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轻,穷游去”——“湖南篇”之株洲印象株洲大道、株洲火车站、站前天桥、地下一层的家乐福、家润多、株洲夜市、中国南车、株洲化工厂、铁道旁的小村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楼、五里外的小区……每当想起株洲,这一连串的地名就在我脑海中浮现。
第一次来到株洲,是在2006年的春运,我的大学第一年。
得益于海南老乡会的组织,这是一次抱团归乡游。
冬雪初化,归乡的日子异常寒冷。
清晨,还没来得及打理一下行装,就被拽上开往株洲火车站的小面包车。
湘潭的严寒助长了我的懒惰,蓬头垢面,这个形容就显得恰如其分了。
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地因其位置集中,被划为“长株潭”三位一体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湖南发展的心腹之地。
连接三座城市的交通路线自然畅通无阻。
好几次来株洲,除了回家返校,就是化工实习,并没有单纯的旅游,只是沿途记录了一些风光。
湘潭到株洲有15分钟每班的株洲大巴,非常舒适,走京珠高速,然后拐入株洲大道,两旁的绿化带修饰得非常漂亮。
其间穿插各式各样的广告牌,临靠高速收费站处,还有园林风格的石碑、护栏、匝道等。
跑完株洲大道,直接就进入株洲市区了。
市区的两条主干道纵横交错,加上株洲人精心的装点,“花园城市”在我们眼前呈现。
东西向大道采用双向8车道,道路之间以花圃隔开,左右两边的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同样隔着花圃。
沿路两旁是新建的高楼住宅小区,小区靠道路边,摆放着木条拼接的长凳,还有各种健身器具。
公交站台、公共自行车站点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绿色环保行”贯穿着整座城市的设计理念。
更值得一提的是,竖立在道路两旁的电信电缆总线箱,其表面涂的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画上很稚气的漫画或是动画片人物故事的水彩画。
这一打扮正好打破道路的“僵硬”,使它看起来更加鲜活了。
大道的尽头是一座天桥,或者应该说是由多片钢板焊接而成的空中人行过道。
其中间架着一个空心圆环,并往十字路口的四点均匀下双道的坡梯。
整座天桥被高楼簇拥着,北向有酒店、写字楼、超市;南向有银行大楼、百货大楼、咖啡厅;西向是通往的火车站的;东边接大道。
我每次回家等火车都不在候车室,而是跑到天桥上看灯光车影、霓虹闪烁、熙攘人群,流光倒影、穿梭不尽。
南下天桥是一栋大楼,大楼底层有卖家居用品的,还有个意大利披萨店,再往下一层就是家乐福超市了。
到超市入口的过道上有很多自动储物柜,对于不喜欢拎包的我,简直就是上天的恩赐——把行李塞里面,一个不够占俩——然后就可以空着手惬意的乱逛了!有时火车晚点,行李呆在储物柜中,自己就可以自由的打发时间了,而不至于在候车室傻等。
家乐福可称是零售业的巨头,对进货供应商都实行重重质量把关,使消费者们买的放心,用的舒心。
对于糕点,难以找到合格的供应商,所以超市内很多糕点都是自制的。
逛逛超市,买点湖南特产什么的带给家人,也不是什么坏事。
北下天桥走到另一个十字路口处,有一个地下通道,这里倒像是天桥在地底下的倒影,不过中间不是圆环,而是圆盘。
在这个圆盘上,每天晚上都有一些个艺人或演奏或带动观众跳恰恰舞、排火车等等。
艺人们的乐器及音响都是自带的,这里并没有过多的空间存放,所以设备都是易拆装型的。
四周墙壁上挂着广告牌,有一面还是LED亮灯的。
中间的柱子上还安装着一台电视机,始终定格着一个频道。
东北通道接着多润多,又是一个地下超市。
真佩服株洲人的智慧,把资源用的这么透彻,地上地下都不放过。
不过很多城市都把地下开拓成为停车场,而株洲却用它来摆卖商品。
通道里面有几位乞讨者、流浪汉,这里冬暖夏凉,人来人往,可称为是他们的江湖,纵观世态炎凉。
