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部门内审检查表

各部门内审检查表

☆是否有合格检定标记?
☆是否在有效期内?
☆维护状况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是否明确了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需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监视和测量作了哪些规定?形成了哪些文件?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是否覆盖了全部的产品实现过程?
☆是否识别了过程监视和测量的环节,如测量点、巡回检查点等,并确定验证、巡视、评价等方法。
☆是否按规定要求实施了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
☆检查提供过程的控制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与手册相协调。重点检查文件是否涉及了所有提供过程,是否对人员、设备、执行文件、监控要求等作了规定,是否对主要设备和关键/特殊岗位的人员作了认可规定。
☆在生产现场抽查数名操作者,观察其操作过程,对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核实其是否按规定进行操作。
☆提供过程中产品的放行、交付和交付后的服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索阅相关文件要求,对于产品交付之前的包装、防护、标识及装箱资料等进行抽查,随机抽查成品3台确认装箱资料,并确认装箱资料的要求。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组织规定了哪些特殊/关键过程?
☆对上述过程是否实施了确认?对确认的安排是否作了规定?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索阅产品防护的文件;
☆抽查物料流转过程中的防护情况,尤其是流转到下个工序,和半成品仓库的防护;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是否制定了对监视和测理设备进行控制的程序文件?规定了控制管理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生产现场的测量器具使用、管理情况如何?
☆索阅控制管理程序文件,检查规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查看现场(注塑、喷印车间),对监测器具使用是否符合要求?
内审检查表
部门:生产部
条款
审核要点
审核方法
审核记录
4.2.3文件控制
☆生产现场制定了哪些作业指导书?
☆控制管理情况如何?
☆对上述控制文件执行情况如何?
☆现场观察、查阅现场提供了什么文件,受控管理程度?
☆主要查阅:图纸,作业指导书,询问员工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和了解程度?
☆抽取现场2份作业指导书或图纸/工艺过程卡,结合操作记录,判定实施文件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每一道工序全部查询
☆查询现场现所有设备的管理规定?是否都有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6.3 基础设施
☆生产设备是否满足产品实现的需要?
☆检查现场设备的维护情况及记录,观察设备的技术状况,判定设备过程能力是否满足产品实现的需要。
6.4 工作环境
☆组织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得到了管理?
☆识别组织是否识别了为产品实现过程所需提供的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如何管理的?有效性如何?(可从管理文件检查入手,观察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包括:办公设施、工作氛围、员工精神状态等)。
☆查生产部组织的“关键/特殊过程确认记录”的符合性。
编制
审核
内审款
审核要点
审核方法
审核记录
7.5.5产品防护
☆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中是否明确了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求?
☆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有效?
☆向责任部门的负责人了解有关产品防护的规定,重点了解是否对产品的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保护作了具体的管理规定。并到现场了解实施情况。
制订
审核
内审检查表
页码:
部门:品质部 页码:1 OF 3
条款
审核要点
审核方法
审核记录
4.2.4记录控制
☆质量记录的标识是否清楚?检索是否方便?
☆是否规定了质量记录的保存期?
检查现场保存的质量记录的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规定制定了“档案索引”。所属部门记录是否规定了保存期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生产和服务的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运行的要求?是否进行了维护保养?
☆索阅设备保养计划,抽查几台设备,检查其维护保养情况,并核实记录。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及其测量能力是否满足所需要求?
☆查现场产品和实际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否可以达到要求。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4.2.4记录控制
☆质量记录的标识是否清楚?检索是否方便?
☆是否规定了质量记录的保存期?
☆检查现场保存的质量记录的标识,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规定制定了“档案索引”。所属部门记录是否规定了保存期
6.3 基础设施
☆产品实现过程中提供的生产设备有否管理规定?实施情况如何?
☆索查设备的管理规定和实施情况,有无设备清单?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是否确定了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
☆是否规定了相应的控制要求?
☆包括必要的作业指导书?
☆索阅有关控制过程的文件及数份作业指导书(包括监控点和关键/特殊过程),并了解实施情况。
编制
审核
‘’内审检查表
部门:生产部 页码:2 OF 3
条款
审核要点
审核方法
审核记录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是否对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了识别?是否配备了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是否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是否满足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要求?
☆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对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采取了哪些复评方式?是否根据复评结果采取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查阅有关过程检验记录
☆询问过程检验员检验方法及标准等
8.3 不合格品的控制
☆组织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和处置作了明确规定?实施情况如何?
☆生产现场是如何监控不合格品的?
☆索阅有关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检查规定内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检查生产现场对不合格品控制的办法,有无不合格存在区域?有无标识、记录和评审处置记录。抽取数个不合格品,验证上述规定的实施效果。查看记录的符合性。
☆是否进行了再确认?
☆考察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了解其有哪些关键/特殊过程?
☆查有关文件,对上述过程的确认是如何规定的,查确认时过程参数的鉴定记录,设备能力和人员的资格以及其他记录,评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了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进行再确认,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发生问题时或过程发生更改时,是否进行了再确认。
☆查阅有关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清单,检查其有效期、编号、标志、保管情况、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询问计量负责人如何进行有关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并要求提供有关的管理规范,查看管理规范所要求的质量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