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存取资源的介绍和利用
开放存取仓储目录
开放存取仓储目录(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OpenDOAR,)
网址:/
开放存取仓储目录
OpenDOAR是由英国的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UK)和瑞典的兰德大学(University of Lund, Sweden) 于2005年2月共同创建。旨在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 开放存取知识库资源进行系统的搜集、描述、组织和传递, 提高开放存取学术资源获取和使用效益,推动开放存取运 动的发展。
• 开放存取仓储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一
般分为学科仓储和机构仓储。
• 学科仓储(简称IA),也称学科知识库、学科
资料库等。学科仓储是按照学科或主题领域进 行组织的开放存取库。早期的开放存取仓储科学领域, 如图书情报领域的E-LIS等。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网址:/meeting/
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 发展中心主办,面向广大科技人员的 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信息服务平台。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网址:/
开放存取的定义
可以看出,“3B”定义的核心内容包括4个方面: 第一,对网络资源的获取是免费的,无法律和技术障碍的
(除非网络技术本身的不完善); 第二,任何人出于合法目的可以对获得的资源作阅读、下
载、复制、传播、打印等方式的自由使用; 第三,网络资源的长期存储; 第四,允许作者保留部分版权,保护作者的“信息注明权”
中国大学MOOC
中国大学MOOC
网址:/imooc/
小木虫论坛
网址:/bbs/
总结
开放存取可以大大 拓展信息获取渠道, 尤其是学校外文资 源较少或在校外不 方便使用校内订购 数据库时。
不花一分钱,资源 随便用。
相关术语—后印本
与预印本相对应的是后印本。后印本是指经同行评议之后 的任何版本。有时区别两种后印本:1)指经过同行评议后 但尚未进行编辑加工的版本,2)指既经同行评议又经过编 辑加工的版本。预印本与后印本之间的区别称作校勘本或 勘误表(Corrigenda),因此,预印本加校勘本就相当于 后印本,即Preprint + Corrigenda = Postprint。有的出版 商不允许作者进行后印本存档,作者可以先存储论文的预 印本,等待论文正式发表后再补充勘误表,即预印本加校 勘本的开放存档模式。电子印本文档库(E-print Archive)是 开放仓储的主要形式。电子印本(E-print)包括预印本 (Preprint)和后印本(Postprint)。
相关术语—预印本
目前预印本存储库越来越多,国内有中国 预印本服务 系统机构,大家可以通过 这些数据库进行文章的前期发表。
开放存取期刊
OA期刊分为完全OA期刊、半OA期刊和延时OA期刊3
种类型。
完全OA期刊最能体现开放存取的宗旨,其内容全部开 放,运作经费由作者支付或政府、基金会等投资。比如 科学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简称Plos) 与生物医学期刊出版中心(Bio Med Central,简称BMC) 出版的开放存取期刊都是完全OA期刊;
其目的有两个: 一是增加开放获取期刊的显示度, 方便使用开放获取期刊;二是促进开放获取期 刊的使用, 增加开放获取期刊的影响力。
开放获取期刊名录
截止2015年3月,DOAJ 收录的开放获取期刊已达到10354种, 数据库收录论文186万篇。其中6194种期刊提供全文检索, 占收录期刊的60%。该系统收录的均为学术性、研究性的同 行评议或经编辑部严格审核的期刊,具有免费、全文、高 质量的特点,并完全允许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 打印、检索或链接全文,对学术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开放存取资源介绍与利用
唐开
2015.05
开放存取的定义
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又译作开放获取、开放 共享、开放访问、开放使用、公共获取、开放式出版等。 中文译名的分歧在于对Access的汉译。
1995年,Keller最早提出了OPEN ACCESS的概念,认为 开放存取不仅指网络物理链接的完成,而且意味着网络的 易用性与收费合理,同时网络空间应该是开放的、分散的、 无阻碍的,并能为用户提供需要的资源。随后,Lynch等 人更直接地指出,开放存取是指人们成功获得和自由利用 网络资源的能力。
作者可以持有版权,使作者保留分发自己的作品的权利用 于非商业目的;
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到快速地、广泛地传播和利用, 同时为之提供了存档、保存的机制;
出版商出版模式多样化,为作者投稿提供更多的选择;为 提供出版物从传统的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过度提供实践的 机会;
文章发表时间缩短了;降低了出版成本;期刊影响力、被 引率将大大提高。
开放存取的定义
通俗地说,开放存取是基于互联网的一 种新型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是国际学术 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学术信 息和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进行自由传播、 免费获取而采取的行动。
开放存取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观 念和文化问题。
开放存取的定义
目前普遍认同的是“3B”定义,也称BBB定义。 即开放存取意味着用户通过公共网络可以免费 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和超链 接作品的全文,为作品建立本地索引和将作品 作为数据编入相应软件,或用于任何法律许可 的用途,而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的任何限制, 除非是网络本身造成的物理障碍,唯一限制就 是要求保证作者拥有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 同时在使用作品时注明相应的引用信息。
而OA出版模式采用作者付费的出版模式, 包括作者个人付费、机构统一付费、广告 或赞助收入的补贴等,信息载体以电子形 式为主,无偿提供给用户(读者)。
开放存取的出版模式
目前,OA出版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OAJ),即基于OA出
版模式的期刊。OAJ既可能是新创办的电子版期刊,也可能 是由已有的传统期刊转变而来的。开放获取期刊大都采用 作者付费,读者免费获取方式。
Thanks!