在中学地理课上,老师就曾说过,株洲是火车头拉来的城市,构成了“北郑南株”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
火车站候车室内至今还保留着苏联风格的建筑样式,有些地方已经爬满霉斑,而得不到修葺。
株洲火车站人流密集,公共设施各种脏、乱、差,真不是久呆之地,等个车真是一种煎熬。
站前广场上有很多骗子在通过各种手段骗钱,08年那时回校就因为给骗子找零钱被骗了20块,虽说是小数目,但这无疑让外地人心寒。
出火车站沿左手边的老街走去,不远处便是株洲的夜市了。
有门面的店铺,陈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路边小贩,有各类小吃、烧烤;铁皮屋大排档、西点屋、茶馆;有满载衣物的小房车,开面门就可以做买卖;还有充气式的儿童玩具、小跑车等等。
似乎株洲人都很冷淡,偌大的夜市却很少听到叫卖声,或是做生意都成你情我愿的事了,爱买不买的;或是本来就很多常客,叫与不叫都无所谓了。
一个人在外,难免会有很多郁闷的事。
我看好一家面馆,走进里面环视一周,客人自然很多,我找个位置坐下。
服务员递了一份菜单过来,我一看就傻了——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么?——菜单上全是炒菜类的,我不禁问了一句:“你们的面不卖的么?”“有,有,在后面呢。
”“哦!”——“先来这边结账吧,面马上好。
”——晕乎,还怕我赖账不成,也难怪,都是因为株洲的骗子实在太多了,自己人都防着自己人呢,更不用说是我一个外地人。
当然,都是“林子大了”的缘故吧,不管株洲人的事了,说说在株化实习的事吧。
从最初行驶在北京和广州间的“和谐号”,到现在分布于各客务段的客运动车组,建造基地在株洲的中国南车也因动车而出名了。
株洲是新中国第一批着力发展工业的基地,除了中国南车,还有老牌的钢厂和06年被中盐集团兼并的株洲化工厂等。
株化是一座大型化工原料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盐酸、硫酸、聚氯乙烯粉末。
由老师们安排,大学期间一共去了3次株化,每次吃、住、玩的地方都被固定了:吃饭的地方——铁道旁的小村庄;借宿的地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楼;玩乐的地方——五里外的小区。
这有点像是当时上山下乡的知青,不过至少没有光着脚丫下地去拔苗……如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经历,那就是“颓废”。
一顶白色棒球帽,盖住一团懒得打理的乱头发,留着胡茬,整天“三点一线”的晃晃悠悠过去了。
在株化,除了机器就是硬生生的教条,没有丝毫的乐趣。
住的破楼,让我变得惆怅了。
吱呀一声就快掉下的木窗、安着一排水龙头的长洗漱槽、没有一扇门的卫生间,所有的隐私曝露无遗。
灯光昏暗的楼道,往往是鬼怪出没的地方,总有点阴森森的感觉。
通风不好,地面很潮,晚上洗完澡,刚洗的衣物悬挂在寝室中间的过道上,啪啪往下滴着水,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该睡的夜异常安静,或许是本来的夜就这么安静,只是屋里的潮气太重,我睡不着而感受到了夜吧。
第二天,忍着头痛起床,赶紧洗漱完毕,还要赶到厂子里去。
住的不好,可吃的还过得去。
当地的早餐店有卖那种比较粗的米线,和我家乡的一样,不过做法不同。
海南的米线不管是卤的还是浇汤的,都会放很多配料,比如酸豆角、肉酥、花生豆、腌咸菜、虾米、鱿鱼丝、青豆等。
这里的做法比较简单,就是面汤加上一点肉酱,至于卤米线就没有了。
似乎每一家肉酱的做法都不一样,这里的肉酱没有我们学校附近的好吃,不够香,感觉是少放了几样东西。
中午从厂子里出来,又该到饭点了。
我们几个同学凑一起在一家铁道旁的农家小院里聚餐,吃的都是地道的湖南菜。
有种干辣椒我特别喜欢,没了它,我大学四年或是丢失了味觉的四年了。
在手撕包菜里放几颗干辣椒,和回锅肉一起炒,肉里的油被榨出来,把漂浮的干辣椒哧哧的煎着,香味渗到包菜里,逼出菜中含有的水份,流入油中,把菜煮得细腻,把肉烧得粉嫩,最后再撒点盐,一盘美味就出锅了。
