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2002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综述2002年,湖北省平均降水深1288.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395.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近1成。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23.7亿立米,地下水资源量312.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155.5亿立方米。

2002年年末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3.7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714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028亿立方米。

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240.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96.1%,地下水源占3.2%,其它水源占0.7%;全省总用水量240.8亿立米,其中农业用水占56.5%,工业用水占32.0%,生活用水占11.5%。

2002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39.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70.5%,生活污水占29.5%;对全省6843公里河流进行水质评价,Ⅰ类水质河长占5.2%,Ⅱ类水质河长占34.8%,Ⅲ类水质河长占43.2%,超标(超Ⅲ类)水质河长占16.8%。

大中型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2002年湖北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5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38立方米。

一、水资源量(一)降水量2002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一成,属偏丰年份。

降水地区分布总趋势为由南向北,由东南、西南向腹地平原湖区递减。

全省除十堰市及襄樊市北部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以外,其余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在800~1800毫米之间。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深1288.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239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7.2%,比常年增加9.6%。

全省十七个市州年降水量与常年比较,神农架林区、十堰市、襄樊市、恩施州较常年偏少,其中以神农架林区为最,较常年偏少15.2%;其它市降水较常年偏多,其中以荆州市为最,偏多40 .5%。

(二)地表水资源量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123.7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604.5毫米。

比上年增加100.7%,比常年增加12.9%。

全省十七个市州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比较,襄樊、十堰、恩施、神农架偏少,其中以十堰市偏少46.6%为最多,其余市州均比常年偏多,其中以荆州偏多122.2%为最,其次是潜江市(偏多115.7%)和仙桃市(偏多99.5%)。

(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降水、地表水体(河道、湖库、渠系等)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

2002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312.7亿方米,比上年增加37%,比常年增加11.0%,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92.2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23.1亿立方米。

(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量。

2002年全省水资源总量115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93.6%,比常年增加34.7%。

全省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8.0%,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62.2万立方米。

2002年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1951立方米,亩均水资源总量2638立方米。

(五)出、入境水量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714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8.5%,比常年增加23.8%,其中长江干流入境水量为3836亿立方米,汉江水系入境为168.2亿立方米,洞庭湖水系入境为3122亿立方米,富水、倒水等五条中小河流入境水量为18.66亿立方米;全省出境水量为802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0.6%,比常年增加11.6%。

其中自长江干流出境8015亿立方米,淮河水系出境4.8亿立方米,华阳河水系出境7.9亿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对全省59座大型水库和229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末蓄水总量为197.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蓄水总量增加23.7亿立方米,增加幅度达13.7%。

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173.0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量为2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8.7亿立方米。

三、供用水量(一)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

按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它水源(指污水处理再利用量)统计。

2002年全省总供水量240.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7.8亿立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31.5亿立方米,占96.1%,地下水源供水量7.6亿立方米,占3.2%,其它水源供水量1.69亿立方米,占0.7%。

(二)用水量用水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业、工业、生活三大类用户统计。

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和林牧渔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公共用水和农村居民、牲畜用水;工业用水为取用的新水量,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量。

2002年全省总用水量240.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36.1亿立方米,占56.5%,工业用水77.1亿立方米,占32.0%,生活用水27.6亿立方米,占11.5%。

与上年比较,农业用水减少39.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1.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与上年大致持平。

(三)用水消耗量用水消耗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

2002年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14.8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耗水量76.9亿立方米,工业耗水量22.0亿立方米,生活耗水量15.9亿立方米,分别占用水消耗总量的67.0%、19.2%和13.9%。

四、用水指标2002年全省人均用水量407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476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449立方米,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82升/日,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362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231升/日。

因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市州用水指标值存在一定差异。

人均用水量大于500立方米的有武汉市、鄂州市、荆门市、仙桃市与咸宁市,小于400立方米的有宜昌市、十堰市、黄冈市、孝感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与神农架林区。

