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国际税法
(二)实际管理和控制中心地标准
法人的实际管理地和控制中心地是指法人权利的 行使地,也就是公司法人经营管理和决策作出地点。 一般是董事会所在地或股东经常召集开会的地点。 采用这一标准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新加坡 等国。
(三)总机构所在地标准
总机构所在地标准是根据法人的总机构位于哪一 国家,判断该国法人是否属于该国的居民纳税人。 总机构一般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所或是负责管理和 从事法人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机构。 采用这一标准的国家有 日本、中国等国。
第五章 国际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 国际税法概述
一、国际税法的概念
两种学说: (一)狭义说——“税收的国际法”
国际税法是调整国家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广义说——混合法
国际税法是调整国家间的税收分配关系以及国家 和与之有税收关系的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 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注意:国际税法调整的国际税收关系仅限于所得税和 财产税,不包括关税、增值税等间接税。
次序。
(二)免税制
免税制:又称豁免法,指居住国对本国居民来源于 或存在于来源国的并已向来源国纳税了的那部分跨国所 得,在一定条件下放弃居民税收管辖权,允许从其应税 所得中扣除,免予征税的制度。 缺点: (1)这种方法未能同时兼顾居住国、来源地国和跨国纳 税人这三方主体的权益; (2)在来源地国税率低于居住国税率的情况下,违反税 负公平原则。 仅有法国、丹麦、澳大利亚、瑞士及拉美一些国家 实行免税制。 一般适用于营业利润、个人劳务所得、不动产所得 和境外财产价值,对投资所得不适用免税制。
国际重复征税案例
案情:某甲在 A 国有自己的居所。 1999 年,甲离开 A 国去 B 国从事经营活动,在 B 国居住了 150 天并取得 一笔收入。甲回到A 国税法规定, A 国公
民离开 A 国满 180 天的为 A 国的非居民;根据 B 国税法
居民税收管辖权
属人性
国籍税收管辖权
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属地性
二、税收管辖权的分类
(一)居民税收管辖权
居民税收管辖权是指征税国基于纳税人与本国存
在着的居民身份关系的法律事实而主张行使的征税权。
特征:
无限纳税义务(纳税人就来源于居住国境内外的 所得、存在于居住国境内外的财产都要向居住国纳税)
关键:居民身份的判定 在各国得到普遍采用
国际税收关系
案情:甲国的 A 公司将其专利技术转让给乙国的 B 公 司,获技术转让费10万美元。乙国依其本国税法和甲国 签订的税收协定之规定,征收 A 公司预提税 1 万美元。
后甲国政府也就该技术转让收益征收 A 公司 1 万美元所
得税。 问题:本案涉及哪几个国际税收关系? 答: 国际税收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1)国家间的税收权益分配关系。 (2)国家与跨国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征纳关系。
(二)国籍税收管辖权
国籍税收管辖权,又称为公民税收管辖权,
是征税国根据纳税人与本国之间存在着国籍的身 份隶属关系而主张的征税权。 特征: 无限纳税义务 连接因素是国籍 少数国家采用(美国、墨西哥)
(三)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所得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是指征税国对纳税人 来源于该国内的所得或位于其境内的财产行使的征 税权。
二、国际税法的特点
(一)主体的复杂性(至少三方主体) (二)国际税收关系的客体的涉外性(跨国 所得、跨国财产) (三)国际税法内容的复杂性
第二节 国际税收管辖权
一、税收管辖权的概念
税收管辖权是一国政府所拥有的征税方面的 权力,是一国主权在税收领域的体现,具有排他
性和独立性。
二、税收管辖权的分类
(二)劳务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确定独立劳务所得有三种方式: (1)固定基地或常设机构; (2)停留期间所在地,大多规定停留183天以上; (3)所得支付所在地。
非独立劳务由其居住国征税的条件:
(1)在一个纳税年度连续或累计停留不超过183天; (2)其报酬的支付不是另一国的居民;
(3)其报酬不是由其雇主设在另一国的常设机构或固定
五、收入来源地的确认标准
(一)营业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营业所得,也称经营所得、营业利润,指纳税人 在某个固定场所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一般是指包括生 产、采购、服务等一系列经营业务在内的一种综合性 经济活动的所得或利润。 认定营业所得的来源地有下列几种标准:营业机 构所在地标准、商品交换地标准、商品使用地标准、 销售合同签订地标准、商品交付之前的储存地标准。
有的国家规定为半年,如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有的国家规定为一年期限,如中国、日本、韩国、巴西 美国不仅要考虑纳税人当年在在本国居留天数,还
要考虑前几纳税年度在本国居留天数。
自然人居民身份确认案
案情:悉尼一律师被派到新赫布里底群岛(当时为 英法共管地)工作。该律师卖掉他在悉尼的房子同妻 子一起来到该岛后,开始住在旅馆,不久后租住了一 所房子,租期12个月并可续租12个月。另外他和他妻 子还在当地取得了允许居住 2 年的居住许可证。该律 师在岛上工作20个月后生了一场大病,立即到悉尼医 治,随后又很快返回岛上工作。澳大利亚税务部门要 求该律师就其从该岛上取得工资收入向澳大利亚政府 纳税。
六、中国有关税收管辖权的规定
