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气脱硝方案

烟气脱硝方案

20t/h链条锅炉SNCR脱硝工程技术方案1 概述1.1 项目概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火电装机容量的急速增长,火电NOx排放量逐年增加,NOx已成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随着我国对SOx排放控制的加强,NOx对酸雨的影响将逐步赶上甚至超过SOx。

14年5月16日,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据此标准为控制火电厂的NOx排放,此锅炉执行重点地区燃煤锅炉NOx排放浓度限值,即最终烟气NOx排放浓度<200 mg/Nm3(标态,干基,9%氧)。

本工程为1台20t/h以煤为燃料的链条锅炉,原始NOx排放浓度按450 mg/Nm3,为了满足排放要求,本工程考虑对其进行SNCR脱硝改造。

还原剂用20%浓度的氨水设计,脱硝后NOx 排放浓度小于200 mg/Nm3,锅炉脱硝效率为56%。

1.2 主要设计原则(1) 脱硝设计效率满足用户要求。

(2) 采用的脱硝工艺具有技术先进、成熟,设备可靠,性能价格比高,对锅炉工况有较好的适用性。

(3) 脱硝系统能持续稳定运行,系统的启停和正常运行不影响主机组的安全运行。

(4) 脱硝装置的可用率应≥98%,且维护工作量小,不影响电厂的文明生产;脱硝装置设计寿命按30年。

(5) 脱硝工艺的选择应利于电厂的管理和降低运行管理费用。

1.3 推荐设计方案(1)由于本锅炉炉膛温度较高,拟采用SNCR烟气脱硝技术,锅炉脱硝设计效率为56%。

(2)还原剂为20%氨水。

(3)NH3逃逸量(烟囱出口处测量)控制在8ppm以下。

如有更高的排放要求可在烟道尾部增加催化剂,采用混合法脱硝技术。

2、SNCR法NOx控制机理在高温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氨基还原剂(如氨气、氨水、尿素)喷入炉膛,热解生成NH3与其它副产物,在800~1100℃温度窗口,NH3与烟气中的NOx进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将NOx还原成N2与H2O。

SNCR脱硝反应对温度条件非常敏感,受制于停留时间、NH3/NO摩尔比(NSR)、混合程度等因素,并对锅炉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在0.2~0.5%)。

(1)反应温度NH3与NOx反应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反应温度超过1100℃时,NH3被氧化成NOx,氧化反应起主导;反应温度低于1000℃时,NH3与NOx的还原反应为主,但反应速率降低,易造成未反应的NH3逃逸过高。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过程是上述两类反应相互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选取合适的温度条件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

4NH3 + 5O2→ 4NO + 6H2O采用氨水或尿素溶液作为脱硝还原剂时,还原剂溶液经雾化器雾化成液滴喷入炉内,雾化液滴蒸发热解成NH3之后,才进入合适的温度区域进行还原反应。

基于氨水与尿素雾化液滴蒸发热解速度的不同,其喷入炉膛的合适温度窗口也有差别:氨水为还原剂时,窗口温度约为800℃~1,100℃;尿素为还原剂时,窗口温度约为850~1,150℃。

由于炉内烟气温度的分布受到锅炉负荷、煤种、锅炉受热面布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适的脱硝还原反应温度区间以及喷射器的具体喷射位置,需要在CFD模拟计算以后才能最终确定。

在锅炉实际运行时,随着负荷的变化,适合脱硝还原剂温度的区间位置也会发生变动,在实际应用时,常采用下述措施:(a)在线调整雾化液滴的粒径大小与含水量,缩短或延长液滴的蒸发与热解时间,使热解产物NH3投送到合适的脱硝还原反应区域。

(b)布置多点区域喷射器,在不同运行状态,采用不同的喷射点进行喷射。

(2)停留时间国外研究表明,NH-NO非爆炸性反应时间仅约100ms。

停留时间指的是还原剂在炉内完成与烟气的混合、液滴蒸发、热解成NH3、NH3转化成游离基NH2、脱硝化学反应等全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延长反应区域内的停留时间,有助于反应物质扩散传递和化学反应,提高脱硝效率。

当合适的反应温度窗口较窄时,部分还原反应将滞后到较低的温度区间,较低的反应速率需要更长的停留时间以获得相同脱硝效率。

当停留时间超过1s时,易获得较高的脱硝效果,停留时间至少应超过0.3秒。

(3)化学当量比(NSR)NH3-NO理论化学反应当量比为1:1,但由于还原剂有小部分未反应的NH3随烟气排入大气,因此,需要比理论化学当量比更多的还原剂喷入炉膛才能达到较理想的NOx 还原率。

