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手黄执中黄执中(1976年10月30日-),台湾辩坛名人,被喻有“辩论之神”的称号,是国际历史上唯一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并且也是历史上唯一未晋级决赛,却可以拿到“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的传奇人物。
是辩论学派“新剑宗”的创始人,也是亚洲首位有系统性的建构辩论学理的第一人。
从辩论场上退役后,黄热心关注政治与青年活动,曾获选国民党青年团总团长,同年并以31岁担任国民党中常委一职,当时成为国民党创党百年以来,最年轻的中常委。
年少时代据传闻,黄执中于国中时期,有轻度自闭症倾向,不喜与人交谈,沉默寡言,当时认识黄执中的同学们,均看不出来他有辩论与演说天份。
依《华夏报道》[1]。
于对黄的专访指出,他自述:“小学时,只要一上台,就吓的不言不语,国中时也只敢上台自我介绍,而不敢发言,后来进入刚成立的内湖高中就读,却在无意间被演辩社长陈昱儒相中,阴错阳差加入演辩社,从此跨上辩论之路。
”1.《华夏报导》为中国文化大学之校园刊物,刊篇专访题名为「“剑宗”辩士黄执中独步两岸辩坛的万丈高峰」。
刊载时间为2005年8月17日,文化大学举办全国高中中等教育杯辩论赛时。
可详见.tw/index.asp?NewsNo=7486内中辩论队时期黄执中于1991年进入内湖高中辩论社,当年辩论活动兴起,内中辩论社成为热门社团,入社甚至需经过考试。
据闻,当时除了需笔试奥瑞冈辩论基础理论“需根解损”以及刑法概要与宪法概要以外,还需面试口审才能入社。
黄执中通过入社考试之后,旋即初放异彩,在校内新生杯辩论赛获得季军及个人最佳辩士。
成为内湖高中重点栽培社员。
并于隔年勇夺当年台湾高中辩论圈两项最大赛事,全国高中苏州杯、全国高中金陵杯之个人奖项,得到“苏金双料最佳辩士”的殊荣。
据闻,当年内中辩论社长陈昱儒,采行严格的精英制教学,借由奥瑞冈辩论场上“三辩”与“结辩”的辩位,作为标榜。
诱使黄执中与当年同届的知名辩士吴永毅,互相较劲,造成两人不停歇地相互竞争,并使内中辩论社在当时两人曾于一年之中共同有出赛99场的惊人纪录。
据同一篇《华夏报道》对黄执中的专访内,曾描述:“当时的社长陈昱儒是一个能力极强的辩士,训练学弟妹的方式相当严格,就如同军事训练一样,带队比赛跟领兵作战没两样……他回忆当时每次出赛前,社长对他说的话,在你最后上场前就算局势再差我们都还不算输,因为比赛还未结束,但若最后结果输了,你要付最大责任。
这给他极大的压力,背负输赢的压力,逼使他绝对不能败……此外,社长也运用各种比赛来累积经验,逼迫社员们不断进行良性竞争,激发超强求胜意志,也使得内湖高中演辩社在短短二年间,由默默无名一跃而成当时高中最强的演辩社,全台前十名的高校辩士有一半是内湖高中学生。
”而据说,黄执中于高中时所参加的近两百场比赛中,胜率高达97%。
剑宗悟道黄执中进入内湖高中辩论社时,当时台湾辩论圈仅充斥着政策性辩题,辩士均以国家政策决策裁之精神自许,要求每场比赛均备妥大量学术资料与新闻、期刊,并期许辩论赛事能趋近学术研讨。
在这样子的辩论氛围之下,“凡推论必(资料)举证[2]”成为所有辩士的常态辩风。
传说中,在黄执中高二时(1992年)的一场练习赛前夕,为准备“我国私立大学应采学费开放政策”一题时,黄与同学疏忽准备,手边全无任何一份资料。
但又逢陈昱儒学姊要求课后黄执中需到其班上,检视其比赛架构。
情急之下,黄仅以“自由市场”与“使用者付费”的概念作为出发点,并思及可能的反面意见而仅以概念做全盘回应。
在陈昱儒一一以资料的反面数据和观点质疑黄执中的架构之后,原本以为没有资料佐证的架构,将会被学姐大骂一顿,结果却反而遭受到肯定。
这在当时辩论圈的氛围而言,没资料举证的架构而能受到肯定,是件很奇特的事情。
俟后,黄为此事彻夜难眠,辗转苦思,直到隔日上学等公共汽车时,突然豁然开朗,确立了“任何可辩论的辩题,均是以价值作为核心(事实不可辩论,唯价值可辩论)”的理论基础,也确立了剑宗辩论理论的起始点。
日后,辩论圈后进均以黄执中等待公共汽车的214该公共汽车站牌,作为剑宗发源的朝圣之地。
2.可见《中华辩协第三届冬令辩论研习营手册》,其中许浒的《图门模式》一文,便引进美国学者强调辩论需有资料专业的趋势,将当初游梓翔教授所引进的「图门模式」重新修改为“任何论点都必须有资料佐证”的模式结构。
剑气之争“剑气之争”,在此指得是辩论学理上,口传派与资料派的冲突,后来此冲突越演越烈,晋升到技巧派与论点派之争、甚至是质化与量化的流派差异。
