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2】对立统一(含答案)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2】对立统一(含答案)

专题 22 对立统一【2018高考预测】1.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3.矛盾的含义4.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难点突破】难点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反,脱离统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也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看到统一。

2.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1)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与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之间的口角等。

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日常生活中“矛盾”只是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可见,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包含了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但决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3.注意区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1)哲学上讲的矛盾是辩证矛盾。

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辩证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人们正确认识。

(2)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时违背同一律而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

逻辑矛盾是思维混乱的表现,应该尽量避免。

例1、“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下图)。

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绝对同一的观点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难点二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理解矛盾普遍性应注意的问题(1)“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

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2)“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3)解决矛盾并非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难点三综台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进行1.材料一:丘吉尔曾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又说道:“我们应尽一切力量帮助俄国和俄国人民。

”材料三:丘吉尔于1946年3月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势力范围以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丘吉尔讲材料一这番话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丘吉尔的态度为什么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3)丘吉尔的态度不断改变,体现了一个什么哲理?2.材料一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在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角度进行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这段话说明A.难与易因人而异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2.“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

”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3.——位成功的足球教练曾说:“足球在任何地方都一样。

”而另一位同样成功的教练则说:“恰恰相反,足球在任何地方都不一样”。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人的观点都是一点论的片面观点B.前一教练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但否认矛盾的特殊性C.后一教练承认矛盾的特殊性,但否认矛盾的普遍性D.两人的观点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特别提醒】解题过程中应抓住两点: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变式探究】1 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2 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所体现的辩证法的正确思想是A.有修养的人在任何问题上都要追求思想上的一致性B.由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构成了事物的多样性C.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统一是矛盾的根本属性易错点2从矛盾的分析方法之一(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角度考查。

互联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

除了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的观点之外,更多的人主张全面地看待这两方面的关系。

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叙述有①互联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各占一定比例②互联所带来的利、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③互联本来是好东西,只是后来被坏人利用了④互联和其他事物——样在同—‘与斗争的关系中发展A.①② D.②③C.①③ D .②④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两分法的是A.固步自封B.居安思危、C.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特别提醒】学习和掌握两分需要注意:(1)两分法是最基本的矛盾解析法;(2)运用两分法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去考察各自的特两点是什么。

【变式探究】2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3随着络技术的发展,互联不町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在亡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吧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易错点3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易错点3 综合应用1.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决定的。

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也有我们的爱国主义。

”从哲学上理解,这段话主要是说 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是能够认识的B.复杂的事物不只包含—个矛盾C.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特殊性D.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2.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其发展过程总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区别这些不同阶段的根据是A.有的阶段有矛盾,有的阶段没有矛盾B.各个阶段都包含着矛盾,都有共同点C.各个阶段只存在差别,没有共同点D.各个阶段各自包含的特殊矛盾【特别提醒】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高考的一个热点知识,特别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理解这一知识点要联系十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知识全面把握。

【变式探究】1 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从哲学角度认识说明A.复杂的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B.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C.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D.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列宁曾经说过: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订一个适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

之所以说是根荒谬的,从辩证法的角度上讲是因为A.它违背了实事求是B.它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C.它违背了一分为二D.它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某地柑橘喜获丰收后,直到第二年仍有超过一半的柑橘卖不出去,橘农起初以为橘树太多,超过市场需求,但后来发现其他地区的优质柑橘却以高价畅销。

这一认识过程表明我们在正确认识事物时该怎样做?并简要说明理由。

易错点4 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朔互联系的角度进行医讲求辨症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的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

据此回答1—2题。

1.“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意识的能动作用C.内外因辩证关系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2.“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同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A.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的原则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D.对立统一的原则【特别提醒】正确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的要求是解题的基础和前提。

【变式探究】1.背景:钱其琛在发表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文章中指出:30年来中美关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中美关系实现稳定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要承认和尊重差异,寻求和发展共同点。

辨析:要承认和尊重差异,寻求和发展共同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2018高考突破】1、苏东坡的《食荔枝》对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枝病”。

这说明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性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2、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们常常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有些外来物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表明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②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③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④改造自然不得以牺牲自然为代价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3、毛泽东说:“一切矛盾都是客观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地反映它,解决它。

”这句话的意思是A.矛盾各有其特点B.已被认识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C.要使矛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要承认矛盾,发现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4、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A.事物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的现象和偶然的联系C.事物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D.事物之间局部与整体的联系5、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6、我国的水能资源和煤炭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但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那则“乘除法”计算,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