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在师生互为主体的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最小的精力消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收益。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学工作的主课题,也是追求教学最大效益、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一环。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以便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1. 把握教材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照本宣科。

教师要非常闲熟地驾驭教材,挖掘和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灵活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处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教材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学习两部分。

每节课的理论学习内容,都编成3至5个选择题,供学生测试,题目内容可以是本节课操作技能学习的切入点或提高点,也可以是上节课的复习点,甚至是与本节课操作无关、但需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每节课的操
作技能学习,是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一般按梯度设计成基本任务、提高任务、拓展任务三个层次,让有效教学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中。

2. 研究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对象对有效教学起决定性作用,如何调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因此,我要求自己要尊重学情、因学定教,在上课前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留意他们的兴趣、爱好,每节课尽可能找到学生较为喜欢而又能覆盖所授知识点的恰当例子作突破口,让学生有兴趣地学。

二、课中优化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
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巧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成功的课堂引入部分,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课堂,进而使他们想学、
乐学。

例如在学习“信息的编程加工”时,多数学生觉得编程枯燥无味、不感兴趣,常被动地学习和接受。

这样的学习形式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然而,我发现很多学生的手机和电子词典中都有猜数字游戏,于是就用VB语言再现猜数字游戏,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全体学生一起玩猜数字游戏,看谁在一定的时间里猜出的次数最多。

比赛开始后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进来,纷纷报出了自己猜出的次数。

紧接着我问学生是否还能猜出更多的次数,学生们都好奇地望着我,“只要了解了这个游戏的原理和过程,就能猜出更多的次数。

”话语一落,学生都催着要听新课。

巧妙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兴奋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 巧置任务,提高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以“任务驱动”教学,可将教学内容巧妙任务化,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多层次任务,任务设定由简到难,逐层递进,通过分层任务的设置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这节课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因此,我在设置总体任务的同时细化成多个小任务。

如下表:
三层任务具有内在联系,由简到难,逐层递进,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接着,我让学生谈谈在探究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新方法,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并针对这些方法和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探索和使用了许多新的方法,并能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这些方法,充分发挥了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通过学习任务的分层,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给能力强的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来完成所要达到的提高任务和拓展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适当而及时评价,巩固教学效果
给予学生所完成任务及时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使他们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

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己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要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应更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地评价呢?
基础知识技能的评价――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
识技能,在当前任务或作品中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看学生作品的创意构思,包括是否新颖、美观,是否创造性地组合、利用了所学知识技能。

这里提倡学生作品要有不同的风格和方法,鼓励学生创作出饱含自己创意的作品。

协作能力的评价――看一个组内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彼此的相互协作是否可以促进组内成员的共同提高。

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自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信息技术教学就更完整,效果就更加有意义。

责任编辑罗峰。

相关主题