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PPT教学课件
汉初,接秦之敝,诸 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 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 卖子,就食蜀、汉。天下 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 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 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经济残败、百废待兴
修养生息、轻徭薄赋
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西汉建立之初, 经过秦末农民战争, 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元气,汉 初实行休养生息的 政策。对外与匈奴 “和亲”,对内轻 徭薄赋。
川人(今河北景县人)向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创立 新儒学。
2、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思想内涵
#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 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 新的思想体系。
#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
#思想核心: 大一统(“新”所在)
天人感应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 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 谓之王。”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C、性善论
D
D、大一统思想
7、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 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d、儒学之外其他
各个学派的消亡
D A、bd B、abd
C、acd D、abc
课后活动建议: 就汉代由“黄老之治”到“独尊儒术” 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讨论。
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 说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老”:老子的学 说
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 为” 作用: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到汉武帝时期为什么汉初的 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
罢
独
黜
尊
百
儒
家
术
1、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新儒学的兴起)
2、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 要求
B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
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 了新的含义,主要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A、电场线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线 B、电场线是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的不
闭合的曲线 C、一对正、负电荷的电场线不相交,但两对
以上正、负电荷的电场线可能相交 D、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电场强度大小,电
场中没有电场线的地方,场强为零
电场线定义:
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 的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 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 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 的场强一致,这些曲线就 叫电场线。
适应社会状况而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何谓“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的哲学思想 2、黄老之学的兴起(汉初) 3、黄老之学的作用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
Fa Fbqa1
bq2
q q1
q2
作业:《优化设计》 第九章电场
第一单元习题
再见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 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 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代秦 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 取秦亡史训,稳固天下民心呢?
注意:两个完全 相同的金属球相 互接触后,所带 的电量先中和再
平分
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相同的金属小
球1后仑:7再力(解,可放可:在∵看回能∴真作原是FFFF空2112=/=点来原=中FKK92电的来/qq=7相117Fqq荷位的/1距229//rr)置(22为==,上KKrD,37带,qq)××两电则3q者量它q/r/2相r之们2 互比间接为的触库 A. 4/7 B. 3/7 C. 9/16 D. 16/7
电荷
电场强度 电场 线
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
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
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点电荷
两种电荷: 正电荷 负电荷
电荷
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不计 带电体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大小, 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 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 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 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 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
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 力增强。汉初的“无为” 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 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图所示,将用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
电的金属导体A和B接触,再将带负电的C
移近A,然后把A、B分开,再移去C,
则 (BC) A.导正电,B带负电 -Q A
B
C.导体A失去部分负电荷,
导体B得到负电荷
D.导体A、B均不带电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 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
汉武帝的作为
广设学校 推行儒学
3、新儒学的评价
巩固国家的统一,打 击地方割据势力。 限制君主的权利,使 君主实行“仁政”。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 育的发展。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 统治地位。
总结
原 西汉初年,
因
经济残败 百业待兴。
黄
老 内 治身、治国 之 容 无为而无不为 学
作 经济恢复 用 国力增强
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何谓“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的哲学思想
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说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老”:老子的学 说
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
罢 1、“无为而治”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匈奴南下侵汉;
黜 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百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家 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
崇
“有为”而治。
独 尊 儒 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前179——前104年)广
无为不适应集权
原 新儒学的大一统 因 统治者的有为愿望
独
尊
内 容
天人感应 实行仁政
儒
术
作 巩固国家统一
用
限制君主权利 儒学独尊地位
练习
1、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
根本原因是: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
要。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
A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政治的兴衰、王朝的更迭以及人类的一切均决定于天 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目的
此时r =∴(Kr=Q(K2/4Qm2g/4)1m/2 g)1/2,点电荷B受的
库仑力为 2mg 。
Q/2 B
解q距 荷:1=2放∴∵80×c在ma由若q1a的的10、<真库使-9q左abc空仑q2、和连且侧静中定bq线q,止两2有1律=为(如,点-两1得正或8图q上个×应,延如点1为长q0图电-2负9线为c所荷,电)负示,两荷上,电者且某有量固在点一分定,个别于恰点为相好电 静 q不2是止 固∵1不 定8代×FF动呢入aa1==,?数0KF-则)值9qbc1,,这q/得位x点∴a2置的qx1又位F/=bx4在置=20=Kc哪应mqq里22该/q(/?b在(xx+若+哪rr)a)2里2、?b两(点若
PQ
PQ PQ
PQ
A
B
C
D
把奎宁的针状结晶
或头发屑奎悬宁浮在的蓖针麻油 里时状,可再以结放发晶入现或电微场屑头中按发,场这强 的屑方向悬排浮列在起来蓖。麻
油里。
正点电荷的电场线 负点电荷的电场线
请看仔 细了!
电荷
施产 以 电 场生 力
电场
正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负电荷 点电荷
相互作用规律
元电荷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
作用:?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的哲学思想
汉初为何以之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的哲学思想 2、黄老之学的兴起(汉初)
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楚汉战争
汉初的经济状况
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可F知,
在电场中的同一点:( B) C
q
A、 电场强度E与F成正比,跟q成反比。
B、 无论检验电荷的q值(不为零)如何变
化,F与q的比 值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