它和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一道构成当前网络免费全 文学术资源(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报告、 专利、学习对象、多媒体、数据集、工作论文、预印本等) 检索的主要平台。截止2015年3月,收录的开放存取知识库 达2600个技论文在线(/)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科技论文网站。 以“阐明学术观点、交流创新思想、保护知识产 权、快捷论文共享”为指导原则,按自然科学国 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分为42类,基本覆盖了所 有学科。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可为在本网站发表论 文的作者提供论文发表时间的证明,并允许作者 同时向其他专业学术期刊投稿。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开放存取仓储
• 机构仓储(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简称
IR),又称机构知识库、机构资料库、机构典 藏库等。机构仓储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学术机构 智力成果数据库,库内内容免费获取与传播。 机构仓储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一般由大学、 大学图书馆、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创建和维 护。但目前大部分由大学对其成员的学术成果 进行典藏。因此,机构仓储某种意义上指大学 仓储。比较典型的有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DScholarship仓储、美国能源部的Information Bridge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D-Space系统等。
开放存取仓储(Open Repositories or Archives),即研 究机构或作者个人将未曾发表或已经在传统期刊上发表过 的论文作为开放式的电子档案存储。一般由学术机构,特 别是大学或学科组织建立,用户可以免费在库中检索和下 载文章,也可以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开放存取的影响
读者获取学术论文或学术成果完全没有价格障碍和访问障 碍;
开放存取期刊
• 目前,OA出版模式的成功运作使OA期刊数量
不断发展壮大,涵盖面也突破自然科学领域,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OA期刊也开始出现, 并得到传统文摘索引服务商的认可成为他们收 录的对象。
• 获取OA期刊的途径主要有2种:一种是专门收
集OA期刊的站点,另一种是OA出版模式的电 子期刊。
开放存取仓储
……
开放存取的实现机制
基于OAI(Open Archives Initiative)的开放元 数据机制
基于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永久性保 存与利用机制
基于搜索引擎的开放机制
基于Web Service的开放存取机制
相关术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印本
预印本(Preprint)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 究成果还未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而出于 和同行交流目的自愿先在学术会议上或通 过互联网发布的科研论文、科技报告等文 章。与刊物发表的文章以及网页发布的文 章比,预印本具有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 争鸣、可靠性高的特点。
收录主题主要包括: 农业及食品科学、美学及建筑学、生物 及生命科学、经济学、化学、地球及环境科学、一般主题、 健康科学、历史及考古学、语言及文学、法律及政治学、 数学及统计学、哲学及宗教学、物理及天文学、一般科学、 社会科学、工程学等17 种主题。
我国开放存取期刊,如《煤炭学报》
网址:/
半OA期刊是订购期刊向完全OA期刊转变的过渡形式, 只有部分内容开放,作者自由选择论文的开放权,收费 方式取决于上年度此刊所有论文非开放存取论文所占的 比例。
延时OA期刊指出版一段时间(如几个月或者一年)以 后,可以开放存取的期刊。
开放存取期刊
OA期刊与传统期刊的区别不在于期刊载体是纸 本还是电子版,而在于期刊的访问方式和访问 权限,对用户免费以及无限制的使用是它们与 传统期刊的主要区别。它通过严格的同行评审 制度来保证期刊的质量,通过作者付费的运作 模式来保证经费来源,即作者从项目或课题中 抽取部分经费用于出版研究成果,还通过争取 相关政府机构直接或间接的赞助、基金会的经 费支持、经营广告业务、提供印刷产品的收费 服务以及为用户提供系列增值服务中收取的服 务费等方式作为成本弥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