万元GDP用水量大于600立方米有荆州市、黄冈市、仙桃市、天门市与咸宁市,其余市、州均小于600立方米。

五、江河水质根据湖北省水资源水环境监测网2002年水质监测资料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长江、汉江干流湖北段及省内51条中小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

在长江干流1046公里评价河长中,Ⅲ类水占100.0%;在汉江干流864公里评价河长中,Ⅱ类水占29.7%,Ⅲ类水占70.3%。

中小河流水质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在4933.1公里评价河长中,Ⅰ类水占7.2%,Ⅱ类水占43.1%,Ⅲ类水占26.4%,受污染的Ⅳ类水占10.3%,污染较重的Ⅴ类水占5.8%,污染严重,丧失使用功能的超Ⅴ类水占7.2%,2002年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23.3%。

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库水质良好,一般为Ⅱ类。

六、重要水事(一)科学高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全省防汛抗旱斗争取得全面胜利2002年,我省洪涝、干旱交替出现,长江中游发生历史罕见区域性秋季大洪水。

在长江监利、螺山、汉口站洪峰水位分别达有历史记录以来第3、第4、第8位的高洪水位的严峻形势下,没出现一处重大险情,取得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全省防洪减灾效益达377.1亿元。

抗旱方面,全省水利工程共计提引水34.8亿立方米。

累计灌溉农田1067.1万亩,临时解决了53.85万人、44.0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有力保证了春播春耕用水、夏季农业生产用水、城乡生活用水安全,全省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效益达33.34亿元。

(二)省长江堤防整险加固工程目标任务基本完成2002年,全省长江堤防整险加固工程共完成投资54.5亿元,完成土方1.03亿立方米,建设达标堤段405公里,完成护坡530公里,完成穿堤建筑物190座。

加上前3年的建设,全省长江干堤16个非隐蔽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1.5%。

累计完成土方2.79亿立方米,占总任务的97.6%。

已有1492公里长江干堤高度、宽度、坡比度达到设计标准,占列入建设计划堤长的94.4%。

完成护坡681公里,占任务的80.6%。

完成穿堤建筑物364座,占总任务的84.1%。

基本实现了2002年底完成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的目标。

(三)全省上下掀起学习贯彻新《水法》的高潮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于2002年月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治水史上的一件大事。

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省厅先后召开了全省学习新《水法》动员大会及贯彻新《水法》、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培训班和专题研讨会,并在《湖北日报》上开辟专版、进行宣传。

各地也采取不同形式面向社会进行宣传,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新《水法》的高潮,为依法治水、管水、保护水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水资源统一管理凸现新亮点1、《湖北省水功能区划》通过了长江委审查,正争取省政府批准。

划定水功能区,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是新《水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

我省水功能区划成果采用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两级体系。

一级区划旨在从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主要协调地区间关系。

二级区划主要协调部门间用水关系。

全省共划分一级水功能区259个,二级水功能区121个,涉及78条河流、47座水库、25个湖泊等水域,它的编制完成将为全省水资源保护奠定基础。

2、为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部、国家计委颁第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省水利厅会同省计委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意见的通知》(鄂水发[2002]14号),在全省启动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

3、继2001年完成《湖北省工业和生活用水定额》后,2002年又编制完成了《湖北省农业用水定额》,重新修定了《湖北省水利工程水价管理办法》,《湖北省水价管理办法》已提交省政府,这为全省逐步实行用水定额管理,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奠定了基础。

(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基本完成全省计划当年脱险水库600座,各地共开工整治病险水库711座,完成整治622座,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下达我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计划37208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16000万元。

截止2002年底,共兴建各类饮水工程149483处,其中集雨水窖109316口,水井36383眼,引水3327处,提水工程475处,使全省132万人稳定告别了饮水困难,占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计划的66%。

(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0平方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02.6%。

涉及我省8个县(市、区)、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的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已通过水利部、国家计委和世界银行组织批准,拓展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渠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