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不一、填空题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

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

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18. 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__平均速度_________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__层__速度;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__叠加___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到___均方根速度___。

19.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__射线_______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___最小_________时间原理.二、选择题1、视电阻率的单位为: B 。

A 欧姆B 欧姆·米C 欧姆/米D 欧姆/立方米2、地下水的电阻率一般为:BA >1000Ω.mB 0.1~10Ω.mC 1.e-10 ~1Ω.mD 2.5 e 5Ω.m3、以下关于联合剖面法测量的装置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 。

A 由两个三极组成,AMNB 同时移动测量;B 测量极不动,移动供电极AB 测量 ;C 测量极MN 不动,增大AB 间距测量;D 供电极AB 极交换供电,保持不动,MN 移动测量;4、以下关于电阻率测深法,描述正确的是: BA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流的大小决定的,供电电流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B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极AB 距离决定的,AB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C 测量深度是由测量电极MN 距离的决定的,MN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D 测量深度与电极距离无关,是由测量的电压电流和地下岩石的多种因素决定的。

5、以下电测深曲线类型属于 B 。

A.H 型321ρρρ<> B K 型 321ρρρ>< C.A 型 321ρρρ<< D Q 型321ρρρ>>6、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_____A__________勘探.A.地震;B.重力;C.电法;D.磁法.7、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地震法.(P2)A.折射波;B.透射波;C.反射波.8、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地层形成___B_____.A.透射波;B.反射波;C.滑行波.9、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 ________就是有效波.A.多次波;B.反射波.ρ10、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A________.A.一个点;B.许多点.11、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A________.A.传播时间长;B.反射能量强.12、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射波的传播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A.低;B.高;C.相等.13、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________B________.A.道距;B.炮检距;C.偏移距.14、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_________A___________.A.小号放炮;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15、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_________进行观测.A.小号放炮;B.大号放炮;C.中间放炮.16、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A___反射时间.A.垂直;B.标准.17、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B________.A.突出;B.增强;C.压制;D.变化不明显.18、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B.是不变的.19、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C__________.A.垂直;B.不垂直;C.一致;D.不一致.20、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___A__________.A.垂直;B.不垂直;C.相同;D.不相同.21、质点在一秒钟内_______B______叫振动频率.A.行的距离;B.振动次数.22、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____B_________,叫振幅.A.时间;B.最大位移.23、波在_____B______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A.一定时间;B.一个周期;C.一种介质.24、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A.相互平行;B.相互斜交;C.相互垂直;D.无关联.25、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__A______.A.为最小; A.为最大; C.不一定; D.都相同.26、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这时的透射波叫__D___.A.面波;B.多次波;C.折射波;D.滑行波.27、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__________B__________(当观测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时的传播速度为波的真速度).A.真速度;B.视速度.28、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_视速度.A.不大于(小于等于);B.不小于;C.永远等于.29、直达波就是从震源_____D_________到达检波器的波.A.反射;B.折射;C.滑行;D.直接.30、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____B___________.A.一点;B.一段.31、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_____B_________.A.直达波;B.折射波;C.反射波.(盲区)32、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1 )(1)花岗岩 (2)变质岩 (3)粘土 (4)页岩33、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3 )(1)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 (2)岩石密度越大 (3)岩石密度越小 (4)有效孔隙度一定大34、岩石埋深越大,其( 1 )(1)密度越大 (2)密度越小 (3)孔隙度增大 (4)孔隙度不变35、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2 )(1)直线 (2)曲射线 (3)双曲线 (4)抛物线36、水平迭加能使( 1 )(1)反射波能量增强 (2)多次波能量增强 (3)干扰波能量增强 (4)面波能量增强37、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3 )【物理学中的地震波与工程物探中的地震波概概念不同。

】(1)一条条射线 (2)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3)一种波动 (4)面波3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 C ).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A:褶积. B:二维. C:频率.39、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C )表示.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40、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41、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C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42、地震记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C )A:声波. B:反射波. C:浅层折射波.43、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 C )校正.A:井口. B:低降速带. C:基准面.44、因为地震波的能量差异很大,•一般浅层能量强,深层能量弱,小炮检距的振幅大,大炮检距的( A ),振幅控制就是要把这种差别很大的振幅控制在某一范围内.A:振幅小. B:振幅大.45、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选加存在着反射层的( B )问题.A:选加. B:偏移. C:干涉.46、为了解决水平选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 B )处理.A:偏移归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三、判断题1、地震波的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地震速度.( T)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F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只要波阻抗不同,便会产生波的反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