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

浅谈会计谨慎性原则
回顾中专短短两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因此我选择了续读大专,在中专期间本会计专业主要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职业道德等一系列关于会计理论知识的学科。

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对日常经济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核算的谨慎更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

《企业会计制度》从资产、负债及收益角度上全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要求,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

可见谨慎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正确判断的重要性,否则虚增资产、过大的夸大利润将给企业、国家带来重大的危害。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成为企业经营的晴雨表,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经营风险增大,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充分的考虑了市场带给企业的各种风险,遵循谨慎性原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企业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中,也对谨慎性原则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所谓的会计谨慎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也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

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披露,因此,谨慎性原则的遵循是必然的。

可靠谨慎的会计信息对内部使用者来说,给予企业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显然,在会计行业中强调谨慎性原则是在新的会计环境下保护会计目标能够做到充分实现。

从会计人员角度分析,谨慎性原则在实务操作中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受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

譬如,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无取得发票账单和还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按该接受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而如何确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需要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高低。

由于谨慎性原则具有主观和不可验证性,致使该原则易被滥用,从而极大的破坏了会计信息真实性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

所以谨慎性原则对于企业会计活动中每个核算环节的影响都是十分之大的。

没有了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
会无法继续工作下去,它们环环相扣,关系密切。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但鉴于我国会计实务的现状,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成为当前贯彻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应就“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问题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

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3.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

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用或滥用谨慎性原则,应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4.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机地结合起来。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首先是对会计领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事项进行判断时所体现的一种态度;其次,才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因此,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出全面陈述,包括体规谨慎性原则的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应用的背景、产生的影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