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系统新手入门苹果系统新手入门((针对最新Mac OS X 10.5系统系统))最近好几个朋友都买了苹果,但不知道怎么用,装Windows 又觉得可惜,于是发邮件问我。
我觉得还是写个系统的新手入门比较好,也可以供大家参考。
本文都是基于我的个人使用经验和体会,难度适合于重来没有接触过苹果系统的新用户,某些术语可能不够准确,但我觉得能够表达意思就好。
仅供大家交流吧。
苹果系统新手入门(针对最新Mac OS X 10.5系统)1. 菜单Mac 的菜单分为系统菜单和动态菜单。
菜单位于整个屏幕的顶部,而不是像Windows 是一样位于各个应用程序窗口的顶部,因此可以将顶部称为菜单条。
系统菜单只有一个,位于菜单条的最左边,就是那个黑苹果( )标志,里面有注销,重启,关机,显示系统信息,系统升级和系统偏好等选项。
其他部分则为动态菜单,它会根据当前的活动窗口动态变化。
动态菜单的第一个通常是应用程序的主菜单,显示的是当前活动窗口的应用程序的名称。
该菜单下有关于这个应用程序的设置,显示和退出等选项。
2. 系统设置Windows 下我们常用控制面板,而苹果下面则是系统偏好(System Preferences ),里面有关于苹果系统的所有设置。
此外,对于不同的应用程序,也用相应的设置,这些设置通常都在程序主菜单里面(见上面关于菜单的描述)。
3. 浏览文件Windows 里面我们常用文件浏览器,在Mac 里面,我们使用Finder ,这个程序开机就已经自动运行。
在用户双击桌面的硬盘图标,或者其他地方文件夹的快捷方式的时候,Finder 都会自动打开新的窗口显示该磁盘或文件夹的内容。
Finder 有两种窗口模式,一种是带有侧栏的全功能模式,一种是不带侧栏的简约模式。
两种模式的切换使用快捷键(cmd+option+T )。
在全功能模式下,侧栏左边显示计算机的设备(Devices ),网络共享设备(Shared ),常用文件夹的快捷方式(Places ,默认为个人用户文件夹及其中的一些子文件夹的快捷方式),和智能文件夹(Search for ,及智能搜索结果)。
用户可以将任意文件夹拖到“常用文件夹(Places )”列表中来为没个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
用户也可以将文件夹拖到窗口顶部的图标栏来创建快捷方式。
另外,Finder 还提供了强大的预览功能,用户可以选择任意文件或文件夹,再单击空格(Space )键来预览文件/文件夹的内容。
4. 窗口和任务栏不同于Windows ,Mac 的窗口(Finder 以及其他应用程序的窗口)不带有菜单栏。
关闭和最小(大)化按钮在窗口左上方。
特别注意,在Mac 下关闭窗口不等于退出程序(绝大多数程序在关闭窗口时都还在运行,这一点不同于Windows )。
要在Mac 下退出程序,需要在程序主菜单中选择退出,或者在该程序菜单出现的时候,按 cmd+Q 键退出程序。
观察一个程序是否还在运行,只需要看看Dock 栏上是否还有该程序的图标,或者该程序图标下面是否有一个亮点。
Dock 栏相当于PC 的任务栏和快速启动栏的结合体。
它默认位于屏幕的最下面,分为两部分,左边是停靠应用程序的,右边是停靠文件夹的(Dock 就是英文停靠的意思),中间有分割两部分的斑马线。
说它像快速启动栏是因为用户可以直接将任何应用程序拖到Dock 栏的左边部分来创建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也可以将任何文件夹拖到Dock 栏的右边部分创建该文件夹的快捷方式。
但同时,它还具有任务栏的用途。
任何新启动的程序,如果该程序在Dock 上有快捷方式,则该程序快捷方式的图标下会显示一个蓝色亮点,表示该程序已经启动;如果该程序没有Dock 上的快捷方式,则Dock 上会产生一个新的该程序的图标,并在图标下显示一个亮点,表示该程序已经运行,不过这个图标会在程序退出时从Dock 上消失,因此可以看作该程序临时停靠在Dock 上。
Dock 栏的最右边是一个废纸篓的文件夹,相当于Windows 的回收站。
用户可以将任何需要删除的文件,文件夹,以及应用程序拖到这里来将其删除。
当然最终删除还是需要“清空废纸篓”的操作,就像清空回收站一样。
删除文件的快捷键是cmd+Backspace 。
5. Mac 系统的主要文件分布在桌面上双击右上角的磁盘图标(盘符默认是Macintosh HD),将会在Finder中打开磁盘的根目录。
Mac是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因此没有像Windows一样有C,D,E等分区。
一般苹果就用一个分区就够了,因为系统一般不会坏,不用操心文件丢失。
就算系统坏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启动(比如用苹果自带系统光盘启动),将文件再备份出来。
当让使用系统自带的Disk Utilities(磁盘工具)也可以将系统分区,但是没有太大必要。
Mac的根目录就是“/”,下面有Applications,Developer,Library,System,Users等几个文件夹。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几种。
Applications文件夹里面是所有安装在Mac系统中的应用程序,相当于Windows里面的“C:\Program files”文件夹。
一般安装Mac软件,只需要将该应用程序文件(后缀名是“.app”)拖到这个文件夹就行了,比如安装Firefox,Skype,QQ等。
因为Applications文件夹经常用到,所以系统默认将它的快捷方式放在了Finder的侧栏的Places 中。