所谓“气宗”与“剑宗”,其语出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流派。
据书中所载,气宗以练气为宗:“殊不知天下上乘武功,无不以气功为根基,倘若气功练不到家,剑法再精,终究不能登峰造极。
[3]”并认为,一但气功有成,摘花折叶均可伤人,纵使再妙的剑招,只要遇上内力高深的上乘内功,均剑断招毁。
台湾辩论圈以“气宗”做喻,认为在辩论学习上,勤以资料阅读之人,仿佛积练气功,纵使辩士口语传播能力不佳、词藻不甚华美,但只要资料充沛,光以数据理论,也能折服于人。
而剑宗在小说中则以练剑为宗:“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
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不是“浑成” ,而是根本无招。
你的剑招使得再浑成,只要有迹可寻,敌人便有隙可乘。
但如你根本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
[4]”并认为“只要剑法无招,敌人何来有招可破,纵使敌人内力深厚,只要剑术上能避其锋芒,亦可克敌制胜。
故小说中又有云:“真正上乘的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所制。
[5] ”而台湾辩论圈以“剑宗”做喻,认为在辩论场上,资料仅是客观现象之数据,未包含价值意涵;而专家学者亦是人,其言论亦有逻辑、立场,绝非不可拆解。
故以小说中风清扬所语“招数是死的,发招之人却是活的[6]”之“剑宗”做喻。
黄执中在高中毕业之后,与张宇韶(之后曾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副主任、扁政府时代行政院陆委会秘书)、汪和宁(之后曾任职于战国策政治公关公司企划师)、贾培德(之后曾为警广、中广、飞碟电台DJ、专业配音演员)等台湾辩论圈诸多前辈们,于1998年一同创办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学会。
当时创办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学会表面上的宗旨,是以“培育思辩人才、激荡辩论学理”为目标。
虽说其例行活动均以此目标为路进,但实际上此学会创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打击当时台湾辩论圈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当时台湾辩论圈的资源,均掌握在台大建言社、政大辩论社、北大滔滔社三所传统辩论名校之中;而当年的高中知名辩士多数在建中高中、北一高中、师大附中、成功高中等校,而建中、北一多数辩士均考入台大;师大附中多数辩士均考入政大;成功高中多数辩士则均考入北大。
形成了台湾辩论圈内仅有这几所高中辩论社有庞大的师资与人力资源的不断循环,造成圈内中名校的阶级断层。
当时,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学会的组成成员,均是收罗此大学三校辩论社外的“五强校”(文化、铭传、淡江、东吴、辅大)中,零散的精英成员。
并与另外三所传统辩论名校对抗之,并打出“攻下高中辩论圈”的口号。
其中,越演越烈的时期,便属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学会与政大辩论社“哲智思辩”网站,隔空于网站上笔战辩论学理的期间。
笔战最烈的时期,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学会的网站,每日均有数千人以上的入站人次。
其后,随着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学会逐年之中的苦心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增,亦也开始产生内部矛盾。
而“剑气之争”的学理冲突,除了在学会与哲智思辩之间发生外,亦也开始在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学会内部呈现。
