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指什么 相关概念说明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指什么 相关概念说明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关概念
一、定义和特征
(一)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

是指受聘于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专门技术、从事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应用的人员。

一是“三高”。

(别担心,此“三高”,非彼“三高”也)知识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经济地位高。

大学学历及以上占67%,高收入者占33.7%,拥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是“三强”。

自主意识强、创新意识强、职业流动性强。

平均每人换过1.77份工作,过去三年换过工作的占44%;有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65%的人认为自己创新精神不断增强。

三是“三外”。

大多数都在体制外、党外,不少人是海外归国人员。

四是“三大”。

在企业发展中作用大、影响大,同时工作压力也挺大。

他们直接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有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披露,企业高管和资深专业人才平均每周加班分别超过12小时和7小时。

(二)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

指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利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接受委托,在鉴证、咨询、服务等组织中提供知识性产品服务的人员,以及在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或提供专业服务的人员。

这个群体总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收入较高等突出特点。

数据显示:这一群体中35岁以下的约占72%,本科以上学历的约占77%,中高收入者约占73%。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五个显著特征。

一是职业资格较高,专业性突出。

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在新的社会阶层中整体学历最高。

如执业房地产估价师学历100%在大专以上,94%的注册税务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80%以上的律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他们职业资格要求较高,多数需要通过专业资质考试或认证。

二是工作涉及面广,服务性鲜明。

该群体接触社会面广,服务范围广泛,涉及各领域、各行业。

近年来,全国律师共办理诉讼和非诉讼案件1300多万件,为50余万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提供公益法律服务1000多万件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4万件;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范围涵盖了包括2800余家上市公司在内的420多万家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

三是内部构成复杂,差异性明显。

各类组织发展很不平衡,不同行业或领域的中介组织或社会组织之间、同一行业或领域的中介组织或社会组织之间、甚至同一个中介组织或社会组织之间,其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收入待遇、地位影响、利益诉求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四是思想主流积极,责任感较强。

多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社会责任感较强,具有服务社会的专业优势和职业精神,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四个群体中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度
最高的,特别是律师等群体参政议政愿望强烈,议政建言能力较强。

五是发展速度较快,成长性明显。

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年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其中基金会数量年均增长23.5%,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自由职业人员。

指不供职于任何单位和组织,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员。

①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等自由写作人员,以文化为媒介,以市场为导向,以撰写、发表文章为事业追求和经济来源;②自由画家、书法家、音乐创作人、摄影师等自由文艺创作人员,不隶属于政府文化艺术机构,以出售自己的作品为谋生的主要手段;③自由导演、制片人和独立演员歌手等自由演艺人员,主要从事演艺或与之相关工作。

④媒体与营销策划师、企业培训师、市场调研咨询师等自由策划咨询人员,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综合分析与观察预测能力;
⑤自由经纪人、设计师、翻译等知识型市场服务人员,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自由白领”;⑥个体工程机械技术人员、电器及电子信息产品维修人员等技能型市场服务人员,大多拥有很好的技术和手艺。

自由职业人员群体主要特征: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

45岁以下的中青年是主体,占89.9%。

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

从地域分布看,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是自由职业人员高度密集地区。

职业发展变动性较大。

“一份工
作干到底”的情况几乎不存在,3年内更换过工作的达60%以上。

分散性和自由度高。

追求“U盘式”的生存方式,即自带信息、即插即用、不装入固定系统。

职业地位呈金字塔分布。

处在“塔尖”的少数人名气很大、收入很高,越往下人数越多、名气越小、收入越少。

调查数据显示,年薪在20万元以上的约占8.5%,年薪在6万元以下的占52.8%。

网络是日常交往的重要渠道。

一方面,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多依靠网络来传播;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交往也主要是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来实现。

利益诉求主要集中在职业发展和权益保障上。

他们希望完善社保、医疗、养老等方面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完善行业准入、市场监管、版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维护合法权益;完善职称评定制度,让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类职称评定等。

(四)新媒体从业人员。

指在新媒体相关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以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他们大都是新的社会阶层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四类人:一是新媒体企业出资人(包括技术入股);二是经营管理人员,负责企业项目、投资、运营、人力资源、市场开发等;三是采编人员,负责媒体内容的策划、创作、传播等,如记者、编辑、推送人员等;四是技术人员,负责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撑,如网络技术研发与维护人员等。

根据抽样调查,他们具有以下特征:年轻化、知识化、技术化。

平均年龄为31.18岁,35岁以下的占77.3%,72.2%
的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多数属于“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党外多、留学多、兼职多。

大多数是党外人士。

有海外留学和创业经历的占14.4%,是新的社会阶层四个群体中最高的。

影响力较大的往往是跨界兼职的“多面手”。

流动性大、收入差距大。

3年内更换工作的占53.7%,平均每人更换工作1.82次。

岗位收入差别大,有的月均收入高达数万元,有的只有几千元。

创新意识强,舆论反应快。

整体有较强的创业创新意识,思维活跃,勇于开拓。

内容管理人员对网络话题和突发事件高度敏感,善于通过议题设置和技术手段快速反应。

大家或许要问了,那我们平时在网上看的网络大V、有名的网络作家等,他们是不是新媒体从业人员、是不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呢?这还真不一定。

调研显示,这部分群体主要涉及媒体、学者、作家与自由撰稿人、党政干部、企业家、公益人士、网络达人、演艺圈名人和律师等9类人群,他们经常就社会公共议题在网上发表意见,并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他们中的部分人可能会与新媒体领域密切相关,有不少人本身还是新媒体从业人员,但不全属于新媒体从业人员,也不全属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那他们叫什么呢?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网络意见人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