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信息技术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市六一小学田甜
[容提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学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精彩。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精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灵活的优势,改变了教学容的呈现方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努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我结合小学数学课堂实际,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景,诱发探究欲望。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在动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和学习的愿望。

案例一:观察物体
播放歌曲《生日歌》。

小朋友听,这是什么歌曲?今天是小花猫的生日,它的4个好朋友都来向它祝贺,我们也去看看热闹好吗?多媒体出示:4个好朋友站在4个不同的方向为小花猫拍照。

瞧,小花猫的4个好朋友在干什么?(为小花猫拍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小花猫过生日的情境,能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二:圆的认识
电脑屏幕出现了三辆车,第1辆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第2辆车的车轮是椭圆形,第3辆车的车轮是圆形。

问:小猴坐哪辆车最舒服?并且用多媒体进行了演示;小猴在第1、2辆车上颠簸和小猴在第3辆车上平衡的画面,同时配上前2只小猴惊骇的尖叫声,引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小猴坐在第3辆车上为什么感到特别舒服?”学生顿时纷纷举手,积极发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了这样新奇的学习情境,能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学生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二、展示过程,经历知识形成。

《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运用最多的动词就是经历。

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体验。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声音、图象、文字、动画,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调控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地
去探求、去发现、去创造。

案例一:三角形的认识
屏幕上出现具体三角形外形的物体,动态显示三角形形状,移走实物,抽象出三角形的几何图形,拉近景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放大,三条边分合几次,最后把三角形的三条边按一定顺序依次显示并闪动。

这样的课件学生初步感知了三角形到理解“三条线段”,最后理解了“围成”一词的含义。

学生经历了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并抽象概括了三角形的概念。

案例二:梯形的面积
屏幕显示两个完全重合、标清上底、下底、高的梯形,然后通过旋转、平移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梯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进行移、转、拼等变化,使原来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

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深刻的表象,进而正确认识知识的转化过程。

三、联系生活,发现数学问题。

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

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寻找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出一幅幅生活画面,这样学生会产生亲切感和求知欲。

案例一:统计
前几天中午,老师在一座大桥上拍摄了这样一组镜头:(录像显示)大桥通
过的机动车辆情况,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画面资料,统计各种机动车辆。

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响,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学生也感受到了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也有数学问题,增加了对数学的亲切感。

案例二:角
屏幕显示生活中有角的物体:五角形、三角尺、剪刀、闹钟、吊车、路灯架、滑梯、楼梯等。

多媒体动态显示这些物体上的角。

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生活中的角,丰富了对角的表象积累,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多媒体播放黄浦江上的一座斜拉桥——南浦大桥的画面,介绍上面的角。

四、优化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

案例一:
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我们就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与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

由于信息技术演示具有“应变”、“重复”的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不断强化。

案例二:
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印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设计了这样的判断练习:若给出三角形形的三个角中的一
个角,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①露出一个钝角;②露出一个直角;③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

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对此,故意让屏幕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却让屏幕显示一个“钝角三角形”。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

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欣赏到了数学知识的美,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同时知道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已普遍应用于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应该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地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我们的课堂会更精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