此外,当原始NOx浓度较低时,脱硝还原化学反应动力降低,为达到相同的脱硝效率,需要喷入炉内更多的还原剂参与反应。

运行经验显示,脱硝效率在50%以内时,NH3/ NOx 摩尔比一般控制在1. 0~2.0 之间。

(4)还原剂与烟气的混合脱硝还原剂与烟气充分均匀混合,是保证在适当的NH3/NO摩尔比下获得较高脱硝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为将还原剂准确送到炉膛内合适的脱硝还原反应温度区间,并与烟气充分混合,通常采用如下措施:●优化雾化器的喷嘴,控制雾化液滴的粒径、喷射角度、穿透深度及覆盖范围。

●强化喷射器下游烟气的湍流混合,增加反应温度区域内的NH3/NOx扩散,提高反应速率。

(5)对锅炉效率的影响还原剂水溶液喷入炉膛高温烟气中,雾化液滴的蒸发热解是一个吸热过程,需要从烟气中吸收部分热量,这可能会增加锅炉的热损失。

通常应尽可能控制还原剂的喷入量,使SNCR 装置对锅炉热效率的影响小于0.5%。

(6)氨逃逸SNCR脱硝反应过程中,部分未参与反应的NH3随烟气进入下游烟道。

在146~207℃温度区间,气态氨与烟气中SO3反应生成粘性较强的NH4HSO4,容易造成空预器低温段受热面堵塞和腐蚀。

图1-1是空预器入口烟气中NH3与SO3浓度对空预器的影响:区域I,不需要任何措施,为安全运行区域;区域II,可能会发生轻微的堵塞和腐蚀,不需要经常的水冲洗;区域III,硫酸氢氨的堵塞和腐蚀非常危险,需要频繁的水冲洗;区域IV,将随时导致机组停运。

图1-2是美国EPA对多个SNCR工程的氨逃逸浓度与脱硝效率的统计,脱硝效率约30~40%时,氨逃逸浓度不超过5μL/L。

通常,SNCR的氨逃逸浓度控制在10μL/L时,对空预器影响轻微。

由于SNCR不使用催化剂,无额外的SO3产生,对空预器的影响程度会比采用SCR小。

图1-1 NH3与SO3对空预器的影响图1-2 氨逃逸与脱硝效率的关系3 主要设计参数表3-1 锅炉基础数据序号名称数据单位备注1 锅炉类型链条锅炉2 装机容量20 t/h表2-2 主要设计参数和性能指标4 工艺系统说明4.1 氨水存储和供应系统本项目的还原剂采用20%浓度的氨水。

外购的氨水由槽车运至电厂,氨水罐车中氨水经卸载泵打入氨水储罐中。

储存罐体积要满足业主用量要求,可按照7天的消耗量进行设计。

储罐材料采用SS304。

储罐为立式平底结构,装有液位、温度显示仪,装有人孔、梯子,通风孔。

储罐基础为混凝土结构。

该设备的布置应符合国家有关危化品安全、防火、卫生要求。

通常布置在较为独立的场地。

本项目设置1台氨水储罐,容量按1台机组7天消耗量设置。

4.2还原剂供给系统专为用来提供氨水动力的系统。

主要功能包括:为还原剂提升压头,提供喷射系统动力;按照控制系统的要求提供足量的还原剂流量;对还原剂液体内的杂质进行过滤;该装置布置在氨水储存罐附近,配置一套。

4.3 稀释水系统SNCR系统设置一套稀释水系统。

根据还原剂喷射量以及喷射器的特性,向还原剂混合装置提供足够的稀释压力,以保证喷射装置处理良好的工作状态。

入除盐水压力不稳定采用稀释水箱。

稀释水装置布置在锅炉附近。

2.4计量分配系统为每台锅炉的SNCR系统设置一套氨水稀释计量分配系统。

喷射区计量模块是一级模块,根据锅炉负荷、燃料、燃烧方式、NOx水平、脱硝效率等参数的变化,调节进入锅炉喷射区的反应剂流量。

同时,该模块在还原剂计量后,对各喷射区各喷射器的还原剂喷射流量进行逐个分配。

雾化空气和冷却空气从该装置注入。

2.5喷射器组件每一个喷射器组件都具有还原剂和空气的接入口,以达到NOx减排所需流量和压力。

喷射器由不锈钢材料制造。

本项目为每台机组左右墙各设置1层喷射器,每层每侧各2支喷射器,共4支墙式喷射器(具体位置根据锅炉实际情况确定)。

2.6控制系统烟气脱硝设置一套独立的PLC系统,实现对氨水供应系统设备的控制和操作界面,并通过PID调节实现氨水喷量的自动控制。

2.7电气系统脱硝系统供电电压为380/220V三相四线制。

业主为氨区及每台SNCR区各提供一路电源到卖方柜内。

氨区照明灯具采用工厂三防灯形式;氨区及SNCR区不设置检修箱。

SNCR装置电耗和还原剂制备系统的电耗见下表。

5 主要设备表表主要设备表工艺设备清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