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蔡家强(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广州510045)收稿日期:2008-12-11作者简介:蔡家强(1971-),男,广东湛江人,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主要从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全球震惊的“华尔街金融海啸”引起了国内银行界对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考,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迫切。
尝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加强贷后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贷后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2-0097-03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2009年2月第30卷第2期Feb.2009Vol.30No.2自2007年春季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日益蔓延引发了令全球震惊的“华尔街金融海啸”,也引起了国内银行界对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考,而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迫切。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是指从银行客户获得信用到授信业务结束期间,银行对授信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
贷后管理的范围涵盖一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所有表内外授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和内容,是授信业务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一、商业银行强化贷后管理刻不容缓贷后管理体现信贷全程风险管理的最终成果,如果贷后管理不到位,前期的贷前管理、贷中管理的所有努力都将归于零。
国内银行业有贷款质量“三分在贷,七分靠管”、不良贷款“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等说法。
很多不良贷款在贷前都没有问题,但最终还是变成了不良贷款。
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新暴露不良贷款中至少有50%都存在着贷后管理问题,也就是说,贷款质量与贷后管理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能否及时发现、识别,并妥善防范、化解、处置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关系到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
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现状如何?一位资深银行家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现在的贷款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贷后管理,明显具有“抛荒贷”之忧。
在美国金融海啸带来的影响和国内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均受到了一定影响。
有媒体预测2009年银行业利润基本无增长,因此,如何加强贷后管理,从而提高信用风险抵御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见,当前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贷后管理严重缺位,与亟待提升贷后管理能力的重大难题,而破解难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刻不容缓加强贷后管理。
二、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缺位原因分析经初步调研,笔者认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缺位的主要原因有:(一)“重贷轻管”的错误观念久治不愈,对贷后管理投入的资源和精力有限。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前一轮的改制上市后,大多有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回报的要求,有大规模扩张的冲动,而加快贷款投放就成为各银行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
而实际上,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公贷款增量和存量比例大概是1:10的关系(个人贷款约为2:10)。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不少商业银行骨子里97有“重贷轻管”的观念,行动上往往是用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来抓这个“1”,但是对“10”这个存量,投入的精力和资源非常有限,更加无暇顾及贷后管理了。
(二)贷后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实施多年的现行贷后管理大多是2000年后印发的,很多地方已经不适应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当前贷后管理的制度建设要求,存在着不明确信贷资产检查报告的利用流程、不明确早期预警风险应对决策流程等流程设计缺陷,也存在着贷后检查不规范、过分相信财务报告等问题。
(三)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普遍存在有章不循、流于形式等弊病,主要表现有:一是贷款用途监控不到位。
贷款发放后,缺乏对信贷资金用途的控制和掌握,出现实际用途与借款合同约定不一致的情况。
二是客户动态跟踪管理不到位。
部分客户的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及时发现、分析预警信号,并提出和执行有效的处置化解措施,失去了处置化解风险的最佳时机。
三是押品管理不到位。
缺乏对押品的现场检查,存在一抵了之、不管不问的情况,动态重估流于形式,有些抵押物已经毁损、灭失、被处分,而银行仍不知情。
(四)贷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考核体系,无论是KPI还是等级行考核指标的设置,都以业务发展为主,涉及贷后管理的考核指标非常少。
受当期利益的驱动,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客户经理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增量业务市场营销和拓展之中,从而忽视了存量业务的贷后管理。
(五)贷后管理问责弱化,未能起警示作用。
国内商业银行每年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贷后管理检查工作,但每次检查发现问题仍不少,且雷同、屡犯。
而国内商业银行很少严格执行有关问责处罚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往往只对发现的问题以检查报告形式通报,难以促使客户经理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贷后管理习惯、真正重视这个重要环节和最后一道屏障。
三、商业银行加强贷后管理的对策(一)摒弃“重贷轻管”的错误观念,树立清晰的贷后管理工作理念。
为树立正确的贷款管理理念,我们应该摒弃“重贷轻管”的错误观念,并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贷后风险管理与业务拓展的关系。
不但要做好存量授信业务的管理,更要熟悉和了解客户经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现和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并对优质客户主动发起交叉销售,创造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和创新机会,增加业务收入。
二是正确处理好贷后与贷前、贷中的关系。
贷后管理与贷前、贷中管理并不是割裂的,从流程角度来看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忽略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风险管控效果的发挥。
三是正确处理好贷后管理专业化支持人员与客户经理的关系。
贷后专业化团队的定位是支持人员,他们并不是取代客户经理,而是承担目前客户经理的部分工作,将掌握的信息反馈客户经理,由客户经理全面把握、分析客户的信息,并做出判断。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贷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在认真确定贷后管理重要地位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贷后管理的目标指引,切实解决好贷后管理的相关问题。
把贷款发放后到贷款回收前的各个工作环节标定出来,从账户监管、客户检查、风险预警、贷款档案管理、贷款清理回收、资产保全等大项入手一一加以细化,形成全程管理路标,做到依标施管。
(三)把握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改进贷后管理手段,提高贷后管理的科技含量。
贷后管理必须要考虑管理成本问题,因此,要有效率地开展贷后管理工作,必须要抓住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第一,选取关键环节(包括客户资金流向、担保、早期预警风险、不良客户及“假个贷”),针对性地开展贷后管理工作。
第二,按照客户、产品和押品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分,区分对象,提出贷后管理差别化的措施。
同时,各商业银行要加大科技投入,改进贷后管理手段,强化贷后管理的技术支持,加快贷后管理系统的开发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细化水平,为贷后跟踪管理工作提供简单、便捷、高效的工具和平台,扩大贷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
(四)建立健全贷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贷后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国内商业银行要抓住关键,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贷后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信贷人员做好贷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8一是积极探索贷后管理评价考核的手段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贷后管理考核机制。
二是将贷后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工作成效,纳入对信贷经营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是对于未能尽职尽责做好贷后管理的人员,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四是探索建立贷后管理尽职免责机制。
(五)强化培训,建设专业化的贷后管理队伍。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贷后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各商业银行可以有计划地组织贷后管理培训,采取典型案例分析、专题研修、讨论座谈等多种形式,学习贷后管理理论、技能及系统工具的运用等,加大专业性培训力度,有效提升信贷人员贷后管理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
二是逐步建立贷后管理专业化队伍。
对于设立专业化贷后管理中心的,要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尽职标准;对于未成立专业化管理机构的,要设置专门岗位,并根据业务规模和贷后管理需要,合理配备贷后管理专业支持人员。
A Consideration on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fter DomesticCommercial Bank LoanCAI Jia-qiang(The Construction Bank of Guangdong Province Branch,Guangzhou510045,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e global is shocked by“the Wall Street finance tsunami”,this causes the domestic banking circle to ponder how to guard against the systemic finance risk,it is very urgen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o the prevention of credit risk.This paper analyz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for management after our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loan,and puts forward to courntermeasures of management after loan,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management capacity of our 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after loan.Key words:commercial bank;loan;management after loan(责任编辑:李曙豪)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