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2]化学实验安全教案

[人教版必修2]化学实验安全教案

【课题】1-1-1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实验安全等【学习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重点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习方法】通过复习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过程】【阅读与理解】1、阅读下列材料,解决有关问题,有何启发?[2003上海春季高考题]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I.2508g/L。

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

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A O2、N2、H2O、CO2B CO2、H2O、O2、N2C H2O、CO2、N2、O2D N2、O2、CO2、H2O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2、阅读课本第4页“一、化学实验安全”3、复习初中课本中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总结归纳有关实验安全的知识4、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归纳】按下列分类方法归类:◇人身安全,如:不能直接尝任何药品,◇仪器安全,如:热的试管不能直接用冷水冲洗,酒精灯内酒精不能少于◇药品安全,如:用剩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回原瓶,◇操作安全,如: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环境安全,如:有污染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思考与交流】化学实验室常见危险品及其保存1.易燃液体特性:易挥发,遇明火易燃烧;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范围,遇明火、星火、电火花均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实例:汽油、苯、甲苯、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醛、氯乙烷二硫化碳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要密封(如盖紧瓶塞)防止倾倒和外溢,存放在阴凉通风的专用橱中,要远离火种(包括易产生火花的器物)和氧化剂。

2.易燃固体特性:着火点低,易点燃,其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一定程度,遇明火或火星、电火花能激烈燃烧或爆炸;跟氧化剂接触易燃烧或爆炸。

实例:硝化棉、萘、樟脑、硫黄、红磷、镁粉、锌粉、铝粉等。

保存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氧化剂分开存放于阴凉处,远离火种。

3.自燃品特性:跟空气接触易因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

实例:白磷(白磷同时又是剧毒品)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盛水的瓶中,白磷全部浸没在水下,加塞,保存于阴凉处。

使用时注意不要与皮肤接触,防止体温引起其自燃而造成难以愈合的烧伤。

4.遇水燃烧物特性:与水激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并放出大量热。

实例:钾、钠、碳化钙、磷化钙、硅化镁、氢化钠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放在坚固的密闭容器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少量钾、钠应放在盛煤油的瓶中,使钾、钠全部浸没在煤油里,加塞存放。

5.爆炸品特性:摩擦、震动、撞击、碰到火源、高温能引起激烈的爆炸。

实例: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硝化纤维、苦味酸、雷汞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装瓶单独存放在安全处。

使用时要避免摩擦、震动、撞击、接触火源。

为避免造成有危险性的爆炸,实验中的用量要尽可能少些。

6.强氧化剂特性: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爆炸。

实例:过氧化钠、过氧化钡、过硫酸盐、硝酸盐、高锰酸盐、重铬酸盐、氯酸盐等。

保管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跟酸类、易燃物、还原剂分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

使用时要注意其中切勿混入木屑、炭粉、金属粉、硫、硫化物、磷、油脂、塑料等易燃物。

7.强腐蚀性物质特性:对衣物、人体等有强腐蚀性。

实例:浓酸(包括有机酸中的甲酸、乙酸等)、固态强碱或浓碱溶液、液溴、苯酚等。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盛于带盖(塞)的玻璃或塑料容器中,存放在低温阴凉处。

使用时勿接触衣服、皮肤,严防溅入眼睛中造成失明。

8.毒品特性:摄入人体造成致命的毒害。

实例:氰化钾、氰化钠等氰化物,三氧化二砷、硫化砷等砷化物,升汞及其他汞盐,汞和白磷等均为剧毒品,人体摄入极少量即能中毒致死。

可溶性或酸溶性重金属盐以及苯胺、硝基苯等也为毒品。

保管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剧毒品必须锁在固定的铁橱中,专人保管,购进和支用都要有明白无误的记录,一般毒品也要妥善保管。

使用时要严防摄入和接触身体。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小结】重视实验安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课后作业】预习“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和蒸发”【一课一练】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接触药品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2.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3.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D.熄灭酒精灯火焰时,用灯帽盖灭4.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天平称取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5.下列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A.烧杯B.烧瓶C.蒸发皿D.量筒6.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C.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用布擦去硫酸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7.实验时万一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这时最简单、最好的扑灭方法是A.用泡沫灭火器B.用书本扑打C.用水冲D.用湿抹布扑灭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剩的药品不要乱丢,要放回原试剂瓶里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C.试管和烧杯都可以直接在火焰上加热D.加热后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9.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因素考虑的是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未使用完的白磷要随时收集起来,并与空气隔绝C.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点燃10.已知2Na+O2 Na2O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CO3+O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A.干冰灭火剂B.黄沙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D.泡沫灭火剂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如何操作:(1)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必须先 后集中加热;(2)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 )时,都要先 后点燃;(3)H 2还原CuO 实验时应先 后 。

12.下面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 、量筒 b 、托盘天平 c 、温度计(1)其中标示出仪器使用温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2)实验时用来粗略量取液体体积的是_________(填写编号);(3)称取10.5g 固体样品(1g 以下使用游码)时,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 。

13.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点燃前,为什么要检验氢气的纯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洗气:除去CO 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放 ;(2)检验:证明CO 中混有CO 2,装置内应盛放 ;(3)集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时,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填“A ”或“B ”,下同);若收集比空气重的气体,则气体从 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 2时,瓶内应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人。

(4)贮气: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 端通人。

(5)量气:若要测定实验室制得的少量O 2的体积,则应在瓶内先装满水,再将O 2从 端通入。

15.实验室用如图所示方法制Fe(OH)2,但一般看不到白色的Fe(OH)2沉淀,原因是Fe(OH)2不稳定,极易被O2氧化生成Fe(OH)3,而由灰绿色转为红褐色的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O 2+2H 2O =4Fe(OH)3 。

请回答:(1)滴管下端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反应中的O 2可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欲用同样的装置制得Fe(OH)2白色沉淀(至少能存在较长的时间),设计一个改良的实验方案。

(提示:如何能减少O 2对生成Fe(OH)2的氧化,表格可不填置能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阅读下列材料:[2003上海春季高考题]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I.2508g/L。

两者相差0.0064g/L。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

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A O2、N2、H2O、CO2B CO2、H2O、O2、N2C H2O、CO2、N2、O2D N2、O2、CO2、H2O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答案:(1)B(2)次要因素(3)科学研究应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金是一种很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