由于,在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学会之中的“剑气之争”,已非传统口传与资料的简单分野,故被称为“新剑宗”与“新气宗”。
“新剑宗”以黄执中被称作掌门人,其下理念支持者有汪和宁、李欣晏、骆呈义、吴子申(其为国际大专辩论知名辩士)等人。
而“新气宗”以张宇韶(之后曾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副主任、扁政府时代行政院陆委会秘书)被称做掌门人,其下理念支持者有许浒、贾培德、黄猷翔、水修诠、严永忠、罗诗城、许芳城、王彦渤(其为2005年两岸杯最佳辩手)、张维羽等人。
亦如小说中所述的一般,最后两派较劲越演越烈,不单单只是辩论风格及方法学上的差异,更成为了理念上以及协会经营的纷争。
最后,在2002年暑期之时,历时四年的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协会,形成分家状态,以黄执中为首的多名辩士退出协会运作机制,从此以后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协会运作停摆。
此协会的运作,一直是台湾辩论圈许多辩士积极交换意见的平台、以及培育后起之秀的摇篮,协会停摆之后,许多辩论推广教育也随之暂缓,令许多人不胜嘘唏。
往后的台湾辩论圈内,一直有对于协会不复见的缅怀。
3.《笑傲江湖》第十一回〈聚气〉中,小说人物岳不群所语。
4.《笑傲江湖》第九回〈邀客〉。
5.《笑傲江湖》第十回〈传剑〉,小说人物风清扬所语。
6.《笑傲江湖》第十回〈传剑〉,小说人物风清扬所语。
世新辩论队时期中华辩论研究发展协会运作停摆之后,黄执中随即以能上台大的成绩,填取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进入就读。
黄执中由于大学时期过度热中辩论活动,荒废学校的通识课程,常因通识课程未去到课而被二一,先前曾换读过东吴大学会计系、文化大学法律系。
俟后,于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就读时,才算是立定以辩论为志业的人生方向。
在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就读时,以极优异的成绩,待表世新大学,驰骋国际辩坛,在此期间,他得过第一届闽台两岸大专交流辩论赛亚军、暨最佳辩手(2002年);华语辩坛年度十大风云人物(2003);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冠军、最佳辩手(2003);第六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全球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全球有一亿收视观众)亚军、初、复赛单场最佳辩手、大会最佳辩手;华语辩坛年度十大风云人物(2004);第一届亚太大专华语辩论公开赛初、复赛单场最佳辩手;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亚军、最佳辩手(2004);马来西亚新远景挑战赛最佳辩手(2005);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亚军(2005);第七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初、复赛单场最佳辩手、大会最佳辩手(2005)等等……。
在与在世新辩论队时期,他于国际上优异的表现,他也因此获得世新大学毕业生杰出表现奖(2005)。
而他也是历史上唯一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并且也是历史上唯一未晋级决赛,却可以拿到“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的传奇人物。
曾有大陆知名辩手,因为挫败于黄执中,心知黄执中是参与国际大专辩论赛想要获奖的唯一高墙,索性就不参与国际辩论赛事,历经三年蛰伏,直到黄执中从辩坛退役之后,该名已毕业投入职场的知名辩手,才为此重新考回母校,代表母校参赛,随即取得国际最高赛事最佳辩手头衔。
(大家猜猜是谁,才对有奖)由此逸闻可知,当年黄执中在国际华语辩坛上横扫千军的传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