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七、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 张学良, 杨虎城两位将军,于1936 年12 月12 日,发动" 兵谏" ,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八、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十五、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十六、人物形象分析
1. 毛泽东: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好学进取。

他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断有魄力,是一位天
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共产党人领导。

2.周恩来:他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细心热情同时又冷静理智,善于分析,知行合一,生活朴素,充满生命的活力。

3.贺龙:他英勇善战,有出色军事才能口才好,威望高,急躁而又谦虚。

4.彭德怀:他是个乐观爱笑,率直爽朗,富有才智,善于驰聘,吃苦耐劳,活泼且精力旺盛,顽强不屈,强抗反抗精神,性格刚烈,是位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勇士,还是军杰出的军事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