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 理论意义
(1)丰富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理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增强教师对职业幸福感方面的认识,同时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和实践本土化、校本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改善初中教师的职业生活状况、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初中一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了解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幸福感现状,深入了解他们对提升职业幸福感的迫切需求,探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从而提升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为学校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更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应当了解教师的幸福感现状,了解他们对幸福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认识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可能性因素。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能更好地为学校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使学校管理更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2. 实践意义
(1)深化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办学思想为:弘扬警予精神,追求幸福人生。
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为幸福教育践行学校,“十二五”期间,我校成功申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十二五”期间以课题为引领,切实提升了初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该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被认定为优秀课题。
“十三五”开局之年,为继续深化研究幸福教育理念,试图探索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因此申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巩固办学成果。
(2)深化认识,推动实践
通过调查让初中教师关注自己的职业幸福感、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引起初中教师对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关注,引发初中教师对教育生活的本质意义的思考和追寻。
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优势需要,从而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能对症下药去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而通过教师的幸福感来促进学生的幸福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3)提升学生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尤其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了解并研究初中教师幸福感,通过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以更好地影响初中生的幸福感形成。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积极心理学概念的界定
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的学术界定是:“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
2.教师职业幸福感概念的界定
教师职业幸福感应当是存在于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或正在实现的过程中,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场域和源泉。
教师职业幸福感应该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但更表现为精神上、心理上的状态,这种精神上、心理上的幸福表现在心理体验和职业伦理的统一、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在此定义下,教师幸福感细分为四个维度:一是生理幸福感(physical well-being ) ,二是情绪幸福感(emotionalwell-being),三是心理和智力幸福感(mental and intellectual well-being ),四是精神幸福感(spiritual well-being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积极心理学是21世纪一种新的思潮,对现代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这门学科以促进人的精神以及心理的协调发展为方向,主张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强调人的心理正能量发展,探索人健康发展的途径,进而使人们的生活更幸福。
当前,积极心理学己经形成了围绕“一个中心三个主题”(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组织系统为三个主题)来开展相关研究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念与方法己由心理学领域不断地向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并对其中的许多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对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历程大致分为萌芽期(2002-2004年)、发展期(2005-2007年)和争鸣期三个阶段(2008年至今),萌芽期对教师幸福感进行了定义,并对教师幸福感对教师自身提升、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进行了论证;发展期主要针对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争鸣期比较多地体现在实现教师幸福感的策略研究上。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教师幸福感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强,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但仍有以下不足值得思考:1.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缺乏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从国内有关教师幸福感研究的文献来看,有重大影响力的不多,并缺乏对教师幸福问题的学理探讨。
2.测量工具比较单一,缺乏本土化测量量表。
3.研究视野不广,历史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比较薄弱。
4. 重解释与论证,轻反思与批判。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寻影响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试图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策略以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基于前人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的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与探索,结合目前我国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寻出不足、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相应对策。
这一课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借助问卷调查,采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探究。
3.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
(三)创新点
本课题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师职业幸福感这样一个热点问题,并试图从学校文化管理、评价体系、管理机制、沟通模式、人际交往氛围、学习支持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出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并通过相关量表及访谈方式对策略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塑造幸福教师,孕育幸福学生,升华我校幸福教育办学理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武汉市初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精神、专业、生理四个维度上分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情况。
研究按如下思路进行:(1)对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结合幸福、幸福感、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界定本文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概念,进一步阐明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研究的假设;(2)对国内外在幸福、幸福感、教师职业幸福感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3)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通过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4)从校园
文化、管理制度、评价体系、沟通模式、人际交往氛围、学习支持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
(5)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问题研究情况做总结,并对本课题研究的局限与展望作出说明。
(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第一,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包括国内外相关的期刊、论文、书籍等,梳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这一问题研究中的一般情况和相关进展、重点和问题,确立研究思路。
第二,访谈法,通过访谈,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明确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中的因素,以便于设立问卷中的问题,随后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个别教师的访谈,了解了教师们对于改善教师幸福感的一些建议,便于以后提出建议、意见。
第三,问卷调查法,利用积极心理学中有关调查问卷,结合访谈中教师们的信息反馈,编制《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问卷》。
第四,行动研究法,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主题,进行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