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补强钢筋
混凝土面板纵、横向自由边缘下的基础,当有可能产生较 大的塑性变形时,宜在板边缘加设补强钢筋,角隅处加设 发针形钢筋或钢筋网。
边缘钢筋:设置在纵、横自由边下部(1/4)h处,且不小 于5cm,2×Φ12~16螺纹钢筋。间距一般为10cm, 钢筋两端向上弯起。见图
角隅钢筋:设置在砼板上部距板顶不小于5cm,2×Φ 12~14螺纹钢筋。对交叉口处无法避免形成的锐角, 可采用双层直径6cm的钢筋网补强,布置在板上、下部, 距板顶和板底5-10cm为宜。见图
土基是基础。若土基稳定性不足,产生不均匀沉陷,会使面 板产生过大的弯拉应力而破坏。因此,土基应保证足够强度和稳 定性。土质好;保证压实度;加强排水;加设垫层
基层作用是给混凝土板提供均匀稳定的支承,保证混凝土路面 的整体强度。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板体性好、变形小;断 面平整。厚度以20cm左右为宜,冰冻地区应有足够的厚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1. 使用材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是由碎(卵)石、砂、水泥和水混
合拌和铺筑而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是形成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材料。水泥在路面工程 中的应用很广。一般特重和重交通路面采用道路硅酸盐水 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量交通路面可用矿渣硅酸盐 水泥。施工时不能采用硫酸盐水泥。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 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应满足表2-9-7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
拉杆
水泥混凝土路面
钢筋将相邻车道紧密 联系起来。 采用传力筋可以避免 平行车道的分离。
水泥混凝土路面
传力筋油摊铺机自动 插入混凝土板中是将板边轮载传递一部分至另块板上。 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其长度的一半应涂沥青,外 加塑料套,内留3cm空隙并填充纱头或泡沫塑料。套子宜 在相邻板间交错布置。 传力杆的尺寸和间隙列于表2-9-3。
第九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
◆ 第一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 第三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
优点: 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设计寿命为 20-30年。路面表面较粗糙,抗滑性较好,耐磨耗,还能 适应履带式车辆的行驶。经常性的维修和养护工作量小。
水泥混凝土路面
2. 面板
直接承受大气和行车作用,应具有较高强度和稳定性,表面 平整耐磨。 水泥混凝上面板采用等厚式断面,板的厚度和平面尺寸应符 合设计规定。面板表面应有 1%-1.5%的横坡以利排水。 面层由纵向和横向接缝划分为矩形板块。平行道路中心线 的纵缝之间宽度为板宽,一般3.5~3.75m,最大不超过 4.5m;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横缝间距为板长,一般为4~6m, 最大不超过6m。
水泥混凝土路面
传力杆
水泥混凝土路面
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 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 缝均应设置拉杆(如图2-9-5所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
拉杆的作用不是传递车轮荷载,而是防止由于混凝土 的收缩产生接缝变宽和板的横向位移。拉杆应采用螺纹 钢筋,设在板中央。拉杆的直径为12-16mm,最小长度为 60-80cm,最大间距为60-90cm,视板宽和板厚而定。 拉力杆尺寸和间距可参照表2-9-2选用。
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应满足各交通等级路面的 有关规定,见表2-9-8。
水泥混凝土路面
粉煤灰有时可以掺配代替部分水泥,其质量要求见表2-9-9。 路面面层粉煤灰应选用I级或II级灰。路面基层(碾压混凝土或 贫混凝土)可使用III级灰,不得采用等外灰。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和干净的碎石或卵石,并应 符合表2-9-10的规定。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的粗集料不 低于II级,三级、四级公路可采用III级粗集料。粗集料的级配 范围列于表2-9-11。
水泥混凝土路面
胀缝传力杆的架设(钢筋支架法) 1—先浇的混凝土;2—传力杆;3—金属套筒;4—钢筋;
5—支架;6—压缝板条;7—嵌缝板;8—胀缝模板
水泥混凝土路面
胀缝传力杆的架设(顶头模固定法) 1—端头挡板;2—外侧定位模板;3—固定横木
水泥混凝土路面
横向缩缝采用假缝。在特重交通公路上,缩缝宜设置传力 杆。缩缝构造如图2-9-4所示。
水泥混凝土路面
边缘钢筋
边缘钢筋
角隅钢筋
交叉口锐角处,角隅钢筋
水泥混凝土路面
3. 接缝
接缝的作用:防止温度变化引起过大的胀缩应力和防止温 差使板产生过大的翘曲应力。此外,它可以防止不均匀的土基 沉陷引起板的开裂。
接缝可按平面位置或功能分类。按平面位置分为横缝和纵 缝(如图2-9-2所示)。接缝按功能又可分为胀缝、缩缝和施工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
胀缝又称伸缝,其缝垂直贯通全板断面。它能使板体在升 温时自由伸张而不致挤压破坏。 缝宽达20mm左右。
水泥混凝土路面
胀缝 设置在接近桥梁或其它固定构筑处、与柔性路面接触处、
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和凹型竖曲线纵坡变换处。其它地 方胀缝宜尽量不设或少设。胀缝间距可根据施工温度、混凝土 集料的膨胀性并结合当地经验确定。夏季施工,板厚大于20cm 时可不设胀缝。胀缝一般间距为100-200m,胀缝应采用传力杆, 胀缝构造如图2-9-3所示。
缺点:水泥用量大,每方混凝土约需水泥330kg。由 于水泥水化慢凝的水硬性质,一般完工后需半个月以上 才能开放交通。此外,因路面有接缝,行车时有跳车振 动。维修时路面不易开挖。
水泥混凝土路面
第一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
● 土基和基层 ● 面板 ● 接缝 ● 填缝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
1. 土基和基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
4. 填缝料
填缝料分为胀缝板和填缝料两种。 胀缝板应选用能适应混凝土板的膨胀收缩和耐久性良 好的材料,如杉木板、沥青纤维板、泡沫橡胶板或泡沫树 脂板等。胀缝板的技术要求列于表2-9-4。 填缝料应使用与混凝土板粘结力强、回弹性好,耐疲 劳、不渗水和不溶于水,高温不溢出,低温不脆裂的材料。 常用的有沥青橡胶,聚乙烯胶泥和沥青玛蹄脂等加热施工 型填缝料。若不加热而常温施工,可使用氯丁橡胶、沥青 橡胶、聚(氨)酯、硅树脂类填缝料。 常温施工式填缝料的技术要求列于表2-9-5。加热施工 式填缝料技术要求列于表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