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700141032
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Folklore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中国民俗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的形成、历史与中国民俗的历史和现状。
把握民俗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民俗的基本类型,提高学生民俗文化的基本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认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主要的民俗学知识和系统的理论方法,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面貌,从而在精神上充实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具体应用。
(三)实施说明
1.中国民俗学课程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使用,共32学时。
2.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讲授、分析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进行。
每一章都结合案例分析,给学生展示生动具体的民俗事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3.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各部分的学时,课时分配表仅供参考。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修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本科二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的学生。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习题以每堂课老师留的作业为主,实践环节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含有中国民俗情景的影视作品,或进行田野调查采访,还可以设置情境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中国主要的民俗类别和民俗事项。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参考书目
《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长春出版社,2014年1月版。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二、中文摘要
中国民俗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的形成、历史与中国民俗的历史和现状。
把握民俗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民俗的基本类型,提高学生民俗文化的基本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认识。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民俗学概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5 讲课:5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概论(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介绍民俗学的定义、特征、性质、作用。
重点:
讲解作为独立学科的民俗学的特征。
难点:
理解当前对于民俗学学科性的争议。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1.2部分研究方法(讲课3学时)
具体内容:
介绍民俗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包括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比较的视角和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研究方法等。
重点:
介绍田野调查方法和文献资料查找方法。
难点:
民俗学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2部分居住民俗
总学时(单位:学时):3 讲课:3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介绍我国各地主要的民居类型、各民族村落传统附属建筑。
建房仪式、相关习俗以及居室
文化。
重点:
地域环境与民居建筑的关系。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建筑空间理解中国人的空间观念。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3部分服饰民俗
总学时(单位:学时):3 讲课:3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中国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服饰的时代变迁,服饰的功能。
重点:
介绍近代服饰变迁,当代服饰的继承和变化。
难点:
解析少数民族服饰的传统意义。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4部分饮食民俗
总学时(单位:学时):3 讲课:3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介绍中国主要的饮食结构和各民族的饮食习俗,主要讲解饮食烹饪技术、饮食民俗观念、饮食民俗类型。
重点:
节日饮食和仪式饮食。
难点:
解析物质文化的象征符号意义。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5部分节日民俗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以及少数民族的几大节日;分析节日所负载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的走向;透视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政府管理时间的制度。
重点:
以功能主义理论解析几大节日的文化内涵。
难点:
古今时间观念的差别。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6部分仪礼民俗
总学时(单位:学时):3 讲课:3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主要就人的一生的几大主要阶段介绍人生仪礼的内涵和功能。
重点:
民众生活中最为隆重最丰富多彩的婚丧仪礼和习俗。
难点:
透过人生仪礼,从中理解中国人的生死观。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7部分民间信仰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介绍民间信仰的对象和特点,民俗学研究民间信仰的领域和课题。
如民间宗教与民众精神世界的互构关系,民间宗教的地方传承和变迁模式,以及民间宗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重点:
介绍我国民间信仰的基本形态。
难点:
理解当代民众对于民间宗教的需求心理。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8部分民间竞技
总学时(单位:学时):3 讲课:3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主要介绍传统民间游戏和竞技类型,分析民间竞技和游戏的作用,以及其中蕴藏的智慧,并探讨其当代社会价值。
重点:
对儿童游戏做较为详细深入地讲述。
难点:
传统儿童游戏与现代游戏机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区分看待二者。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
第9部分民间文学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以民间文学作品为例,分析民俗文化的传统形态和现代变迁,要求掌握当前民俗学研究中民间文学的热点问题和识记关键概念。
重点:
讲解手机短信和网络文学等当代民间文学样式。
难点:
国外民间文学最新理论理解。
习题:
课后习题及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