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第6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6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6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1、课程标准: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的辩证关系。

认识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进一步树立资源意识。

2、了解“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概念。

认识饱和溶液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

3、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

4、学习氨碱法的原理和主要流程。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本模块很好的体现了重视化学观念的形成,充分重视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对于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是本单元的教学主线之一。

主要内容: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纯碱的性质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的坐标系知识、复分解反应的原理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多数概念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难接触到,需要教师比较多的联系实际生活的例子。

化解知识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海水“晒盐”教学目标: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知道结晶有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两种途径。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实验变量的能力。

第三节海水制碱教学目标: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3、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1、知道海洋中蕴藏丰富的资源,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的种类。

2、利用海水制取镁,海洋环境保护。

第二节海水“晒盐”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了解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学会绘制并使用溶解度曲线图。

3.学习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第三节海水制碱1.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2.树立元素守恒观四、策略方法(具体)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教材首先从海水中的物质引领学生认识海洋化学资源,初步渗透“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点,然后以海洋中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范例,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穿插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

教材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终生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学生对这一部分比较关注的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认识可能不足,对如何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环境问题,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应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2~3,交流和总结: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了解海底矿物。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3~5,交流和总结: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学习任务三:探究海水淡化的方法。

1提出问题:威海著名的旅游圣地刘公岛上每天需用的数千吨淡水都是利用海水淡化得到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呢?2建立假设:蒸馏或其他方法3搜集证据: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2、加入约5mL海水,加热。

3、取少量冷凝水滴入AgNO3溶液观察。

4获得结论:蒸馏是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

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蒸馏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

5反思交流评价:①为使蒸馏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②还有什么淡化海水的方法?第二节海水“晒盐”我们都知道由海水可以晒制食盐,但晒盐过程的原理你理解吗?本节课我们将以“海水晒盐”为载体,学习“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等概念。

并完成有关的实验探究。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阅读] 请同学们阅读书P37有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由海水“晒盐”得到“粗盐”的基本过程先将海水引入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导入池,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

2.对饱和溶液的理解[补充实验]以硝酸钾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究饱和溶液的有关性质。

提出你的设想: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限度。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同一种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课堂练习]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作业 ]思考:要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引入] 既然大多数物质在水中是有一定的溶解限度的,那他们的溶解能力大小如何表示和衡量呢?[提出问题]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是:哪些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请提出你的假设。

[实验探究](一)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度。

1.溶质种类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温度和水的质量2.温度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溶质的种类和水的质量[实验结论]在溶质种类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升高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升高;当降低温度时,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限量会降低。

[学生讨论]根据刚才探究的结果,请你为溶解度试着下一个定义。

[定义]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的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活动天地]绘制溶解度曲线[讨论] 从溶解度曲线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的活动,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1.我们只需要通过实验测得10组温度和溶解度的数据,就可以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溶解度曲线,而从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查得0℃-100℃之间任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所以,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像表达,具有直观、连续等优点。

2.如果将几种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叠加在同一张坐标图上,我们就能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例如: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判断哪些物质是易溶物,哪些是可溶物或微溶物;两条曲线的相交点,意味着在这个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选择分离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等等。

[课堂练习]下列各因素中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A.溶质的种类B.溶剂的种类C.溶剂的多少D.温度[回顾思考]通过对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学习,你对“结晶”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二)晶体——有规则外型的固体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的两种途径: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的物质。

[引入新课]三、粗盐的提纯[实验探究]提出问题: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方法总结]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目的是,若要除掉可溶性杂质,需加入、、等物质,将等可溶性杂质转换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深入思考]“工业上净化食盐时,先将粗盐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加入氯化钡、纯碱、烧碱等物质,使SO42-、Ca2+ 、Mg2+等可溶性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最后用盐酸将溶液的pH调节至7,浓缩即得精盐。

”针对上述叙述,运用你所学过的复分解反应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加入的氯化钡、纯碱、烧碱分别要对应将、、离子转化为沉淀;⑵如果这些离子是由CaCl2、MgSO4溶解于水形成的,那么依次加入适量的烧碱、氯化钡、纯碱时,会怎样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③。

[课堂小结]由学生思考发言第三节海水制碱一、氨碱法制纯碱[过渡] 纯碱又称“面碱”,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如何从海水中制取纯碱吗?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是以、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法制得的。

2、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3、氨碱法制纯碱的工序?[教师精讲]:反应原理:[交流共享]: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1、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2、氨气易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生成较多量的碳酸氢钠。

3、碳酸氢钠先析出,在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要小得多。

练习一:1、利用海水制碱,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A. CaCl2B. MgCl2C. NaClD. ZnCl22、工业上常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钠(将氨和二氧化碳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析出小苏打,再经过过滤、焙烧得到纯碱),但却不能用氨碱法制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A KHCO3溶解度较大B KHCO3溶解度较小C K2CO3溶解度较大D K2CO3溶解度较大[多识一点]:我国的哪位科学家改进了制碱技术?二、纯碱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过渡] 工业上我们用氨碱法得到的纯碱有什么作用呢?自学指导二、阅读课本48页,找出纯碱和小苏打的用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