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要不得

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要不得

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要不得
非洲草原上,一只鸵鸟正在闲逛,远处的狮子盯着这食物已经有一段时间,随时准备开餐。

只见它一个加速冲到了鸵鸟面前,鸵鸟发现了狮子,吓得一头扎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见狮子,狮子就看不见自己,最后鸵鸟难逃一死,成为了狮子的一顿美餐。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理论‚鸵鸟心态‛。

其实,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速度也很快,遇到危险时,以其奔跑的速度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如果不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坐以待毙的话,还不至于成为‚盘中餐‛。

笔者认为,这种‚鸵鸟心态‛置于现实就是一种懒政怠政的表现,明明发现问题,却一味逃避,把自己埋在问题的‚沙子‛里,掩埋的不止是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埋葬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深入反腐倡廉以来,一些机关干部感到现在当官一点‚油水‛都捞不到,每月工资就那么一点点,伸手就会被抓,索性不作为,反倒落个‚安全‛。

过去政府机关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则是‚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得过且过,拖着磨着,天天‚老故事‛,事事‚马拉松‛。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孙连成,就是懒政怠政的代表。

他早年仕途顺利,年纪轻轻就提了正处,以后二十几年原地踏步,渐渐就心灰意冷了。

面对群众的反映和领导的要求,一律
回应‚好好好‛‚是是是‛,态度非常好,就是不办事,谁奈我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反腐倡廉,处理了一批‚老虎‛‚苍蝇‛的同时,也处理了一批在工作岗位上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领导干部。

这种问题虽然出现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却使得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蒙受重大损失。

一方面,国家培养多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的是培养出能够为社会乃至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党员干部,却因个人的懒政怠政,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破坏了当地的政治生态,带坏了社会风气,使懒政怠政成为‚常态‛,负责担当成为‚异类‛。

另一方面个别党员干部的行为,抹黑了整个党员队伍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来自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个别党员干部嘴上说的天花乱坠,行动上敷衍了事,并将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失去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李克强总理也指出,‚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党员干部应当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增强自身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不做‚孙连成式‛干部,摒弃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