是主体欣赏)可欣赏“泥人张”捏塑的小型艺术形象、惠山泥人“阿福”形象、各个地方的泥塑艺术,再欣赏“击鼓说唱俑”。

·讨论:欣赏后让学生自由讨论:a.中国传统泥塑与民间泥塑的区别是什么?b.民间泥塑的形象和色彩分别有哪些特征?c.通过具体形象想表达哪些情感?d.说一说“说唱俑”的造型、动作、表情变化,什么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讲解:根据讨论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从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对民间泥塑作进一步讲解。

·示范:教师简要地运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示范小泥人的制作过程。

(不讲究人物的比例、结构关系,只要生动、有趣就行)。

·练习:学生根据作业要求进行练习,可一个人捏一个或一组小泥人,也可一小组捏一组各种动态泥人:音乐演唱组、歌舞表演组、体育运动组等组合人物。

·评价:主要通过同学间的作品展示,谈手捏泥人的感受,谈泥人的造型是否生动有趣,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内涵,是第4课生动的小泥人否大胆的发挥,自己是否可再改进。

教师对每一件展示的作品都应加以鼓励。

课例(二)其他选择:.师生共同收集民间泥塑的作品实物或图片资料,并结合资料谈收集的体会,交流对作品的认识和看法,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

.体验:学习用黏土随意地捏一个小泥人,感受泥性,自己摸索捏泥人时用了哪些方法或过程,相互进行交流,体现自主性学习。

.欣赏各种生动的泥塑人物的造型和现代雕塑大师的人物造型(尽量选取变形、夸张的造型),掌握夸张和变化的艺术手法。

.对自己捏的小泥人进行再加工或重捏一个,可使用铅笔、圆珠笔进行点、戳,将完成的人物形象斜拉或重新摆放,使其生动有趣。

.联想生活中见到哪些有趣的人物和电影、针对重点,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将捏、卷、贴、刻、接等方法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基本技能。

最好是用大屏幕(实物投影仪)操作演示。

解决难点时主要欣赏“说唱俑”的造型方式,还有现代雕塑(如亨利·摩尔的人物雕塑等)中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能大胆地实践。

3.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学生作品最容易出现的是琐碎,故教师讲解作品时要强化整体感,具体指导学生制作时可将头部、身体、四肢揉成一团,然后在特征处加强表现和处理。

(2)学生对泥性不够了解,可通过练泥来解决(例如干、湿、黏性、延展性、可塑性等)。

(3)作品连接处若泥的黏性不够,容易脱落,可用牙签、铅丝等插接。

三、教学评价1.能否发现、感受泥塑这一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三、实践挑战:泥人的制作方法;导入:怎样才能快速的做出小泥人呢?在老师的课件里有一种介绍做泥人方法的图片资料,这些图片里为我们设置了三个挑战,让我们跟着图片里的制作步骤,完成这三个挑战吧。

1、出示幻灯片1:【了解人体的基本外形】。

提示:A、人体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B、腿部承载的重量最多,因此需要把腿部泥条加粗。

挑战一:请在教师的示范下捏出这样的泥条和泥团。

总结:“捏”这个技法是2、出示幻灯片2:【组合】。

问:怎么把组合好的泥人变成一个整体呢?教师介绍技法“抹“。

挑战二:你能在三分钟的时间里,利用“抹”的技法使泥人变成一个整体,并站立起来。

3、出示幻灯片3【添加】。

问:这个泥人还缺少什么?讲解:“贴”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泥人更加生动和丰富,结合“抹”的技法,可以对泥人的不足进行修改和补充。

挑战三:你能在五分钟的时间里,采用“贴”、“抹”的方法完成泥人发型、衣服的简朴塑造吗?4、介绍方法:“刻”,鼓励学生完成五官的简朴塑造。

总结:大家完成了吗?在去搬家之前,我想让大家先把泥人站立的放一放,看看他们是否真的已经很坚固了。

您身边的商贸专家泥塑里最常用的技法,需要我们的双手配合完成。

四、观察了解:人物的动态;【出示教师泥塑作品】,介绍并提问:老师为了和大家一起去给蚂蚁搬家,也做了一个小泥人,你们看,他在干什么?这个姿势叫什么?还有哪些搬运的姿势呢?鼓励学生展示各种搬运姿势。

【出示课件】总结:搬运物品的姿势有很多,这里有我们最常见的一些搬运姿势,看看他们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各关节的变化)【出示教学小道具,布置展示台】介绍:老师这里有许多蚂蚁仓库里的物品,我们可以根据物品的样子和重量选择不一样的姿势,大而重的要用扛、抱、拉等姿势,而像米粒这样的物品,则需要容器的帮忙。

五、作业:一起去搬家;教师示范并放置泥人:你们看,我的小泥人开始帮蚂蚁搬家了,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雷电声和雨声烘托环境】分发教学道具,学生分组尝试,教师个别指导。

提示:1、熟悉泥塑人物的过程和技法运用;2、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和同桌的同学求助;3、放置泥人时注意保持平衡,并尊重别人的作品。

拓展:简朴表达泥塑小人们的身份。

六、欣赏总结:泥人的乐园;教师总结:好一片繁忙的景象,下课之后,我们可以在走廊办个小展览,让大家都来看看我们的成果。

【出示校园图片】教师介绍:我们的校园也是一个蚂蚁的世界,在这里,有它们的大树乐园,有沙漠平原,还有高山巨石,欢迎大家和小泥人一起来蚂蚁的世界游玩。

别忘了,在尽情游玩的时候,还要爱护大家共同的环境卫生!结束语: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和多啦A梦一起变小,在这个被放大的世界里,体验不一样的惊异和美好。

也许我们永远不能变小,但让我们保持一颗童真的心,和小泥人一起去欣赏世界,领略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七课泥塑——夸张的头像登封市教育局教研室作者:陈秋婵2009-2-7--------------------------------------------------------------------------------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学会突出脸上某部分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探索用泥塑夸张造型,大胆地表现人物头像。

3、体现泥塑夸张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漫塑人物的情趣,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

二、教学准备教师: 夸张的头像雕塑作品电脑课件,示范用品(泥、废报纸、泥塑刀、衬板)学生:泥、泥塑刀、衬板、套袖三、教学重点:用泥塑夸张地设计五官。

四、教学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五、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以前我们上过泥塑课,谁能说一下什么是泥塑呢?生回答后师总结:泥塑就是用泥来塑造形体,它是我国民间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我们要认真学习这种表达形式,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继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