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梅花魂》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课文中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之情,如,对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分外爱惜,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4.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1.欣赏古诗。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这首诗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
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2.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
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
3.教师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魂”指梅花的精神品格。
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
2.介绍作者。
陈慧瑛,女,1946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
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
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腮边虬枝玷污眷恋郑重秉性撩乱凉飕飕朦胧手绢华侨葬身异国(2)识字方法。
看图识字:——鱼鳃加一加:王+占=玷风+叟=飕(3)词语解释。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
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段(1):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照应开头,写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赞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事?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
(教诗词落泪)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珍爱墨梅图)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难归而痛哭)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赠予墨梅图)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送梅花手绢)3.以上五件事中,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从“‘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4.体会重点句子。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外祖父对待古玩和墨梅图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外祖父不介意“我”偶尔摆弄古玩和从不让“我”碰那张墨梅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唯独”“分外”“爱惜”说明了外祖父对墨梅图格外珍爱。
②外祖父为什么要保存这幅墨梅图?是因为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梅花托物言志。
可以看出他对梅花和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③外祖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从对外祖父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花,而是祖国的象征,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
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儿玷污。
④对比阅读,说说哪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a.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第二个句子是反问句,更能强调梅花的清白不能玷污。
b.训罢,便用刀片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
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第二个句子写出了外祖父擦脏手印的具体动作,从“,慢慢、轻轻”这种非常小心的动作可以看出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①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讲了哪几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②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中的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③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借物喻人。
④读了外祖父的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课文题目的?《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
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
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理解“三哭”。
(1)一哭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为了让“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借教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②你能说说对课文中提到的诗词的理解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些诗词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③读到一些诗句“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是因为什么?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所以伤感地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2)二哭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干吗要回去呢?”“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啊!”哦!祖国,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地方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
我问母亲:“外公走吗?”“外公年纪太大了……”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
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个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①默读上面一段话,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
②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外祖父为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而伤心。
突出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三哭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
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
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从“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一句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是思乡的深情和不能回国那孤独的痛苦,一下子使外祖父变老了许多。
②思考: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一块手绢吗?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绢,外祖父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6.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故乡的梅花又开了。
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哪!前后照应,点明中心;表达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爱,同时也寄托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爱。
7.通读全文,再次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梅花魂”作为题目呢?“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总结。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梅花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3.拓展阅读。
故乡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五、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心。
2.搜集描写梅花的诗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