我自己则还把它拖到Dock右边的文件夹停靠处,这样就可以直接在桌面上通过Dock的快捷方式访问到文件夹里面的程序了。
因为Mac没有注册表,所以删除程序也异常简单,通常只需要将应用程序文件拖到Dock上的垃圾篓即可(或者按cmd+Backspace键)。
一般来说这样删除就够了,剩下的少数程序附带文件(如一些用户配置数据)尽管还留在其他文件夹中,但不会影响系统和其他程序的运行。
对于一些大型软件,比如Flash,Photoshop 等,安装包都提供了类似Windows里面的安装运行向导,直接双击“Install”安装就行了。
这些软件也提供了相应的卸载程序,通常为“Uninstall”程序。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软件来卸载,这样可以将一些无法直接删除的软件附属文件删掉来节省磁盘空间,我常用的是AppCleaner,这是一个免费软件,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了。
Developer文件夹里面提供的是所有Mac系统开发的工具和资源文件,包括Widgets,iPhone程序的开发工具,一般程序员会用到它。
Library文件夹里面是关于Mac系统和应用程序配置的文件,部分相当于PC中的Windows文件夹,该文件夹的文件不要随便删除,否则后果难料。
最后就是Users文件夹。
它相当于Windows里面的“C:\Documents and Settings”文件夹,里面保存了苹果机上每个用户的个人文件夹,和一个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的共享文件夹(Shared)。
在个人用户文件夹中,一般都包含有桌面(Desktop),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存放只有用户个人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不同于根目录下面的那个Applications),文档(Documents),下载(Downloads),电影(Movies),音乐(Music),图片(Pictures),公共(Public,只有这里存放的文件,本机中的其他用户可以访问),站点(Sites,个人Web站点的根目录,可以在这个文件夹中发布自己的网站)等几个文件夹。
此外,处于安全考虑,苹果还隐藏了很多系统内核的文件夹,一般用户不用去管它。
6. Mac中的自带软件简介1)“/Applications”文件夹* Address Book:地址簿,可以跟电子邮件程序(Mail)整合使用。
* Automator:批处理任务的机器人,可以预设常用的批处理任务,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执行。
* Calculator:计算器* Chess:国际象棋游戏* Dashboard:Mac中独有的系统插件显示器,相当于Vista中的Siderbar插件显示器* Dictionary:自带词典,很强大,可以检索单词,词组,含同义词库,Apple计算机中的释义,和Wikipedia释义。
在Mac系统自带的其他程序中(如Mail,Safari等),右键点击文本,在弹出菜单中选择Ditionary,即可访问该程序检索出点击文本的释义。
* DVD Player:DVD播放器* Expose:一个很有意思的程序,可以通过鼠标移动到屏幕的四个角来完成一些显示任务。
* Front Row:一个将苹果机变成家用媒体中心的程序,可以在全屏下,显示用户的所有照片,音乐,视频,Podcast等资源,配合苹果的红外遥控器使用更爽。
* GarageBand:iLife的音乐编辑软件,可以录制Midi键盘输入的音符,选择不同乐器,也可以自己从媒体库中选择加工自己的音乐片段。
(注:iLife是一个苹果的多媒体编辑工具包,包括iPhoto,iDVD,iMovie,iWeb和GarageBand,所有新购买的苹果机中都有预装)* iCal:日历工具,最新的Google Calendar sync软件可以将Google的日历导入,并直接在该软件中添加Google日历的Events。
该工具还可以设置应用程序定时启动。
* iChat:Mac里面默认的聊天软件,可以通过它的Jabber支持来使用Google Talk聊天。
* iDVD:iLife的DVD制作工具。
* Image Capture:好像是将数码相机中的照片导入的计算机中的工具,没怎么用过,因为有iPhoto。
* iMovie:iLife的视屏编辑工具,作为一般家用很方便。
相当于Windows的Windows Movie Editor。
* iPhoto:iLife的图片编辑工具,相当于AcdSee或者Google的Picasa。
可以调整相片,编辑相册,制作照片挂历等等,通过插件,还可以将相集上传到Picasa Web Albums或Flickr等网络相册。
* iSync:很强大的移动设备同步工具,通过安装插件,可以跟不同型号的手机,PDA等同步数据。
* iTune:苹果的All-in-one媒体播放机,有iPod的朋友都会对它很熟悉。
* iWeb:iLife的网页编辑工具,可以和iLife的其他组件配合,做出很精美的网页文件而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并将网站内容发布到个人网站上。
因为我常用DreamWeaver,所以这个就没怎么用过了,不过通过介绍感觉对普通家庭用户挺合适的。
* Mail:电子邮件程序,相当于微软的“Out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