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北朝民歌是汉乐府民歌的继承,沿着“缘事而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反映社会生活,朴素无华,大胆坦率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南朝民歌主要表现男女之间的情爱生活,以清丽缠绵见长,以《西洲曲》为代表。
北朝民歌主要反映北方动荡的社会生活与北方人民的生活风习,风格粗犷豪放,以《木兰诗》为代表。
一、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现存约500首,主要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之中,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存有少量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主要有吴声歌与西曲歌两类。
另有神弦歌18首,是民间祀神乐章。
南朝民歌的特点:
1、内容:以情歌为主。
原因:
A.江南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作者多为商贾、妓女、船户、市民。
B.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
朱光照绿苑,丹华粲罗星。
那能闺中绣,独无怀春情?(《子夜四时歌·春歌》
C. 统治者的好尚,收集新声艳曲。
2、艺术特点:
A、体裁较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对后世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B、语言清新自然,有较强表现力。
C、表现手法巧妙。
大量运用双关语:同音同字;同音异字;比喻、夸张、想象、衬托等,使情感表现委婉含蓄,意味丰富。
D、风格清新婉丽,柔媚缠绵。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棋。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喏。
(《子夜歌》)
讲读:《西洲曲》
为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全诗通过季节之变化描写,表现女子对意中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情意深切、婉转、缠绵,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艺术特点:
1、通过四季变化,表现人物感情。
2、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采莲、弄莲、置莲的行为描写)
3、采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构成一种音律美。
4、用双关语,以“莲”关合“怜”,表现女子的爱恋之情。
二、北朝民歌
北朝民歌约70首左右,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也有一部分。
多是北魏以后的作品,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北方的歌曲陆续传到南方,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所以叫“梁鼓角横吹曲”。
北朝民歌的特点:
1、内容:远较南朝丰富,广泛反映北方民族与社会的现实生活。
A、反映战争的:《隔谷歌》
B、反映民间疾苦的:《陇头流水歌》
C、反映北方民族尚武精神的:《企喻歌》
D、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捉搦歌》
E、反映自然风光的:《敕勒歌》
2、艺术特点:
A、体裁形式多样,北朝民歌虽也以五言四句为主,但还有七言、四言、杂言等形式,对七言诗体作出了贡献。
B、语言质朴无华,绝少雕饰。
C、表情坦率大胆,豪放爽直。
D、风格雄放刚健,粗犷朴实。
讲读:《木兰诗》
是北朝民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民歌。
它同《焦仲卿妻》并称为我国乐府文学史上的“双璧。
“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
”(胡应麟:《诗薮》)
作品通过对木兰这个传奇式的女英雄形象的塑造,热情地歌颂了劳动妇女敢于冲破传统的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和她们纯洁高尚的情怀,同时,也赞颂了劳动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社会意义。
《木兰诗》的特点:
1、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
2、结构谨严,剪裁精当,繁简得宜。
3、通过人物行动、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
4、句式、修辞手法丰富多彩,语言朴素与典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