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因受益人拒绝接受信用证修改引发的纠纷1997年1月10日,芝加哥F银行向A银行开立了一笔金额为15783美元的即期信用证。
该证装船期分别为2月25日和3月8日,受益人为B市某外贸公司,货物名称为铁钉。
2月12日,A银行收到该信用证项下第一次修改,要求将装船期分别提前至2月15日和2月24日,并修改货物描述等内容。
A银行立即与受益人联系,请求答复。
受益人于2月19日向A银行发出书面确认,拒绝修改,A银行即向F行发出同样内容的电报。
3月3日受益人交单,A银行经审核无误后议付单据,并按开证行要求寄单索汇。
A银行编号为BP95I1327/97。
3月13日,A银行收到F银行电报,称该单据迟装并超过有效期,以此拒付并准备退单。
经查,此笔单据的装船日为2月25日,交单日为3月3日,完全符合修改前信用证的要求。
据此,A银行据理力争,反驳F银行提出的不符点。
此后,F银行又多次来电坚持上述不符点,并两次将单据退回A银行,但A银行毫不退让,又两次将单据重寄开证行。
由于A银行有理有力的反驳,F银行最终于4月25日付款。
评析本案争议的产生原因在于:开证行与议付行对已经开证行修改过,但未经受益人同意的信用证条款约束力的认识不同。
开证行认为按照其修改过的信用证条款来审核单据,存在不符点,因此拒付;议付行则认为信用证条款虽经开证行修改,但因未获得受益人同意,因此修改过的信用证不能对受益人构成约束,仍只能依照修改前的信用证条款来审核单据。
那么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单方面修改信用证能否产生法律效力呢回答是否定的。
一方面从信用证的开立与基础交易的基本关系看,信用证的开立是服务于基础交易的,信用证作为一种支付条件,它应当符合基础交易合同中所反映的进出口商的一致意见,除非进出口商就修改基础交易合同的支付条件达成协议,否则不能修改信用证条款。
单方面的修改信用证条款即同于违反了基础交易中约定的支付条件,对另一方来说是没有约束力的;另一方面,正是基于对正常交易秩序与规则的认识,UCO500第九条规定:“……未经开证行、保兑行(如有)以及受益人同意,不可撤销信用证,既不能修改也不能撤销。
……在受益人向通知修改的银行表示接受该修改之前,原信用证的条款对受益人仍然有效。
”根据UCP500的规定,很显然,如果受益人不表示接受修改的信用证条款,那么仍只能依据原信用证条款来审核单据。
本案中,开证行的做法是不当的。
由于受益人并没有同意修改的信用证条款,因此,开证行不能强加于人要求适用修改后的信用证条款。
在根据原信用证条款审核单据没有不符点的情形下,开证行应予付款。
我某公司与外商按CIF 条件签订一笔大宗商品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8月份,但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
外商拖延开证,我方见装运期快到,从7 月底开始,连续多次电催外商开证,直到8月5日,外商才发简电开证,我方怕误装运期,急忙按简电办理装运。
8 月28 日,外商开来信用证正本,正本上对有关单据作了与合同不符的规定。
我方审证时未予注意,通过银行议付,银行也未发现,但开证行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
我方以货物及单据均与合同相符为由,根据合同要求买方付款,经过多次交涉未果,最后该批货物被港口海关拍卖处理,使我方遭受款货两空的损失。
你认为我方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1)在出口业务中,一般应明确规定买方开到信用证的期限,而在本合同中却未作此项规定,欠妥。
(2)装运期为8 月份,而出口公司直到7 月底才开始催证,为时过晚。
(3)8月5日收到简电通知后,即忙于装船,过于草率。
要知道,简电开证是无效的,开证行不受其约束。
(4)以信用证付款的交易,即使合同中未规定开证期限,按惯例买方有义务不迟于装运期开始前一天将信用证送达卖方,而本案的信用证迟至装运期开始后第28天才送达,显然违反惯例。
我出口公司理应向外商提出异议,并保留以后索赔的权利,而我方对此却只字未提。
(5)收到信用证理应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加以审核,而我方工作竟如此疏忽大意。
(6)发生争议时理应做好货物的保全工作,而本案的货物最后竟然被港口海关拍卖处理,我方对争议的处理工作是如此的不到位,应引以为戒。
我某出口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一份,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
我公司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业务。
对此,你认为我方应如何处理为好简述理由。
我方应按规定交货并向该保兑外资银行交单,要求付款。
因为根据《UCP500》,信用证一经保兑,保兑行和开证行同为第一付款人,对受益人就要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
未经受益人同意,该项保证不得撤销我向美出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8 月份装船,后国外来证将装船期改为不得晚于8 月15 日。
但8 月15 日前无船去美,我立即要求外商将装船期延至9 月15 日前装运。
随后美商来电称:同意船期展延,有效期也顺延一个月。
我于9 月10 日装船完毕,15日持全套单据向银行办理议付,但银行拒绝收单。
问银行能否拒收单据、拒付货款为什么分析:根据信用证国际惯例,不可撤销L/C 非经所有当事人同意,不得任意修改或撤销。
