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业学院 10/11
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9页)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5分)
1.
Monod 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A. 米-门公式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纯酶进行动力学试验,并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的关于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式。
B. 在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米-门公式是常用的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在具体应用中要采用微生物浓度代替酶浓度。
C. Monod 公式是在米-门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D. 米-门公式和Monod 公式中的饱和常数含义不同。
2.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小流速应为( )m /s 。
A. 0.15 B. 0.3 C. 0.6 D. 1.0
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砂斗容积不应大于( )d 的沉砂量。
A. 2 B. 3 C. 4 D. 5
4.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 )m 。
A. 1~2 B. 2~4 C. 4~5 D. 5~6
5.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L /(s·m)。
A. 0. 5 B. 1. 0 C. 1. 7 D. 2. 9
6.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
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 集中分布
B. 不集中分布
C. 不均匀分布
D. 均匀分布
7.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宜为( )min。
A. 1~3
B. 3~5
C. 5~8
D. 8~10
8.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 )m。
A. 2~4
B. 4~6
C. 6~8
D. 8~12
9.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运行。
A.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B. 两种方式
C. 一种方式
D. 两种以上方式
10.( )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1.(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2.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
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 5~1. 0m3/(m2·h) 。
A. 曝气区
B. 沉淀区
C. 导流区
D. 出水区
13. 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氧化沟前可不设( )。
A. 沉砂池
B. 初次沉淀池
C. 粗格栅
D. 细格栅
14. 采用( )叶轮供氧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叶轮的线速度采用3.5~5m/s。
曝气池宜有调节叶轮速度或池内水深的控制设备。
A. 深井曝气
B. 表面曝气
C. 深水曝气
D. 深层曝气
15.污泥回流设施宜采用螺旋泵、( )和离心泵或混流泵等。
A. 水射器
B. 空气提升器
C. 滗水器
D. 表曝器
16.重力式污泥浓缩池的设计,当浓缩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宜为4m。
A. 浓缩池总高
B. 浓缩池有效水深
C. 浓缩池超高
D. 浓缩池泥斗高度
17. 生物膜法一般宜用于( )污水量的生物处理。
A. 小规模
B. 中小规模
C. 中等规模
D. 大中规模
18. 下列有关UASB反应器的设计说法错误的是:
A. 沉降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应为45~60,且应光滑,以利于污泥返回。
B. 沉降室开口最狭窄处的总面积应等于反应器水平截面积的15~20%。
C. 集气室气液两相界面应维持相对稳定,以促使气泡释放并克服浮渣层形成。
D.在反应器的不同部位,上流液体的速度是相同的。
19. 铝盐和铁盐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过程中:
pH偏低,胶体及悬浮物颗粒浓度高,投药量不足的反应初期,以()作用为主;在pH值偏高,污染物浓度较低投药量充分时,以()作用为主;在pH值和投药量适中时,()作用则称为主要的作用形式。
A. 脱稳凝聚网捕絮凝桥连絮凝
B. 桥连絮凝网捕絮凝脱稳凝聚
C. 网捕絮凝脱稳凝聚桥连絮凝
D. 脱稳凝聚桥连絮凝网捕絮凝
20. 曝气池混合全池污水所需功率(以表面曝气器配置功率表示),一般不宜
小于25 w/m3,( )一般不宜小于25w/m3
A. 普通曝气池
B. AB曝气池
C. 氧化沟
D. AO曝气池
21. 加压气浮池溶气罐的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 )一般可
采用25%~50%。
A.回流比B.压力比C.气水比D.进气比
22. 气浮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效率较高,一般只需( )min即可完成固液分离,且占地面积较少,生成的污泥比较干燥,表面刮泥比较方便。
A.5~10 B.10~20 C.30~50 D.以上都不对
2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吸附量不仅与比表面积有关,而且还取决于习孔的构造和分布情况。
B.活性炭的细孔有效半径一般为1~1000nm。
小孔半径在2nm以下,过渡孔半径为2~100nm,大孔半径为100~1000nm。
C. 细孔大小不同,在吸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不同。
D. 吸附过程中,大孔主要为吸附质的扩散提供通道,吸附量主要受小孔支配。
24. 在不同的膜分离方法中,按照被分离物质的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微滤> 超滤>钠滤>反渗透
B. 超滤>微滤> 钠滤> 反渗透
C. 反渗透> 超滤> 微滤> 钠滤
D. 微滤> 钠滤>超滤> 反渗透
25. 两级消化的一级消化池与二级消化池的容积比可采用2:1。
一级消化池加热并搅拌;二级消化池可( ),但应有排出上清液设施。
单级消化池也宜设排出上清液设施。
A. 不加热、不搅拌
B. 不加热
C. 不搅拌
D. 不排泥
二、填空(本题满分20分)
1、自由沉降的沉砂池,其澄清流量与无
关,仅为的函数,可以表示为。
2、气浮法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黏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其随
气泡浮升到水面而加以去除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气浮分离的对象是。
3、所谓细胞平均停留时间θc(MCRT),是指细胞平均停留在处理系统中的时间,是指。
θc在工程上是指。
4、在反硝化过程中,还原1g硝态氮能产生克碱度(以CaCO3计),而在硝化反应中,1克NH3-—N氧化为NO3-—N要消耗克碱度。
5、反硝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温度对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与反硝化设备的类型及硝酸盐负荷有关。
最佳pH值为。
6、在A1/O工艺中,硝化段的污泥负荷率小于;TKN/MLSS负荷率小于。
7、在A1/O工艺中,回流污泥浓度与SVI的关系为;曝气池污泥浓度与污泥回流比、回流污泥浓度的关系为。
8、用Ns表示BOD污泥负荷,Nv表示BOD容积负荷,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9、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中,根据采用消化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常温消化、中温消化和高温消化。
10、塔式生物滤池是一种超负荷生物滤池,水力负荷为,BOD 负荷可达,净化效率较高。
三、简答题(本题满分36分)
1
2、绘图说明A2/O工艺不同处理工序中BOD、N(氨氮、硝酸盐氮)、P的变化趋势
3、BOD污泥负荷Ns与Nrs的概念与区别?
4、污泥处置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5、二沉池的功能和构造与一沉池相比有什么不同?在二沉池中设置斜板或斜
管为什么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6、氧化沟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氧化沟主要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四、计算(本题满分19分)
1、某普通曝气池混合液的污泥浓度MLSS为4000mg/L,曝气池有效容积V=3000m3,若污泥龄θc=10天,求每日的干污泥增长量。
2、曝气池有效容积为4000m3,混合液浓度2000mg/L(其中挥发性污泥浓度为
1500mg/L),半小时沉降比为30%,当进水BOD5为220mg/L,每日处理1000m3/d 生活污水时,处理后水的溶解性BOD5为20mg/L,试验测得污泥产率系数为0.65g/g,自身氧化率为0.05d-1。
计算污泥负荷率、污泥指数、剩余污泥量、污泥龄、回流污泥浓度及污泥回流比。
3、试验测得某连续式污泥浓缩池污泥静态沉降曲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入流污泥流量为3266m3/d,固体浓度C0=12kg/m3,排出污泥浓度Cu=38kg/m3,试采用固体通量法从图中绘出其底流牵动曲线、总固体通量曲线,并估算出浓缩池面积A和底流流量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