当然,回锅肉和莴笋或是豆角一起炒都好吃,但不能少了干辣椒。
至今还回味的除了回锅肉还有炒蒜苗、辣椒炒蛋,这两个菜都够味,香而不呛。
要是哪天没有胃口,西红柿炒蛋定能挽回你的味觉,满足你的胃。
说到玩,自然少不了网吧,而在网吧又一次碰上骗子。
这骗子手段还挺高明,是一个只有十几台机子的破网吧老板,他事先了解我们是外地实习的学生,不会久呆,然后说是搞“充值送”的活动,多充多送,把钱圈到——搬机子挪窝,换个地再圈。
我和几个同学禁不住诱惑,前晚刚高兴的交了钱,没想到今早那个破网吧已经不翼而飞了。
竹篮打水一场空,后悔已晚矣。
还得找一个比较像样的网吧,打发无聊的实习岁月。
寻寻觅觅,那货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离我住的地方五里外,附近有公交站、住宅小区。
公交到晚上8点就没有了,每次上网出来都9点后,一个人沿着人行道,徒步回去,也差不多到点休息了。
这一段路的夜很冷清,偶尔有辆汽车飞驰而过,卷起片片尘埃。
所幸的是,没有遇上剪径小贼,不过自己身上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拿去的。
昏黄的灯光照出倒影,陪伴着我一次又一次的走完这五里路。
回到住处,同学还在打牌斗地主,吵得好不热闹,这就是他们实习的“夜”了吧。
最近一次到株洲是在2011年的中秋,时间比较赶,只是经过,并没有逗留。
走出火车站,呼吸着株洲的空气,比以前新鲜了;街道的地砖翻新过,更加整洁了;马路上绿颜色的公共自行车不停穿梭,这座工业化城市正朝着“宜居新城”的目标迈步。
株洲印象/s/blog_607652910100gi3m.html刚刚从株洲回来,4天的旅行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株洲人的热情,株洲人爱吃辣,株洲人爱娱乐。
湖南人的文化,KTV不仅人多,而且豪华。
娱乐真是太丰富了,宵夜不过12点不排队。
这绝对不是个安静的城市,他们有中国服装集散中心,是一个移居的城市,湘江养育了这片土地,又是炎帝的灵地。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
问问当地人,株洲有什么,他们会很骄傲的告诉我们,这里有服装集散中心,有炎帝陵,有工业园。
很多熟悉的产品都出自这里:太子奶。
其实这个对于一个一般旅游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很满意的答案,似乎你可以看到这里的富裕,株洲可以说遍地是黄金。
株洲印象:干净。
这个城市太干净了,即使是工地也很干净,走在街道上很难找到丢弃的垃圾。
市政工程做到非常好,领导们对卫生工作抓得非常非常好。
株洲印象:小吃夜宵非常多。
在这里呆了3个晚上,吃了两次夜宵。
在一个大桥引桥附近有一个汇丰楼,这里吃香辣蟹、麻辣小龙虾非常好吃也非常正宗。
臭豆腐也很好吃,和北京的不一样,一点奇异的味道都没有。
湖南人喜欢吃火锅,走哪家都有火锅。
先吃鱼或蛙,然后在用那个汤底涮火锅吃。
但是小泡椒给的很够量,所以特别的辣。
河西的小吃一条街好像北京的簋街,晚上12点开始人们陆续来这里吃宵夜,这里吃跳跳蛙很有名。
店面不大,但是人很多,店名已经不记得了。
也是火锅的形式,先吃跳跳蛙,后吃涮锅。
因为特别的辣,又特别的油,第二天大家都跑厕所了。
株洲印象:KTV很热闹。
我们去的是号称株洲顶级奢华KTV皇家永利,虽然位于老城区,7.8点的时候外面已经堵满了车。
招牌很大,大厅里有各种演绎表演,我们定的包房大约能坐20个人,音响效果非常不错,回声设计也很好,感觉在舞台上表演。
当然我没有在舞台上唱歌的经历,所以这个评价可能不太准确。
但是印象效果很不错。
朋友们都很会跳很会唱,一个赛过一个。
我也不错哦.........株洲印象:辣,实在是辣!在这里每顿饭都吃辣的,真是无辣不欢,李大姐应该嫁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