1、自然人居民纳税人采住所和居住时间标准。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 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 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 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 个人所得税。
常设机构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其全部或 部分生产、经营的固定场所。(固定 性、长期性、营业性)
如: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车间、管理场所、 矿场、油井
常设机构利润范围的确定:
实际联系原则 非居民企业通过设在来源国境内的常设机构的活动实 现的营业利润以及与常设机构有关联的其他所得。 (如常设机构对其他企业的投资、贷款所获得的股息、 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
1、全额免税法(Method of Full Exemption)
指居住国对居民纳税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计算征 税时,仅按境内所得额确定应适用的税率,不考虑其 来源于境外的免于征税的所得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二)国际重复征税的特点
(1)征税主体的双重性。 (2)纳税主体与课税客体的同一性。
(3)课税税种的同类性。课征相同的税种或
类似的税种。
(4)纳税人承担税负的国际性。
二、国际重复征税的消除或缓解
(一)运用冲突规范解决国际重复征税
1、冲突规范将对某个征税对象的征税权完全
划归一方;
2、冲突规范确定双方行使税收管辖权的先后
2、个人所得来源地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
第五条 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 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一)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 得的所得; (劳务履行地) (二)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 得;(租赁财产的实际使用地) (三)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 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不动产所在地) (四)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权利使用地标准) (五)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 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支付人所在地)
三、自然人居民身份的确认
(一)住所标准
住所标准是指一国根据自然人在征税国的境内是
否有住所这一法律事实来确定自然人的居民或非居民
身份。 住所一般是自然人的具有永久性、固定性的居住 场所,通常为家庭和配偶或主要财产利益关系的所在 地。
(二)居所标准
居所是指一个自然人非永久地较长时间地居住并 达到一定期限的处所。
规定,凡在B国居住满90天的人为B国居民。
问题: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纳税人收入的国际化,各国基于自身的利 益,普遍采用对所得课税导致国际重复征税的 产生。 各国在国际税收管辖权上的冲突是产生重 复征税的重要原因。包括: 居民税收管辖权与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之间 的冲突。 居民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3、法人居民身份采注册登记标准和总机构标准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 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 民企业。 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 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 境内的企业。 本法所称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 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 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 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法人居民身份确认案
案情:比尔斯联合采矿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在南 非登记注册成立的企业,公司总机构设在南非的金伯 利,其产品的开采地、销售合同签订地、交货地和利 润来源地均在南非。公司一部分董事住在南非,主要 的董事住在英格兰。公司的董事会议有时在南非召开, 有时在伦敦召开,但公司重要的经营决策只在伦敦召 开的董事会全体会议上才做出。本案的争议的焦点在 于该公司是否在英国拥有税收居所,能否构成英国政 府纳税人。该公司认为自己是南非的居民公司,就英 国政府通知纳税的行为向英国法院起诉。英国法院判 决该公司具有英国的居民身份,应向英国政府纳税。 问题:本案中英国法院采用的是什么标准?
注:澳大利亚判定自然人居民身份的标准有两个: (1)在澳大利亚有长期居所;(2)在纳税年度内连 续或累计在澳大利亚停留半年以上。 问题:该律师是否应就其从该岛上取得工资收入 向澳大利亚政府纳税?
四、法人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
(一)注册地标准
注册地标准是指法人的居民身份依照其注册成立 国确定,即一个法人是依照哪一国的法律注册成立的, 该法人即为成立地国的纳税居民。 采用这一标准的国家有美国、瑞士、芬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