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玮①叶晨②(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710061)摘要:近30年来,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为国外经济学界所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我国目前也已形成了一批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合理的选择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其技术溢出效应来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波特原有的“钻石模型”基础上,从众多实证案例中提炼出了一些其他的重要因素,建立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因素钻石模型”,并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分别讨论了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这三大生因素与政府因素这一外生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产业集群影响因素集群模式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在地理上集中,且具有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Michael E.Porter,1998)。
它是介于市场和巨型跨国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近几十年来,产业集群以其独具一格的组织结构特征给所在区域乃至国家培育了大量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从而奠定了产业集群所在国在全球竞争中不同寻常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存在于大多数产业中,并且越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产业集群现象越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的代表,其集群现象比较显著,这也正是美国硅谷、新竹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等产业集群典型案例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原因之一。
与其他产业集群一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是集群单元、集群模式和集群环境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集群单元是基础,集群环境是外部条件,集群模式则是影响集群效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①魏玮(1966—),男,陕西丹凤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产业组织制度与产业发展。
②叶晨(1986—),男,河南洛阳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投融资。
我国要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首先明确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产业政策,最终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一、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的定义与产业集群模式的划分国外学界对产业集群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产业集群由Michael E.Porter等早期研究者所定义,它等价于创新群,一般指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具有创新性的地方生产系统,群各个企业之间不是简单的地理集中,而是相互联系、资源共享的,存在信息溢出效应与合作效应。
广义的产业集群则认为,产业集群包含两种类型:一是高端的创新性产业集群,二是低端的基于低成本的产业集群。
很明显,根据广义产业集群的定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属于基于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创新性产业集群类型。
目前,大多数西方学者采用是广义的产业集群定义。
目前,国外关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问题,已有一定阶段性研究,其中比较典型的如表1所示:表1 产业集群模式类型分类从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关于产业集群模式的容是相当宽泛的,从不同的准则和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模式。
总体上来说,目前缺少一个考虑了影响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的所有主要因素的综合性产业集群分类模式,对于拥有不同优势的地区,根据哪些因素如何选择对自身最优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硅谷、班加罗尔软件园、中关村等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选择最优模式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促进集群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因素入手,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模式进行划分。
产业集群有了竞争力自然可以得到发展,丧失了竞争力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将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作为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
目前,学者们通常都将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作为分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工具。
尽管成熟理论模型的构建模式值得借鉴,但必须更全面地对影响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进行归纳,使这些因素能够在一个模型得到有层次的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利用了已有理论模型的因素划分和架构方式,在模型原有的因素基础上,从众多实证案例中提炼出了一些重要的其他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本文称之为“四因素钻石模型”,如图1。
发展最初的动力来自于企业追求自身发展的愿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在自身潜力挖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寻求外部的帮助,距离资源更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等等都是企业超越自身限制,提升竞争力的好方法。
正因为有这些需要,战略联盟、合作伙伴这样的方式在现代市场中越来越多地涌现。
产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战略合作的特征,但产业集群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使得产业集群的企业联系更广泛、更紧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作。
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就是企业的聚集,也就是说,产业集群的发展依赖于企业聚集,并且保持这种聚集的状态。
因此,企业间的聚集必然影响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要发展也势必要考虑如何促使企业的聚集,保持企业的聚集,并扩大集群的规模。
(二)行业因素本文所指的行业因素主要是指行业部各企业间的合作程度。
行业部有着良好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氛围,通过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共同地实施某些基础建设,共同进行某些技术开发和研究,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现有企业的成本,也能吸引那些外部企业的加入。
资源和技术的共享就为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而分工协作的机制不仅可以给予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并且伴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做大做强,然后派生或衍生出新的企业和分工,从而促进了整个集群的发展。
(三)禀赋因素产业集群的禀赋因素主要包括两点:群周边自然资源丰富度和劳动力储备情况。
自然资源丰富度通常决定着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成本,从而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而根据劳动力储备情况,我们可以将一个集群所在区域划分为生产型劳动密集区和技术型劳动密集区。
生产型劳动密集区主要集中在人口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数量较少、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技术型劳动密集区则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区以及科研机构和高校密集的地区。
拥有要素禀赋的地区,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难度不同,所适合的产业集群模式也不尽相同。
(四)政府因素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部分,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政府宏观层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只依靠市场和企业的作用,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政府的支持、引导和调控,能够促进更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大。
无论现有理论模型还是我们看到的每一个成功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政府的支持和政策都是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该积极发展区域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条件。
政府积极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更简便快捷的服务:进行制度建设,将人的管理转变为制度的管理,规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的建设;鼓励配套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各类中介机构和服务企业。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各种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划分(一)生因素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本文根据上文提出的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三大类生因素,即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再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从动态角度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划分为以下三类模式:即基于领导者的产业链式集群、基于合作的“虚拟化大厂”集群和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创新集群。
1. 基于领导者的产业链式模式它的特点是集群存在一家或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领导企业,它们有足够能力整合上下游资源、人力资本和研发活动。
以领导企业为核心,周围围绕着与之关联的供应商、分包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中小企业,形成“众星拱月”式的结构。
群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的供应到最终产品的分销都在集群部完成,并且群半成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要低于群与群外间半成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
结合“四因素钻石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一个集群型企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企业间联系以纵向联系为主,企业间合作程度较高,自然资源和生产性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适合采用基于领导者的产业链式模式。
2. 基于合作的“虚拟化大厂”模式它的特点是集群由众多规模相当的中小企业构成,群有较细致的专业化分工,比如专门提供技术支持的企业、专门从事生产的企业和专门从事物流的企业。
集群各单元以横向并行关系为主,整个集群的运作要通过群所有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协调才能完成,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程度非常高,整个产业集群就像一个虚拟的大工厂。
结合“四因素钻石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一个集群中不存在大型主导企业,企业间联系以横向联系为主,企业间合作程度极高,技术型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适合采用基于合作的“虚拟化大厂”模式。
3. 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模式它的特点是群存在众多规模相近、技术特点相似的中小企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具有垄断地位。
它们具有独立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相互之间竞争激烈。
不断地竞争促使这些企业不断创新,而技术的外溢性使得新技术迅速在行为主体间扩散,并在扩散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先进技术的共享使得群其他技术相近企业的创新起点不断提高,并为后来入群的企业节约了初期的研发成本,存在一种正的外部性。
结合“四因素钻石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一个集群中只存在规模相近的中小企业,企业间联系以横向、纵向联系都不密切,竞争又多于合作,技术型劳动力资源较丰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适合采用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模式。
(二)外生因素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模式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外生因素主要是指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继海(2003)根据政府干预在产业集群过程中作用的强弱程度,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集群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扶持型。
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成功的产业集群,无论是所谓自下而上的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还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扶持型产业集群,它们的发展都与政府宏观层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只不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下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是资本投入大、技术密集、对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高,而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政府支持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的定位必须合理。
政府不应以市场主体身份直接接入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迎扮演好产业引导者、公共服务者和市场监管者的角色。
(1)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专项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建立健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保障体系,以保证产业政策自身、产业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调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