由此可见,如开证人和受益人双方撇开开证行而对L/C 之内容进行修改显属无效,当然议付行拒绝议付。
因此,如受益人要求改证应先给开证人,开证人同意后再由其给开证行,而后开证行通知通知行向受益人发出修改通知,至此这一修改方能生效。
如开证人需要修改L/C,亦应先给开证行,然后由开证行将修改内容通知通知行转受益人。
如受益人同意,则修改成立;如受益人不同意,则不能修改。
信用证案例案例我某公司与外商按CIF 条件签订一笔大宗商品出口合同,合同规定装运期为8月份,但未规定具体开证日期。
外商拖延开证,我方见装运期快到,从7 月底开始,连续多次电催外商开证,直到8月5日,外商才发简电开证,我方怕误装运期,急忙按简电办理装运。
8 月28 日,外商开来信用证正本,正本上对有关单据作了与合同不符的规定。
我方审证时未予注意,通过银行议付,银行也未发现,但开证行以单证不符为由,拒付货款。
我方以货物及单据均与合同相符为由,根据合同要求买方付款,经过多次交涉未果,最后该批货物被港口海关拍卖处理,使我方遭受款货两空的损失。
你认为我方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注意事项(1)在出口业务中,一般应明确规定买方开到信用证的期限,而在本合同中却未作此项规定,欠妥。
(2)装运期为8 月份,而出口公司直到7 月底才开始催证,为时过晚。
(3)8月5日收到简电通知后,即忙于装船,过于草率。
要知道,简电开证是无效的,开证行不受其约束。
(4)以信用证付款的交易,即使合同中未规定开证期限,按惯例买方有义务不迟于装运期开始前一天将信用证送达卖方,而本案的信用证迟至装运期开始后第28天才送达,显然违反惯例。
我出口公司理应向外商提出异议,并保留以后索赔的权利,而我方对此却只字未提。
(5)收到信用证理应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加以审核,而我方工作竟如此疏忽大意。
(6)发生争议时理应做好货物的保全工作,而本案的货物最后竟然被港口海关拍卖处理,我方对争议的处理工作是如此的不到位,应引以为戒。
案例我国A外贸公司向英国B公司出口茶叶600公吨,合同规定:4月至6月份内分批装运。
B公司按时开来信用证。
证内规定:Shipment during April/June, April shipment 100M/T, May shipment 200M/T, June shipment 300M/T。
我国A公司实际出运情况是:4月份装出100M/T,并顺利接汇。
5月份因故未能装出,6月份装运500M/T。
试问:我外贸公司6月份出运后能否顺利结汇为什么分析6月份出运不能正常结汇。
理由如下:(1)根据《UCP500》条款,L/C规定在指定的期限内分批装运,任何一批未按期装运,L/C对该批及以后各批均告失效(除非L/C另有规定)。
(2)本案中,A公司5月份未能按L/C装运,银行对该期及以后各期均有权拒付,所以6月份装运500公吨已属无效,不能顺利结汇。
评析:此案例主要核对对《UCP500》关于分批装运或分批付款的规定的了解。
分批装运是指一笔交易的货物分若干批于不同航次装运。
国际贸易中分批装运的原因对卖主而言,主要是生产或装运的需要,对买方而言,只资金周转或营销方面的需要。
因而只要信用证规定分批装运,并且明确规定了批次,时间、数量、比例、应严格执行,否则视为违约。
根据《UCP500》第四十一条:信用证规定在指定的不同期限内分批付款及/或分期装运,如其中任何一批未按信用证规定的期限付款/或装运,则信用证对该期及以后各期均视为无效。
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
此案例中我国A公司5月份未按规定装运,已构成违约,必然给B公司造成损失,即使6月份装运500M/T,完成全部交货数量,也不可能顺利结汇,何况A公司提供的结汇单据也必然与信用证规定不符,开证行或买方必然拒付和拒收。
案例我某出口公司与新西兰商人成交一批出口货物。
原合同规定买方开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但对方开来的却是一张60 天的远期信用证。
不过在证中规定:“discount charges for payment at 60 days are borne by buyers and payable at maturity in the scope of this credit.”问此证是否为假远期信用证我可否接受分析此证虽属假远期信用证,但审度证中有关词句的含义,实际上是远期加利息的条款。
如我接受,则在不能贴现的情况下势必要等到60天后才能收汇,且60天后汇价涨跌如何,也难预计。
故应让买方改证,等其明确远期汇票能即期付款并由开证行或付款行负责贴现,而且一切贴息和费用归买方承担后,我方可接受。
案例我某出口公司收到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一份,由设在我国境内的某外资银行通知并加保。
我公司在货物装运后,正拟将有关单据交银行议付时,忽接该外资银行通知,由于开证行已宣布破产,该行不承担对该信用证的议付或付款责任,但可接受我出口公司委托向买方直接收取货款的业务。
对此,你认为我方应如何处理为好简述理由。
分析我方应按规定交货并向该保兑外资银行交单,要求付款。
因为根据《UCP500》,信用证一经保兑,保兑行和开证行同为第一付款人,对受益人就要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
未经受益人同意,该项保证不得撤销。
案例某单位出口一批货物,合同和来证均规定为空运。
发货人托运后,取得3月1日签发的空运单,其上注明实飞日期为3月17日。
出口单位于 3 月23 日持空运单向议付行办理议付时,遭拒付。
问这是为什么分析根据《UCP500》第27条a款(1)项规定:“如信用证要求实际发运日期,应对此日期作出专项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